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策
【摘? ? 要】新課程改革下的美術教學不是要培養出偉大的畫家,而是要通過美術教學,在初級階段引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增強學生的審美感受力,并用這種獨特的審美情感去審視生活,在生活中尋找美的存在,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新的時代里,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模式,使美術教學成為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潛在指導意義的課程。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初中? 美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026
新課程改革要改變傳統教育中對美術教育的偏見以及美術教育中的弊端,要將美術教育的重點進行調整,重塑美術教育的作用和意義。新課程改革下,初中美術教育的重點不是培養專業的美術人才,而是更具普遍性、廣泛性、開放性的惠及全體初中生的課程。學生在美術教育中應該獲得更多思考、想象的機會,并用語言、文字之外的繪畫形式表現出自己對事物的情感、感悟,達到鍛煉學生觀察力、想象力和表現力的教學目的。美術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情商和審美能力,特別是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引導學生建立審美情感
初中階段的美術教育不是為了培養高等專業人才,而是引導學生建立一種審美情感,生出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靈。例如,在美術教學中,學生會欣賞一些世界名畫,達·芬奇的名作《蒙娜麗莎》可謂是永恒的經典。學生不是要臨摹畫作,而是心懷敬畏,以一種審美視角來體味畫作本身的美,以及畫作背后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對時代變革的一種態度。畫作的色調,明暗過渡自然和諧,體現出畫家精湛的繪畫技巧,特別是對畫家內心世界的剖析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在美術教學中不僅可以欣賞美、創造美,更能獲得許多心靈、情感的交融,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更健康的發展。美術教學是引導學生建立審美情感的尚佳途徑。
二、創新教學模式
現代的初中教育應該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育不應該再是傳統的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但是學習的主體,也應該是發現問題的主體,還應該是創造問題的主體。現代教育中,教師應該更注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并依據初中學生的這種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有針對性、有特色的教學模式的嘗試,以促進學生身心更健康的發展和新時期課程改革的推進。
例如,在欣賞畫作《靜物》時,霍達按照科學而精確的結構與透視規律,借助細膩豐富的色調轉換,塑造出質感強烈、若可觸摸的、逼真的靜物形象。在欣賞畫作時,學生看到的還是平面的圖畫,教師可以對應畫作找到相似的靜物,按照畫作呈現出的角度和光線將靜物呈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可以進行對比觀察,更直觀、更具觸動性地領略畫家獨到的畫功。美術不僅是理論和創作,更重要的是觀察,通過觀察力的培養,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縝密,使學生能夠將感性與理性相結合地思考問題,感知生活。創新教學模式是對學生和美術教育事業都有積極意義的教學實踐活動。成長于新時代的初中學生,其接受更多元、更開放、更新鮮的元素。在初中生的思想中,有許多具有先見性、創新性的元素需要表達和表現。但是一些長期工作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美術教師還依然秉持著傳統觀念,依據傳統的理論來評價學生的美術作品。
每個學生都有通過繪畫的形式表達思想情感的權利,所以教師應該因地制宜,針對不同學生對美術的理解和興趣進行教育教學。繪畫技巧的熟練程度是評價學生作品優劣的標準之一,但是作品中表達出的情緒、情感是否充分、明確,也應該成為評價畫作是否成功的一個標準。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多角度分析、審視學生的美術作品變得更重要、更必要,學生的藝術能力應該得到更多富于感性的肯定。
三、創設情景,開啟藝術之旅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科學合理地教學活動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繪畫的興趣和實踐操作的能力,對于激發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著積極的意義。我們可以采用情境創設充分調動其有效的學習感情。情境創設要有利于學生的三觀的樹立、情感態度的培養以及創新思維的鍛煉。情境創設要以教學目標為出發點,在充分發揮情境作用的同時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提煉問題。初中生好奇心強,因此老師的情境創設要盡可能生動有趣,顏色要足夠鮮艷,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外,教師提出的問題也應該做到簡要明確和啟發性。實現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要求老師必須聯系實際的生活來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脫離實際生活的情境難以讓學生融入其中,只有選擇熟悉的生活情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老師創設的生活情境應與初中生的文化背景、生活背景緊密相關,創設的生活情境應給學生帶來學習數學的愉悅感。我們老師可以從教材提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并進行適當加工,也可以自己根據學生的興趣點來創設現實有效的生活情境。
我們所構建的生活情境應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開放性教學可以將一些新穎的美術教學理念應用到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們學習,發散創新思維,提高初中美術老師美術教學的能力。開放性教學是對課堂知識的拓展和延伸,通過實踐讓初中生跳出課本的限制并不斷積累生活經驗。另外,我們老師應該創設多元化的生活情境。多元化的生活情境避免了將學生們禁錮在教室內,多元化的形式能夠讓學生們和外面的現實世界聯系起來,培養發散思維,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
美術來源于實際的生活,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提煉出許多材料為我們所用。因此,我們教師要有意識的從生活中搜集素材,讓這些生活素材走進教學中去。我們相信,這樣的美術教學能夠真正實現生活化,從靜態走向動態。教師也要注意指導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上進行創作,只有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才能寫出真正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智慧。
四、結束語
新課程改革下,學校和教師都應該做出更多的努力,完善教育體制,改進教育方法,創新教學模式,以適應時代發展對教育的更多、更高的要求。初中美術教育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導,使學生更全面、健康地發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建立堅實的基礎和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
參考文獻
[1]陳錦洞.探討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大眾文藝,2010(15):271-271.
[2]龐念慶.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師生合作學習的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7):256-256.
[3]胡亮亮.淺談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優化策略[J].快樂閱讀,2012(1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