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
摘 要:古詩是中國優秀文化遺產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當今學校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新課標改革前,傳統的語文教學單純注重學生對古詩的背誦和翻譯,而忽略了學生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古詩是語言的精華,是一種精練而有韻律感的語言形式,為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在語文教材中,編選了大量的古詩,這些古詩詞對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思想感情,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促進其全面發展有重要意義。因此,基于對古詩現狀的分析,闡述在新課標下如何促進高年級古詩教學方法改良,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關鍵詞:高年級;古詩教學;想象力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歷史的長河中,古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輝煌的詩篇。古詩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一座豐碑,它以凝練的語言、和諧的音律、豐富的情感在中國文學寶殿里獨領風騷。 小學語文教材安排一定量的詩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小學高年級階段,能“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由于古詩的寫作時代距離現在十分久遠,無論是社會生活背景,還是語言現象,都與現在大有不同,因此學生理解起來會有相當的難度。加上古詩大多篇幅短小、語言精練,七言或五言的絕句,字數句數都有嚴格的限制,但在寥寥幾句中,就包含了極為深邃的內涵意境,這是當今學生理解古詩的難點所在,單純依靠教師照本宣科的念讀,無法讓學生對詩人情感有深刻的理解,單純的讀讀背背更是難以實現。在語文課程目標要求第四條,明確提出“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因而,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對于缺乏想象力的語文課堂現狀分析
(一)教師教學現狀
在古詩教學中,往往有教師選擇了“演講式教學”。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授新知識,學生為了跟上教師的講課步伐,需要一邊聽一邊不停地記筆記,這樣的課堂氛圍無疑是沉悶無趣的。在古詩翻譯中,教師會用“囫圇吞棗式”的方法給學生翻譯,只注意到給學生翻譯詩歌的意思,這樣的教學,不僅詩歌的美感消失了,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二)學生學習現狀
古詩教學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給學生安排任務,學生就會依照教師的安排去被動地完成任務,久而久之,成為學習的被動接受者。學生長期不鍛煉主動思考的能力,盲目依賴教師,時間久了,就會失去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使古詩學習變得更沉悶無趣。再者,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在古詩教學中,一些教師沒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也沒有關注到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使得詩詞的理解停留在表層,沒有通過激發其想象力讓學生真正融入古詩的意境和情感中。由于古詩的內容與現實生活有很大的距離,加上學生對古代知識知之甚少,因而較難理解古詩的深層內涵。
二、改進傳統語文古詩教學,提高學生想象力的措施
(一)講述故事,注重情境導入;觀察插圖,豐富想象
講述故事是創設情境教學的一種方法。生動有趣的故事能夠引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情感的共鳴和心靈的震撼,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言,是一種有力的手段。在蘇教版語文課本中,唐代詩人賈島所著的《尋隱者不遇》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其言繁,其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以白云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因而為了讓學生能夠真切體驗到詩人的真情實感,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先引用詩人賈島的一些小故事或者史實,把學生帶入那個時代的情境中,之后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插畫,如詩人的畫像、關于其故事的圖片等,這種方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思考,在思考中散發想象思維。
(二)巧設“留白”,引導想象;誦讀吟唱,體驗情感
在文學作品創作中講究“留白”,看似無卻蘊含了更多,古詩也是如此。在古詩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奇思妙想,善于利用“空白”,為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古詩文的詩句之間的內容往往具有很大的跳躍性,教師抓住這些“空白”,為學生創造出一種更多層次的、更豐富的境界,讓學生在這種留白中體味其中的美妙情感和耐人尋味,在思考和想象中得到更多的意象。例如蘇教版中明代詩人于謙所寫的詩歌《石灰吟》,詩歌首聯寫了“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大意是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詩的開頭就給讀者營造了“留白”的意味。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解這首古詩時,可以利用開頭第一段的引入設置一個留白,去激發學生想象力,讓學生思考詩人為什么會運用這樣的案例?這種暗喻有什么深層含義?詩人想表達什么情感?在這種“空白”下,學生運用想象去填滿這些留白,從而通過分析能夠知道,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同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激昂的律感去朗誦這首古詩,在朗朗上口的旋律和節奏中,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有利于其想象力的培養。
總之,在高年級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各種教材,采用合適的教學模式,實現“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理想教學境界。
參考文獻:
[1]王燁萍.小學低年級古詩教學中想象力培養的策略[J].成才之路,2014(8):49.
[2]孫翠.古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4(9):57.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