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翠艷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牽頭建立的“大思政”教育體系要求高校的各部門、各環節相互配合、打造系統工程。作為一線思想教育工作者,高校輔導員在工作職業化、專業化的過程中,需要科學地構建在“大思政,課堂中的話語體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中積極發揮作用,與其他環節的工作一起形成育人合力,實現全員、全方位育人格局。
關鍵詞:輔導員;“大思政”課堂;角色構建;角色重塑
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屬性。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輔導員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在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格局中,主要的育人陣地沒有統一的理論和實踐育人體系,輔導員工作和思想政治課程是相對分離的。在“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的指導下,“大思政”課堂的建立成為一種必然。
一、“大思政”課堂的基本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高校工作的中心環節。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屬性,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自覺承擔起歷史使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當前的高校教育中,各育人環節相對獨立,缺乏統一理論和方法論引領,并未形成體系,存在不同的問題。
作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系統地進行理論宜講。雖然總體課堂總體效果良好,但是存在教學方法陳舊、重理論輕實踐,針對性、時代性、吸引力不強。輔導員隊伍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堅力量,是教育實踐的生力軍。但是由于工作實際的限制,隊伍成員理論水平參差不齊,缺乏科學理論和方法引導。再加上日常事務性工作較多,工作缺少重點和主線,造成育人力量分散等現象。
面臨當前的問題和困境,“大思政”格局既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又是新形勢下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大思政”教育觀是一種從全局上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樹人為主要目標,要求高校各部門廣泛參與、各環節統一布局,教育內容和體系更具實踐性、時代性、針對性的教育觀點。在“全員育人、全程育人”思想的指導之下,除了思想政治課程本身的改革、改良之外,“大思政”課堂還需要輔導員育人環節、高校管理服務育人環節、其他育人環節都積極地融合進來。其中,輔導員育人環節應充分發揮主力軍和連接器的作用,積極構建自己在“大思政”課堂中的育人角色。
二、高校輔導員育人角色的構建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明確指出,輔導員隊伍建設是高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應當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在“大思政”課堂中,輔導員應該積極發揮作用,從以下三個方面構建育人角色。
首先,輔導員要成為“大思政”課堂中思想政治教育回歸生活實踐的指引者。思想政治課堂體系的改革與改良重點在于如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接受和內化課堂教學中所講授的理論學說,回歸到大學生的生活實踐中。回歸生活實踐就是根據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引導學生自發地將所學知識與學校物質文化生活、學習生活、社會實踐生活聯系起來,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遠大志向,為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打下基礎。作為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輔導員與學生有天然的黏性,是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實踐的主要力量。在此過程中工作實際應該與思政課堂科學理論、重要節日和紀念日時間結點、學生關注的社會問題和現象結合起來,有意識地用思想政治課堂的話語體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生活實踐。
其次,輔導員要成為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熟悉身邊環境的教育者。“大思政”視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環境既包括校園環境,也包括社會環境、網絡環境和其他環境,它們一起構成思想政治實踐育人的環境系統。學生身處這些環境中,受到的影響是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在新形勢下,社會現象和社會矛盾日趨復雜,大學校園再也不是絕對的凈土。再加上互聯網的受眾越來越廣,信息通達程度和傳播速度日益增長,也為育人環境帶來雙面的影響。環境是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載體之一,輔導員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在不同環境中規范行為、甄別對錯、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勇于發聲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育人環境。
最后,輔導員要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實施者和反饋者。輔導員專業化和職業化是勢在必行的發展局勢,它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在需求。專業化和職業化的道路需要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兩條腿走路,除了輔導員專業性和事務性的理論實踐之外,還應該和思政課堂上所傳授給學生的理論緊密學習,與課堂內容“無縫對接”。輔導員自己在工作中先接受和消化理論知識,在工作實踐中才能讓深刻的道理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再有,育人理論是在不斷發展創新的,育人成果和理論的適用性需要科學的衡量和反饋。輔導員作為第一線工作者,應當主動學習新理論,并且深入鉆研將其應用于實際工作中,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成為學者型研究型并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三、總結
“大思政”教育觀的提出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它一方面要求高校整合教育資源,打造育人環境,形成思政育人合力;另一方面對工作者的專業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輔導員應積極回應“大思政”教育觀的要求,主動貼合思想政治課堂和校內其他教學資源,增強工作的科學性,增強育人工作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王占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J].教育研究,2017(08).
[2]儲德峰.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的特征及理念[J].中國高等教育,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