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摘? ? 要】初中教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能否有效開展,達成預設目標,取決于校本實施是否真實有效。如果基層學校在理念認識、執行能力、評價方式等方面做得不夠到位,那么就很有可能使得“綜合與實踐”活動流于形式。因此,各基層學校都應深入學習、全面領悟其意義并通過足量的校本實施提高一線教師的業務能力,在實踐中探索出一種較為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
【關鍵詞】初中? 綜合實踐課? 校本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108
素質教育將培養初中生的創新意識、探究能力等作為綜合實踐課教學的主要目標。綜合實踐課屬于國家統一的教育課程,而校本課程則屬于學校研發的課程。由于學校的個性化特點,往往使得綜合實踐課在具體實施中暴露出一些不適應性缺點,因此將校本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有機結合在一起進行,可使得綜合實踐活動課不僅能滿足國家提出的教學目標,而且還可充分發揮學校教育資源的優勢,從而推動學生共同進步的同時還可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那么,如何實現初中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校本化實施,是教師急需思考的問題。
一、靈活設計綜合實踐課程內容
在進行綜合實踐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初中學生的興趣所在以及天性,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來設計綜合實踐課程內容。可以針對當地的教學環境,不斷開發有益的綜合實踐課程資源,使綜合實踐課程的內容變得豐富起來,讓初中生都能夠很好的參與其中。教師可以從細節入手,將綜合實踐教學中的難點內容進行剖析,深入淺出的向學生講述綜合實踐課程的知識重點,這樣學生在真正實踐中才能夠有良好的理論知識作為依據。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綜合實踐課程的學習。對此,教師應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而后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探討,使學生之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例如,在進行能源的現在與未來教學時,教師應先對學生進行有效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探討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你認為能源的未來會是怎樣的?而后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入本節課的知識重點,讓學生能夠對綜合實踐課程有一個深入的學習,最終彰顯出教學設計的合理性。
二、創新改善課堂結構
眾所周知,綜合實踐活動課,同語、數、外文化課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初中生的情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富有趣味的實踐教學活動,最大化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孩子們切實掌握豐富的學習內容,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比如,教師在“學習中秋文化”的實踐活動的時候,可為學生講解“嫦娥奔月”神話傳說,讓學生了解我國中秋節的習俗,之后再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他們討論所學知識當中,一些關于中秋或是月亮的詩詞。最后每個學習小組在選擇一名代表,到講臺上來朗讀。教師在綜合實踐課中,通過這樣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其團隊精神,同時還能有效地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
三、充分利用資源豐富活動課程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實施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或研發中廣泛利用互聯網、學科資源或實踐基地等校內外各種資源。在校內可以利用相關學科組建興趣小組,如設立球類俱樂部、表演興趣小組、環保宣傳小組、動漫興趣小組、天文興趣小組等。同時也可充分發揮校外實踐基地的作用,如自然保護區研究基地、植物研究基地、荔枝園社會實踐基地、中小學德育基地、國防軍訓基地、公園植物研究基地、社區社會服務基地等實踐基地作為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依托。此外,學校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舉行文化藝術博覽、文化藝術學生作品展示等活動,使校園文化多姿多彩。通過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化實施,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親密,讓學生在汲取生活知識的同時,豐富生活,開闊視野,促進個性化發展,鍛煉綜合實踐能力。
四、注重課外拓展鼓勵創新發展
課外拓展延伸是對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進一步發展,可以進行課程教學的升華,還能夠為學生創造性和實踐性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廣闊天地,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和主體價值的發揮,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當然在課后拓展學習的環節,教師要給予學生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鍛煉個人的創新能力,做好活動主題的延伸以及升華。同樣以調查公共設施這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例,在課程完成后教師可以做好最后的課外延伸,讓學生向社會大眾發出保護公共設施的倡議書,并且積極踴躍地向相關組織投稿,引發學生更加深度地學習創新和創造,促使學生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積極投入愛護公共設施的實踐活動當中,促進學生學習品質和個人品格的綜合發展。
五、加強對學生實踐過程的指導和評價
一方面,教師要積極關注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所體現出的學習態度、互動熱情、協作精神等,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確保學生可以保持學習注意力和參與熱情;另一方面,在對學生的實踐成果進行評價時,教師要多對學生進行激勵,少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這是因為綜合實踐活動中蘊含很多的情感教育元素,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只有加強情感教育手段的運用,同學生建立起“良師益友”的和諧關系,才能對學生的實踐學習行為施加積極的引導,促進學生的有效進步。例如,在“山寨現象初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和討論“山寨”現象的危害,對于學生的集體實踐成果要進行對比性評價和有效激勵,對于表現較差的小組和學生,教師要避免機械性的負面評價,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相互評價、自主評價,在相互對比中意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再如針對某個別學生購買盜版書的行為,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明確其中存在的利害關系,讓學生能夠真正認識到盜版行為和山寨作品對社會的危害,這樣才能有效糾正學生日后的行為習慣和不良思想傾向。
總之,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校本化實施,可提高學生的實踐學習興趣,可較好地弘揚學校特色,還可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教師應積極采取措施努力將綜合實踐活動課與校本課程有機融合在一起,以最大限度推動初中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姜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推進與校本化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化與有效實施策略[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鄭勇.探討上好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有效策略[J].文理導航,2014(17):1-1.
[3]任善亮,周達章.初中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實施研究[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8,10(6):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