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華群
摘 要: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對小學生數學的學習提出了諸多的要求,數感的培養和引導也成為新課標下一個重要的內容。對小學生數感的培養,有利于小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對于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成效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就當前小學生數感培養的現狀,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思考,論述當前學生數感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數感;培養;策略;發展
一、引言
美國數學教師協會(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NCTM)指出,數感(number sense)是一種對“數”的直觀概念,是在日常經驗中對于“數與量”,擁有良好的概念與運算的能力。例如:從123開始的單純“數數”、口說數字并同時點算出物體數量的“點數”、用手指進行運算的“運用代表物” 等。所以若能在學生學習階段提供多元的數感體驗,對日后數學學習有關鍵而深遠的影響。什么是數感?簡單地講,數感是人們對數的感覺,是人們對數的直接感知能力。數感來自于數學實踐,又指導數學實踐,就像美術有“美感”,音樂有“樂感”,語文、英語有“語感”一樣,要學好、用好數學,就應該具備良好的“數感”。
二、數感培養的策略分析及探究
1.生活中數學的存在與數感的培養
學習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有很多數學的知識和內容,可以充分為當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與發展提供學習的機會。相對于學校的學習生活來說,學生良好的生活教育對于數學學習來說是一個有效的補充和發展。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數學的存在,來進一步幫助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感意識。比如針對生活中長江的水龍頭流水的問題,教師可以專門設計一道情景化題目。“一個水池有兩個水龍頭,打開一個水龍頭需要1個小時才能注滿整個水池,那么打開兩個水龍頭需要多長時間呢?”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使用到水龍頭,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數感的培養,可以說是充分利用了學生生活數學的感知力,直觀地讓學生體會到數感的存在與意義,方便學生后期對數感進行更深入的學習與發展。
2.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數感
課堂中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陣地”。課堂學習中具有豐富的理論和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數感思維的培養和教育過程,有效地幫助學生去形成良好的數感意識。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課堂教育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發展,以新媒體教育、微課等形式的新興教學工具,成為當前數學課程的“小幫手”。教師在學生數感認識和培養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微課等教學工具的輔助作用,更加形象地幫助小學生進行良好的數感認識。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動畫模擬的方式,在新媒體中制作一個森林運動會,把各種各樣的動物以不同的數量放在動畫中,邀請學生去統計一共的參賽數量等,此時學生通過數數,進一步認識到了數感的存在及其價值。讓學生自我思考,如果沒有數數的過程,我們怎么才能清楚地掌握每一個參賽的小動物們,如何才能更加合理地開展運動會?通過這樣的過程,幫助學生更加清醒地去加強自身數感培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此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認識和感知數感的主觀能動性。
3.實踐過程中數感的形象化展示
數感的培養,不是一個紙上談兵的過程,更是需要實際操作和實踐的過程。針對當前小學生數感培養與數學教學的情況,教師應該在各種不同的數學實踐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數感感知過程。比如在講到《角的度量》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單位度量的思維,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拼湊在一起,衡量一些角度的大小。比如90度的角度策略,可以通過兩個45度,或者三個30度,或者其他讀數拼湊在一起,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知到、認知到數感。
總之,全面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數感至關重要。作為小學教師應該積極認識到當前在小學生數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新課標和素質教育下的教學理念、原則、要求,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小學生學習與成長的規律,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在學習實踐與發展中形成良好的數感意識和思維,為學生后期的數學學習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宋祖榮,夏永芬. 數學教學應重視學生自我成就意識的培養[J]. 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2).
[2]王玉元.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27).
[3]錢立凱,杜先存.小學生數感培養的高效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6).
[4]周俊明.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7).
[5]陳寧海,李培芳.引領學生感悟數形結合的思想:“數與形”教學片段賞析[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15(1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