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
摘要: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誕生了以支付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互聯網金融在理財、借貸、出行、消費習慣等方面影響了傳統金融的發展,更新了人們對傳統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認知,進而導致傳統商業銀行面臨更加復雜的市場環境,對于傳統銀行業而言,互聯網金融的挑戰是不可忽視的。本課題基于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進而提出商業銀行的應對之策,以實現傳統銀行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中介支付;應對措施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發展,“互聯網思維”和移動通訊設備的普及,從2009年開始,我國互聯網每年以成倍的增長速度發展。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互聯網中心發布了相關統計報告,其中指出截止到2017年年末,我國網民數量達到7.5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4.3%,在眾多網民中,手機用戶占到96.7%,手機用戶的數量快速增長,互聯網技術已經潛移默化的改變人們生活方式。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不僅更新了人們對出行、消費習慣的認知,也孕育了新的商業經營方式,例如“微商”的崛起發展得益于互聯網金融發展。在過去的十年內,互聯網信息技術從單一技術變為社會內廣泛支付、消費的金融新模式。互聯網金融以“大數據”作為技術支撐,具備高效快捷等特點,且客戶體驗感較好。在此種背景下,商業銀行的發展面臨著巨大挑戰,如何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應對互聯網金融對其的影響,這成為傳統銀行業必須解決的問題。
一、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
(一)第三方支付方面
我國第三方支付近幾年呈現不斷上升趨勢,并且移動端的支付占最大比重。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為31億元左右,和去年相比翻一番,環比增長16%左右,其中互聯網支付金額為7.51億元,比去年增長43%,環比增長4.6%,在支付寶、微信錢包和財付通的帶動下,蘇寧金融2017年交易數據較多,穩居行業前列。(見圖1)
縱觀2017全年,第三方移動支付保持著穩定發展的態勢,支付寶依舊占據著比重較大的市場份額,但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2017年上半年呈現增長量略微下降的趨勢。在剩余的市場占比中,各家企業競爭激烈。以蘇寧支付為例,蘇寧支付擁有較為強大的科技支撐,具有豐富的實體場景,可為客戶帶來優質的服務體驗,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
(二)互聯網融資方面
互聯網借貸是基于信息技術產生的新型借貸業務。我國互聯網融資方式可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其中,直接融資是指出資人通過互聯網平臺直接向融資方提供資金,直接融資是通過電子平臺完成的,以P2P和眾籌為代表;間接融資是指基于電商平臺的信貸業務,以及網絡聯貸業務。雖然互聯網信貸還處于發展階段,但是從市場份額看,發展行情相當可觀,以P2P為例,2016年P2P累計成交金額達到2萬億元,并且呈現不斷上升趨勢,同比上漲75%左右,并且中青年人群成為P2P投資的中堅力量,和2016年相比,2017年P2P網貸成交量達到28048億元,和2016年相比增長了36%左右。
(三)互聯網投資方面
互聯網投資主要是利用數據的集中處理優勢,將傳統商業銀行的各類理財產品進行對比后,為客戶提供專業性的個性化投資方案,并借助互聯網的平臺優勢,減少客戶的交易成本,提高客戶收益。國內的互聯網投資平臺主要包括以下兩種:
第一,投資咨詢平臺,例如東方財富網等互聯網理財頻道,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的投資建議,對現有的基金產品進行綜合性評價,并具備銷售基金的資格。以天天基金網為例,該平臺利用東方財富網的關注度,為客戶提供經濟新聞資訊,并開設了客戶“基金吧”,主動為客戶提供交流購買基金經驗的場所,吸引了大批量客戶。
第二,各類理財產品。影響力最廣、購買人數最多的就是的“余額寶”,該理財產品是面向客戶個人提供的理財業務,該業務實際上是申購基金的過程,特殊之處在于零手續費,申購的金額可隨時支取,不限次數,不限金額,操作快捷簡單,剛剛推出時年化收益率可達到7%左右,而同期商業銀行一年定期利率僅僅保持在2.5%左右,余額寶產品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對商業銀行的發展造成巨大的挑戰。互聯網金融從本質上說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結果,是一種金融創新。第一,互聯網金融基于電子商務平臺,在銷售商品的同時銷售金融產品,進而減少中間成本;第二,互聯網金融面對客戶群體較廣,通過大數據可發掘潛在客戶,資源多效率高;第三互聯網金融創新能力較強,不斷推出的移動支付、網貸、理財業務等,逐步形成生態化的互聯網金融心態,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可通過網絡支付來完成,轉變了人們的社交方式和生活方式,以上三種特點都對商業銀行產生了深厚的影響。
(一)傳統銀行的中介職能被逐步取代
在資金融通過程中,傳統銀行起著金融中介的職能,這是因為商業銀行具備支付職能和信用職能。商業銀行在過去得以快速發展的原因是依托龐大的網點和交易網絡,但是隨著4G網絡的建立和手機終端的使用,憑借較少的邊際成本進而減少了債權清償中出現的不匹配現象,進而產生了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帶來了的極大的影響。
第一,傳統銀行易產生“信息孤島”形象,由于第三方支付的普遍,商業銀行陷入了“信息孤島”的境況,以客戶購買商品為例,客戶在購買商品后即支付貨款,第三方平臺收入貨款后即要求賣家發貨,買家確認無誤后支付貨款,在整個過程中商業銀行并未參與其中,銀行內部只能顯示買家何時付款、付款金額,但是卻不知道購買何種類型的產品,銀行逐步變為客戶和賣家之間的“資金傳送管道”,失去了客戶資源和信息,換句話說,商業銀行無法準確掌握客戶信息,影響了理財產品的研發和市場營銷工作的開展,最終商業銀行可能因為無法把握經濟市場敏感度而被迫退出金融市場。
第二,信貸中介職能被弱化。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大數據的更新,互聯網金融交易的雙方可跨地區、跨空間進行交流,實現雙方交易的快捷化和透明化,互聯網金融依托信用評級對客戶資信情況進行分析,減少了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以螞蟻借唄為例,客戶若急需用錢,可直接在支付寶界面申請小額貸款,最快兩分鐘放款,方便快捷,還款方便,擠壓了商業銀行的生存空間。
(二)傳統銀行的經營模式遭受挑戰
商業銀行主要的利潤來源是廣大儲戶,特別是高凈值客戶,根據著名的二八法則定律,商業銀行20%的優質客戶將會為其帶來80%的利潤,而剩下80%的客戶雖然也為銀行帶來了利潤,但是整體享受的服務待遇卻遠遠不及20%的優質客戶。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商業銀行很容易失去20%的高凈值客戶。互聯網金融不僅在支付、投資、貸款等方面對銀行帶來挑戰,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市場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轉變,由過去的同質化競爭變成了異質化競爭,多方競爭的重點不再局限于存款量和貸款量,而是將競爭重點放在金融創新、優質服務、理財銷售和擴張渠道等多個方面,換句話說,互聯網金融人性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也在倒逼著傳統銀行實施轉型。
三、傳統銀行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應對之策
第一,商業銀行需明確自身定位,強化優質服務。傳統銀行業應創造多元化合作平臺,發揮自身的優勢資源,積極研發金融理財產品,創新金融服務。傳統銀行可向互聯網金融模式學習,弱化“金融產品銷售”的過程,注重客戶實踐體驗,幫助高凈值客戶實現資產的穩健增值,積極發揮私人銀行財富管家的作用。
第二,隨著4G網絡的普及,商業銀行應緊跟時代潮流,更新自身金融業務,對傳統的手機銀行、網上銀行進行升級,還可以依據當地實際需求,和商鋪、用戶開展合作,融合生活、消費、出行等多種方式,創新金融產品,提高市場占有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金融是第三次技術革命的必然產物,雖然互聯網金融在多方面占據著一定的優勢,但是隨之產生的技術風險和操作風險也遠遠高于傳統銀行業,互聯網金融一旦被病毒入侵,將會導致網絡詐騙、資金盜刷的現象。商業銀行在風控、資金安全方面的能力遠遠高于互聯網金融,故此可在此方面開展研究,提高商業銀行的核心優勢,結合商業銀行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戰略部署,實現銀行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紹峰.農商銀行如何做互聯網金融[N].金融時報,2018-01—11(012).
[2]安鳴旭.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模式的影響[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01):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