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杰
【摘? ? 要】當今社會互聯網高速發展,不僅對經濟類學科的教學,也顛覆了傳統的金融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為了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人才,傳統的貨幣銀行學課程必須改革,以適應互聯網的發展。在課程改革中結合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新理論和新實踐來充實和豐富教學內容。本文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從《貨幣銀行學》的課程內容設置、教學方法及考核體系等多個角度進行教學改革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 貨幣銀行學? 教改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014
《貨幣銀行學》是教育部確定的經管類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之一,課程涉及現代經濟體系的諸多熱點問題,是經濟學基礎課程里少有的能與時代實踐緊密聯系起來的課程之一。
但是,在互聯網繁榮發展的今天,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產品早已成為我們生活習慣的今天,我們的《貨幣銀行學》教學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以及到課程考核無一不滯留在互聯網興起之前。本文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討論《貨幣銀行學》的教學改革問題。
一、《貨幣銀行學》教學現狀
(一)關于教學內容
現今主流的《貨幣銀行學》教材大多數分為四個部分:一貨幣與金融市場、二金融體系、三宏觀政策、四涉外金融。基本上沒有互聯網金融的信息。而當今社會互聯網金融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消費支付到個人理財、企業融資各個環節都已離不開互聯網金融,比如第三方支付,余額寶、P2P融資的理財方式、浙商銀行等網絡銀行,這些已經深入改變我們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機構,卻都不曾出現在現有的教材里,嚴重影響了應用型大學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關于教學方法
現今《貨幣銀行學》的教學仍然停留在傳統書本教學,機械式教學,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留給學生思考和發揮的空間不夠,對學生引導較少,這樣抑制了學生運用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與應用型大學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相違背。
(三)課程考核方式
傳統的《貨幣銀行學》課程考核仍然偏重期末考試成績。這樣的結果就是學生平時不學習,考試前突擊應付考試,而臨時記憶內容并不長久,學期一結束,學生什么也沒學到,那么本次教學任務失敗。而作為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如果失敗,不僅是本課程的失敗,同時也會影響學生學習其他專業課。而原有的平時成績僅有出勤、課堂表現、作業三個板塊,遠遠不能滿足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考核的要求。
二、互聯網的發展給《貨幣銀行學》教學帶來的沖擊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對教學內容的影響
進入21世紀,互聯網進入飛速發展時期,無論是其本身技術的革新,還是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都是我們沒有預料到的。尤其是2013互聯網金融元年以來,以第三方支付、網貸、眾籌、門戶金融理財等模式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在中國蓬勃發展,給我們的經濟理財生活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給《貨幣銀行學》的教學內容帶來了沖擊。
1.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的影響。在互聯網金融時代,資金的供需雙方可以直接在網絡平臺上發布信息,供給方可以通過網貸第三方平臺了解借款人的信用情況,改善了信息不對稱性問題,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信貸風險,提高了閑散資金融通的效率。P2P網絡借貸和眾籌繞開銀行系統直接實現資金供求雙方的對接,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金融脫媒。比如,芝麻信用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收集客戶數據,形成了借款人的信用評分,此評分可以作為用戶申請貸款、海外簽證(目前僅限加拿大地區)的依據。此外,第三方支付及網絡理財為大眾帶來的便利,也在逐漸改變大眾的支付和理財習慣,動搖了銀行體系在支付清算領域和理財領域的地位。
2.互聯網金融對金融工具的影響。長期以來,傳統金融業服務門檻較高,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而互聯網背景下的新金融打破了傳統金融業的高門檻,匯聚了閑散資金,并且打破了空間上的限制,降低了經營成本和經營風險,創造出了一些門檻較低的、交易方式更自由的,選擇范圍更廣的新型理財方式。丁杰(2015)認為互聯網金融中的金融工具的主要特征是“單筆金額小微化,交易筆數海量化,邊際成本超低化”[1]。
3.互聯網金融對金融監管的影響。傳統的金融監管是針對線下傳統實體金融的,而互聯網金融的運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傳統的金融模式,給監管增加了難度。首先,互聯網金融在空間上不受限制,導致監管部門監管責任無法落實到位;其次,由于網絡的穩定性、互聯網技術的限制以及網絡安全等問題,互聯網金融企業所面臨的風險要遠比傳統金融機構要高得多。此外,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相對較低,而其面臨金融風險的應對經驗明顯不足,其內部控制制度大多不健全。再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規章制度法律法規也不健全,使得監管部門無法可依。而且由于互聯網金融大眾化、平民化的特點,金融參與者眾多,互聯網信息傳播速度快,一旦出現問題,很可能造成連鎖效應,例如2018年中期出現的P2P網貸問題,一開始只是少數平臺出現資金緊張、貸款監督不力的問題,但是這種緊張情緒迅速蔓延,導致大量P2P公司暴雷,加劇了風險的蔓延。
(二)互聯網發展對教學方法的影響
現在的教育早已不再是黑板加粉筆的教學,就連多媒體教學都已經快成為歷史。從信息技術基礎條件來看,最快的網絡、好用便宜的終端,教育云、大數據等最新的信息化技術為教育信息化進一步推動提供堅實的基礎。
1.網絡軟件引進互動式教學。互動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師生之間相互對話、相互討論、相互觀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進的一種教學方法[2]。互動式教學的前提就是參與學習的學生要提前預習。傳統的互動式教學老師不能看到學生預習的進程。而互聯網技術革新的今天,網絡開發者給教師提供了很多很好的軟件以解決這些問題。比如我校教師現在常用的藍墨云班課,在這個軟件上教師可以發布任務,發布資料,還可以看到有哪些學生看到了任務和資料,教師就可以以此確定哪些學生真正做到了課前預習,從而為接下來的互動式教學奠定了基礎。
2.互聯網發展開拓學生眼界。現在的學生不再是局限在校園內學習的,而是在全球尋找知識。而學生在網上接收的新的信息有很多是對傳統的教學內容的一種沖擊,也是對教師教學的一種沖擊。傳統的大學教育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為特征的,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二次知識消化,往往被動接受的效果不好。雖然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但是教師作為學習引導者的身份是不會改變的。而互聯網為學生提供了更為靈活、個性、自主的學習機會。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資源變得更加豐富,另一方面,學習空間也不再局限于教室。總之,互聯網背景下的學生眼界開闊,不再適用傳統教學方法。
3.網絡教學對傳統教學的沖擊。現在有很多網上教學資源對學生公開,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看到世界上各大名校名師的教學講座,這無疑是對傳統教學最大的沖擊。因為作為教師,你的課程沒有新意,依然沿用傳統教學方法,學生就會轉向線上課程。開放的線上課程資源多,教師大多數都是名校名師,其信服度要遠遠高于普通教師。
(三)互聯網對課程考核方式的沖擊
傳統的《貨幣銀行學》課程考核仍然偏重期末考試成績,輕視平時課程互動成績。這樣的結果就是學生平時不學習,考試前臨時突擊記憶以應付考試。互聯網技術相當發達的今天,教師可以運用網絡、收集軟件等互聯網工具,時時采集到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切數據,教師可以基于這些數據,對學生進行360度的個性化分析。而對于學生來講,由之前僅是考試結果性的評價轉變成對過程進行評價,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這些都是網絡發展對教育教學的沖擊。
三、《貨幣銀行學》教學改革建議
(一)教學內容上的建議
在原有的《貨幣銀行學》教材的基礎上,授課中適當加入緊密聯系當今時代發展的金融產物。在貨幣制度中,在實物貨幣時代、金屬貨幣時代、信用貨幣時代之后再加上網絡虛擬貨幣,以比特幣為代表;在信用這一部分中,在信用形式中介紹網絡金融信用形式,以P2P網貸為代表;在金融機構這一部分中,介紹網絡銀行和網上金融理財,以阿里巴巴旗下的浙商銀行和螞蟻財富為代表。
(二)教學方法上的建議
《貨幣銀行學》作為一門經濟學基礎學科,雖然是一門緊扣時代發展的學科,但是其發展也要有好的理論傳承。故而,筆者認為《貨幣銀行學》的教學不能一刀切地全部使用現代先進的網絡教學方法,而是要以教學內容為標準,分部分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1.理論部分仍然采用教師授課,學生課上學習為主,學生課下擴充相關知識體系為輔。因為理論部分起到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放手讓學生全部自學討論,部分學生可能對該理論的產生以及后續發展脈絡把握不到位,這樣影響學生對該理論和后續理論的理解以及掌握,故而采取舊的教學模式為主。比如,貨幣制度、信用的發展、利率相關理論部分。
2.與時代緊密聯系的部分,采取互動式教學方法。這一部分與時代緊密聯系,其發展變化是學生能切身感受到的,學生學習過程中會主動地聯系實際情況去參照對比。
在具體實施上,由老師提前將本節重難點問題提煉出來,交由學生課下帶著問題預習并搜集相關資料;在課堂上,簡單重點問題交由學生來討論答案,部分難點問題采取學生解答、教師點評撥正的模式。為了促進這種教學模式的開展,可以將班級學生分組,課堂上采取不同的答題模式,如搶答,推薦等模式,采用積分制,最后還可以評出優秀學習小組,并給予適當的獎勵(例如,適當減少優勝小組的作業次數)。進行將這一部分交由學生來主導學習,必定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針對新加入內容,則完全交由學生來主導。教師將擬授課內容框架提前布置給學生,給學生課下搜集資料,做調研報告的時間。課上由學生提交相關PPT、調研報告,并做課堂講解。這樣學生既能夠了解最新前沿動向,也鍛煉了自己交流表達能力。
(三)課程考核上的建議
首先,充分利用現有的互聯網資源,利用大數據去搜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切數據,教師可以基于這些數據,對學生學習前、學習中和學習后的分階段評估,由之前僅是考試結果性的評價轉變成對過程進行評價。
其次,提高互動式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表現分值在最終評價中的比例,以此作為獎勵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平時的教學互動。例如,由原來的期末平時六四開轉變成四六開。
四、總結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已經給我國的傳統教學模式帶來了沖擊,也給當前應用型大學的轉型帶來了新的挑戰。作為應用型大學的經濟學基礎學科的教學工作者,深知現有的貨幣銀行學的教學弊端,已無法適應在這雙重背景下經濟學的人才培養模式。貨幣銀行學的課程改革應順應互聯網發展的大趨勢,以培養復合型人才為目標,豐富教學內容,嘗試教學模式的改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為學生以后走上社會奠定基礎;同時激勵教師以教促研,以研促教,進一步完善貨幣銀行學的教學。
參考文獻
[1]丁杰.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學》課程改革探析[J],高等教育,2015,(7).
[2]王環.互動教學法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