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創新意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因此教師要改進教學方式,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掘教材的創新點,引導學生大膽猜測、發現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驗證歸納的能力,從而構建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我提升的創新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能力
素質教育是弘揚個性的教育,從培養目標上看,不是旨在培養“理性的人、智力卓越的人”,而是要培養個性健全發展的人,創新精神就是健康個性的有機構成部分,可以說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所以,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應保護和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好奇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能力。
一、挖掘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支點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地球。”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精心設計教法,為學生找到一個學習的支點,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有極大的提高,學生的潛能將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教學被除數是0的除法時,先設計這樣的復習題:
8×7=56
56÷8=□
……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感悟到除法中求商的方法是:哪個數和除數相乘等于被除數,那個數就是商。這個方法就是本節課學習的支點。接著又出示了下邊的算式:
0÷5=□
0÷9=□
……
學生們運用上述方法很快想到5×0=0,則0÷5=0;9×0=0,則0÷9=0……從而求出各算式的商。這時引導學生找出算式的相同點、不同點,并要求學生試著用一句話來概括被除數是0的除法的特點。學生回答“0除以任何數都得0”,于是在黑板上寫下了0÷0=?的算式,啟發學生用剛才計算的方法討論一下0÷0的結果是什么。有的說因為1×0=0,所以0÷0=1;有的說2×0=0,所以0÷0=2;還有的說0×0=0,所以0÷0=0……這時,教師追問0÷0的商有幾個,學生異口同聲回答:無數個。“所以當被除數是0,除數也是0時,它們的商不確定。那么0只有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才能得0。”接著又寫出了8÷0=?的算式,學生們思考后說:沒有哪一個數和0相乘等于8,因此8÷0的商不存在,0不能做除數。
0不能做除數的知識學生不易理解,容易死記硬背,但教學中發現,如果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切入點,抓住學習新知的支點,就會拓寬學生的思路,發展學生的思維,充分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二、設計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問題
所謂創新教育是指在學校教育中,對學生的創造品質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要不失時機地為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復習幾種常見平面圖形的面積時,有位同學提出:用梯形的面積公式,可以推導出其他幾種平面圖形的公式。全班同學對這一說法產生不同意見,于是借此機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當梯形的上底縮小為一個點時,梯形就成了三角形,由梯形面積公式來計算它的面積是(a+0)h=ah,這與三角形面積公式完全一致,當梯形上底由一端延長至和下底一樣長時,梯形就成了平行四邊形,由梯形面積公式來計算它的面積是(a+a)h=ah,符合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此時,學生們情緒高漲,依次推導出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這種思維的互相碰撞,體現出學生潛在的創造才能。
三、開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活動
創造性思維是應用獨創的新穎的方法解決問題,它是一切發明和創造所必需的,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組織各種活動,刻意去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人們的創造活動,都離不開大膽的猜測,猜想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根據已有知識和事實的基礎,對未知量及其關系大膽提出猜想和假說,培養創造性思維品質。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可以先出示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讓學生猜猜它們的內角和是多少,然后組織學生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通過用量角器量一量、剪下三個角拼一拼、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折一折等方法,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的結論。又如在學生學會除數是兩位數除法后,讓學生根據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猜想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法則。這種訓練方法不僅培養了學生概括、推理能力,又開發了學生的智力。
實踐創新是學生最基本、重要的核心素養之一,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加大對學生創新教育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其運用數學方法自主地探究和創新,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人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呂玉霞.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3:26.
[2]陳文忠.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2(9).
作者簡介:周麗萍,女,1965年11月出生,山東省定陶縣人,小學高級教師,本科,畢業于遼寧師范大學,任教以來一直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