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爽 楊玫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隨著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創新型國家對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國家需要創新創業人才來引領經濟與社會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既面臨著極好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這一新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大力構建該模式的教育教學體系,培養大量的創新創業人才,使高職院校學生具有高素質知識儲備與創新能力,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重要目標。高職院校可通過強化創新創業課堂教學、落實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夯實創新創業物質基礎、完善創新創業制度保障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切實加強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體系建設。
開展創業教育,培養適應社會經濟建設需要,具有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是高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職人才培養亟待研究與解決的重要課題。目前,我國的創業教育還處于初級階段,部分高職的創業教育停留在淺層的認知層面,缺乏對創業教育的理性認識和有效組織,沒有很好地將創業教育融合到高職人才培養的整體體系之中,沒有形成高職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模式。雖然,近幾年來我國高職意識到創業教育在高職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部分高職開設了創業教育課程,但是,大多數高職仍持觀望態度。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不知道創業教育這個課程該怎么教,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才能夠更好地適合中國特色,更有效地提高我國高職生的創業能力,是問題的根源。
一、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內涵
“創業教育”概念的提出還要追溯到1989年11月北京“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探討會”。然而,國內外學術界并未對“創業教育”有統一的定義。有人認為,創業教育旨在向受教育者傳授一些基本的實用技能和必要的專業知識,這樣受教者就不會在就業或創業時搞不清方向;也有人認為創業教育是創新教育的延伸與發展,創業的前提是具備創新精神,沒有創新教育作為鋪墊,創業教育只是一紙空談。綜合上述觀點,創業教育是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產物,其內涵是將科技力量與創新精神綜合到創業中。
關于創業教育,國內外學者有兩種觀點:一種是狹義的創業教育。教會學生經商,創辦企業;一種是廣義的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業的基本素質。廣義的創業教育是培養具有適應社會需求和崗位能力需求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人才的教育,是高層次的就業教育。概括地講,創業教育是培養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品質和創業能力的教育,是培養學生的事業心、進取心、開拓精神、創新精神,從而使學生可以從事某項事業、企業或商業規劃活動的教育,是傳授學生創業知識,幫助學生克服挫折,幫助學生把技術能力變成社會價值的教育。
二、高職創業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國家還沒有正式地針對創業教育的政策法規。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日益嚴峻,政府部門也采取了很多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措施,如提供免息貸款、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這些政策乍看之下的確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一大批大學生從中得到了實惠。然而,正所謂治病要治本,這些優惠政策只是緩一時之急,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很多政府部門并沒有頒布具體的實施方案,使得很多優惠政策只是紙上談兵,不能切實發揮作用,這樣很容易打擊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激情與信心。盡管全國各類高校特別是高等職業院校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業計劃大賽等創業教育活動來緩解就業壓力、促進就業,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高職學生創業素質較低
目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隨著近年高考錄取分數線的較大幅度降低,大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有下降趨勢。絕大多數高職學生在畢業的時候,擇業就業觀念陳舊,怕苦畏難情緒嚴重,自主創業的意識淡薄,缺乏對創業的重視和深刻認識。
(二)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
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還沒有專業從事創業教育教學任務的教師,創業教育一般由招生就業部門老師或者思想政治課教師甚至輔導員擔任。缺乏專業的創業教育培訓且自身很少有創業的實踐經驗和經歷的教師,進行創業教育時只能停留在講臺上對學生進行理論課講授,缺乏實際教學效果。
(三)缺乏專業和針對性的創業教育教材
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盡管設置了《就業指導》這門課程,但所用教材或是套用本科學校教材,或是搬用社會創業培訓的課本,沒有針對高職學生的科學有效的創業教育教材,更沒有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
(四)學生創業實訓經費和基地建設不足
高職院校資源場地有限,只能提供給極少數學生創業的辦公場所,造成創業實習場地不足,這種情況制約了離職學生自主創業積極性。另一方面,在校的高職學生缺乏創業資金,但學院雖然有就業工作專項經費,沒有提供創業教育專項經費,導致高職學生創業所需的啟動資金不能到位。
三、目前我國高職創業教育的基本模式依據不同的教育層次和學校類型,以及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特點,可以將目前我國高職創業教育的基本模式分為課程模式和實踐活動模式兩種:
(一)課程模式
課程模式有三種基本類型:(1)綜合性的課程模式。這種模式是把創業教育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課程,由多種類型的課程組合和構建而成,包括開設專門的創業教育學科課程,課內外結合的科技活動、團隊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活動課程,通過輿論導向和宣傳媒介作用的環境課程,邊學邊做、學做結合的實踐課程。這種課程模式是將多種課程形式相結合,從而形成廣義的課程模式。(2)單一性的課程模式。即開設一門創業教育課程,通過創業構思、創業計劃和創業實施(或虛擬創業)等幾個教學階段完成教學任務。(3)課程與科研活動相結合的課程模式。一方面,把學科課程、實踐課程、活動課程和環境教育結合起來進行綜合性的創業教育;另一方面,把教學和研究結合起來,以課程教學帶動科研,以科研推動創業教育工作。
(二)實踐活動模式
實踐活動模式也有三種基本類型:(1)以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和能力為側重點的非功利性創業教育模式。其特點是將創業教育融入素質教育之中,強調創業教育“重在培養學生創業意識,構建創業所需知識結構,完善學生綜合素質”。(2)功利性創業教育模式。其特點是商業化運作,設置專門機構,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建立大學生創業園等,教育學生如何創辦企業,并為創業學生提供資金資助和咨詢服務。(3)是綜合性的創業教育模式,即上述兩種模式的結合運用;一方面將創新教育作為創業教育的基礎,在專業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注重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實施科技英才計劃和創業基金,資助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為學生創辦公司提供創業資金和技術咨詢,使學生創新成果走向產業化。
四、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實踐教學探究
(一)轉變教育觀念
長期以來,在培養學生創業意識上,傳統高職教育觀念認為畢業生所面臨的選擇是就業,高職人才培養的目標也只限于對應用型的高級技師人才的培養。整個家庭和社會缺乏對孩子創新意識與創業精神的培養。而創業意識的培養是創業教育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一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業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這就需要充分利用學校外邊的資源,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二要培養學生對創業的濃厚興趣愛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創新的動力,學校可以向學生介紹他們學長的創業事跡,開闊他們的眼界,讓學生對自己的興趣愛好有個清晰的認識,以此來激勵他們的創新意識。三是要培養學生對創業的強烈的情感。在創業過程中,情感的好壞是推動一個人走上成才之路的巨大動力。
(二)廣泛合作辦學
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著重于實踐,這就要求學校推進與社會、企業的合作力度,深化課程中的實踐環節。構建創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這就要求學生樹立創業意識,學校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觀知名企業的機會,接觸一下以后的工作環境;學校也要培養學生創業的心理品質,可以舉辦講座,邀請富有創業經驗的成功人士到學校為學生指點迷津,探討創業容易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調高創業心理品質,知道學生如何創業。學校也可以與知名企業簽訂合同,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踐平臺。在創業能力的提升上,應盡可能地與社會力量達成協議,提供給學生各種實踐的平臺;在創業知識形成中,更離不開社會力量的參與和幫助,應聘請相關專家和企業領導人進行具體指導和講解,成立相應的創業教育智囊團,開展各種創業咨詢活動。
在高職高專教學過程中,專業實踐教學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將實踐教學與創業教育相結合,使學生創業教育與專業教學環節有機融合,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是進一步提高創業教育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