王大勇 孫菲 姜曼 金蓮 邱祖奎
摘要:在進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發展是目前我國互聯網經濟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本文以高校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為調查研究對象,契合創建“節約型高校”的政策,對高校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現狀進行研究,指出高校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發展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合理有效的完善策略。
關鍵詞:電子商務;高校;二手交易平臺
近來,在建立資源節約型與環境理想型社會的大勢所趨下,大學生的節約環保意識逐漸加強,全國各大高校也開始構建自己的二手交易平臺。高校二手交易平臺不僅可以提供物美價廉的二手商品,還可以減少資源浪費。因此,如何優化高校二手交易平臺,形成良好的節約之風,構建節約型高校,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校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現狀調查[1]
(一)調查目的
通過發放網絡問卷了解當前高校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的現狀,了解其存在的問題,找出影響高校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發展的原因,最后提出優化高校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的策略。
(二)調查對象
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在校生。選擇東北石油大學、八一農墾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這三所高校學生為調查對象。一是根據就近原則省時省力,可以方便快捷地發放調查問卷和收集調查信息,可以推進我們的調查速度,為下一步工作做好鋪墊。二是我們小組成員對大慶這三所高校比較熟悉,可以更好的進行調查以及后續總結工作。三是我們的高校二手交易平臺構想是從大慶這三所高校起步,必須詳細了解這三所高校學生對二手物品交易以及交易平臺的看法為后續平臺建設提供調查依據。四是我們認為大慶三所高校可以代表全國高校的情況,因為目前高校招生政策比較活躍,招生范圍比較廣闊,一所高校內基本涵蓋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因為這三所高校都在大慶,我們也考慮到學生大多來自于黑龍江,所以我們有選擇的將來自其他省份的學生做為調查對象,這樣我們的調查結果就更準確,更能說明大學生二手物品交易的情況,促使我們的調查報告更能具有說服力。因此,通過我們詳細對大慶這三所高校的調查,大致可以代表全部高校情況。
(三)調查方法及內容
1)問卷調查法。對被調查高校學生發放調查問卷,了解目前高校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的供求現狀、購買類型以及關于高校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的相關問題。回收并統計結果,對統計結果進行整理分析。
2)文獻分析法[2]。通過閱讀相關文獻,收集資料,介紹高校校園內部二手交易市場的理論研究現狀。
3)個案研究法。通過對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八一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在校生進行調查,從而研究高校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特點和發展過程。
(四)資料收集及整理翻
高校是大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中國校園管理方式會形成相對封閉獨立統一的市場,學生在校時間有很大的時限性,鐵打的學校流水的學生。我們通過紙質圖書,網絡檢索相關資源,中國知網,cnki學術論壇,收集大量的信息和研究主題相關的資料,確定校園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的理論研究現狀。然后設計調查問卷,選擇合適調查方法調查校園二手物品交易平臺[4]。在對于校園二手交易平臺現狀研究上面,我們利用問卷星進行了網上問卷調查,了解目前高校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的供求現狀、購買類型以及關于高校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的相關問題。本次調查,共發放網絡問卷110份,回收有效問卷110份.其中包括大一學生40份,大二學生30份,大三學生3份,大四學生7份。
二、高校二手交易平臺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二手物品交易平臺存在的問題
二手物品交易平臺想要取得發展,就不得不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并不斷改進。68.18%的被調查者認為二手交易平臺提供的物品質量得不到保障,60.91%的被調查者認為二手交易平臺提供的品牌商品不能辨別品牌真偽,56.36%的被調查者認為二手交易平臺實行賣家自行定價的價格制度,價格不合理[5]。而對于我們的問卷中提到的顧客不使用二手交易app的原因中,51.82%的被調查者認為在二手交易App上完成交易后若權益受損,追尋責任源的路徑復雜,36.36%的被調查者表示在完成交易后不能得到商品的售后服務。因此二手物品交易平臺提供的物品要注重衛生和質量,并且在制定二手物品的價格的時候要提前做下市場調研,咨詢顧客怎樣制定二手物品價格會更為合理。同時二手物品交易平臺應建立相關的部門專門為客戶解決權益受損后的追責投訴行為,并完善售后服務體系。
(二)高校學生對于購買二手物品的態度
隨著“低碳環保”口號的提出,二手物品的再利用是減少資源浪費,構造低碳生活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我們的問卷調查中大家表示了對二手物品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仍然有小部分人在調查問卷的建議中表達因為因為有潔癖而不想購買二手物品,他們的消費觀念還沒完全轉化[6]。69.09%的被調查者購買二手物品的原因是他們物美價廉,58.18%的被調查者想購買二手物品的原因是能資源回收利用,物盡其用。因此二手物品交易市場蘊藏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三)高校學生對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的建議
作為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的主要顧客群體,高校學生對二手物品交易平臺提出了他們的期望與建議。多數被調查者希望二手物品交易平臺應提供商品物品的使用情況(使用時間、新舊程度)、物品圖片、物品介紹(品牌、原價、材質、規格尺寸)等信息,完善買賣雙方的信息,確保信息的準確性,他們還希望二手物品交易平臺加強平臺準入,防止出現欺騙消費者的商家,損害平臺信譽。一些被調查者表示市面上的二手交易平臺宣傳力度太小,知名度不高,因此他們就難以找到二手交易平臺購買商品。因此二手物品交易平臺應做好相關二手商品的信息介紹,做好買賣雙方信息審核,完善信用體系,避免購買者想購買的貨物與實際到手的貨物不相符,防止購買者被不法分子欺騙,同時加大自身的宣傳力度,提高自身知名度。
三、影響高校二手交易平臺發展的原因分析
在電商高速發展的大社會條件下,高校二手物品交易平臺雖然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但是國內現有高校二手物品交易平臺仍舊不完善,經過我們綜合性調查分析,發現一些限制高校二手市場交易平臺的一些限制因素。
(一)互聯網二手交易發展迅速,信用缺失嚴重,責任難尋
在二手交易市場發展的過程當中,由于各方面影響,二手交易平臺在發展中逐漸顯現出缺陷,其中最嚴重也是最根本的就是信用體系不完善[7],無法對以次充好,魚目混珠等現象做出裁決,治理,無法保證交易雙方處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二手交易平臺上物品的價值,質量不透明,若用戶權益受損,追尋責任源路徑復雜。
與普通的電商相比,二手交易平臺最大的劣勢是沒有統一的標準,如何評判物品的好壞,交易過程中出現問題如何追究責任。如果無法建立二手交易平臺有效的信用管理體系,用戶就不會放心,二手交易平臺也不會真正發展起來。
同時一些平臺管理者認為,只要賣最好的產品,就不怕沒人來買產品,忽略了消費需求的變化,停留在產品觀念的層次上,一些管理者致力于主動推銷,通過一些人力推廣他們的公眾號或者建立QQ群拉大量人進群或者對于一些校園活動進行贊助,在他們看來,消費者有一定的購買惰性,但他們依舊沒有擺脫以自己為中心的觀念。
(二)消費者觀念尚未完全轉化。
對許多國人而言,有部分人仍然不屑于購買二手物品,覺得沒面子,對二手交易平臺有偏見。然而在美國,在電商還未完全興起之前,就有許多大規模的二手物品交易市場。到了電商時代,有之前的基礎,自然就能銜接起來。但中國卻缺乏這一環節,雖然一些大城市也有這樣的市場,但與龐大的人口基數相比則微不足道。其實在中國原始社會時期就出現了二手物品交易的雛形“以物換物”,發展到現代社會,有了比較成熟的轉轉,閑魚等二手交易平臺。
(三)校園二手交易平臺自身局限性較大,流傳度不足、形式單一,物品信息不完善
高校中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知名度不夠,經過調查分析很多同學并不知道校園內的二手交易平臺,所以也就很少在二手交易平臺上采購物品,再者二手交易平臺存在著形式單一、服務不規范等問題,有很大的局限性,遠遠無法滿足廣大師生乃至高校周邊居民的需求[8]。尤其是服務不規范的問題,在物流配送方面,顧客在平臺上購買的物品不能及時的配送。其次多數二手交易平臺提供的商品物品的使用情況(使用時間、新舊程度)、物品圖片、物品介紹(品牌、原價、材質、規格尺寸)等信息并不完善,顧客無法了解所需的物品詳情。
四、高校二手物品交易平臺完善策略
(一)加強市場監管的力度
由于二手物品通常都是用過一段時間的物品,所以沒有廠家直接質量保證,在質量安全方面嚴格把關,出臺一些限制政策,設置質量保證監督員,設立專業的檢測機構,將監督舉報電話放在交易主頁中,同時不定期對在售商品進行抽查,維護學生權益。同時要細分領域,因為在平臺發貨,買家收貨,物流運輸的過程中,太容易發生扯皮現象。細分領域之后可一定程度避免這一現象。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的建立本來就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不要一味的強調情懷,在該運用商業化的時候絕不矯情,建立標準商業模式。還可考慮收取一定的保證金,擔保平臺的價值。
(二)供應商應該充分考察市場
現代營銷戰略認為要從消費者出發,通過市場細分,確定目標市場,利用市場營銷手段,滿足顧客要求。了解顧客真正需要什么,根據自身條件和營銷意圖,以需求的某些特征為依據,區分不同需求的顧客群體。進行市場細分,量化自己的市場,在這一個個細分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目標市場,避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把自己的產品定位在另一市場區域中,在消費者的心中占有一個有利的位置。如何在占據有利位置上,對于產品的質量,樣式,種類,等方面實現差別。同時,要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提高服務水平。同時提高團隊人員的素質。當顧客想要購買二手物品時,首先想到的提供者便是這個行業的成功營銷者。應爭取成為這樣的提供者。
(三)建立校園線下實體店鋪,采取價格服務策略
面對校園二手交易平臺自身局限問題,平臺管理者應考慮線上線下交易結合,在校園內設置線下交易實體店鋪,讓同學們既能通過網絡購買所需物品,又能在校內實體店鋪購買喜歡的物品;對于=手交易平臺流傳度不足,商品形式單一,物品信息不完善問題,平臺管理者必須采取相應的價格和服務策略,吸引大學生加入,例如,在大學生需求較多的物品上采取一定的優惠價格;同時,管理者也可以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建立經驗交流社區,讓消費者能夠互相“取經”,交流經驗,更加充分了解商品的優點與不足。
五、結語
通過分析可得校園二手交易平臺在校園內頗受歡迎,大學生普遍素質較高,具有環保意識和節約意識,這也大大推進了二手交易平臺在校園內的發展。但同時,二手交易平臺也在面臨著一些已知或者未知的挑戰,但發展前景廣闊,發展空間巨大。所以,無論是在市場的監管,市場的考察還是平臺的建設,我們都要深入研究,力爭將校園內的閑置物品導入二次流通,減少資源浪費,減輕環境壓力,方便學生們的學習。相信在信息技術的快速進步之下,校園二手交易平臺一定能在未來帶給我們驚喜。
參考文獻:
[1]常菁慧.大學校園二手交易市場的市場調研[J].現代商業,2016(19):22_22.
[2]張錦.校園二手交易網絡平臺現狀研究[J].智能城市,2016(7):317-318.
[3]朱仲祥,肖玲飛,張震,譚俊華.長江大學二手商品交易網站可行性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
[4]巨濤.大學校園二手物品交易活動調研分析報告[J].商業經濟,2013(7):4042.
[5]王能.基于B/S結構的校園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的構建[J].信息與構建(理論版),2012(6).
[6]陸徐瑩,張婷婷,廬娜.大學生物品交易平臺模式構建的研究與探討[J].經濟師,2012.
[7]劉晶.校園二手網交易平臺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5).
[8]謝盼盼.校園二手交易市場分析[J].現代商業,2009(9):26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