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霞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好地了解高中思想政治的發展,因此,改變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以新的思想政治課程理念為指導,堅持情理互動,在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中謀求人文與科學、智力與人格的協調發展。因此,學好思想政治非常重要,方法也特別重要。
關鍵詞:思想政治;情景投入;授課;方法講究
我從高中政治教學多年,2018年我擔任湄江高級中學高二(29)班班主任兼思想政治④(生活與哲學)科教學,許多家長和學生對思想政治課都有一種偏見:認為思想政治課姓“思想.政治”,是騙人的把戲;思想政治課是充滿說教,枯燥乏味;思想政治是等級科,簡單而不花時間也能及格。可見,一節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并不在于材料的多少,而主要是能否有效地優化教學資源,圍繞問題定向開發與利用歷史課程資源,這是提高中學生歷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徑,保證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高效率。
一、思想政治教師要積極建立一種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對思想政治課產生興趣
倡導研究性學習,以問題解決貫穿思想政治課堂始終,抓好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這一中心環節,要求學習者通過對所要學習的對象進行探索總結,以便獲得知識。在思想政治課堂上關注學生、幫助學生,要多采用表揚激勵的手段,要走到學生中間,和他們融為一體,積極參與他們的討論,做他們的良師益友。尤其是在面對一些后進生時,教師更要關愛他們,力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鼓勵他們,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這樣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親切感,我們可以主導學生自己通過閱讀思想政治教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列出思想政治提綱,通過分析、探索,尋求問題的最終解決,自主建構起對知識的理解和世界的意義。
二、激發學習興趣,創設思維情境
《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提出:以學生道德認知、思想政治知識和學習的情感及歷史實踐水平為基礎,避免空洞說教,創造性地體現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感悟提供基本的文本依據。同時新的思想政治課程改變了原來的《繁、難、偏、舊》的現象,著眼于提高中學生的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有趣味的故事比比皆是,而學生又天生愛聽故事。比如:在課堂上,我讓學生作業: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是()A.內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規律B.否定之否定規律C.對立統一規律D.質量互變規律。正確答案:C教師講解:唯物辯證法是由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和一系列其他范疇構成的科學體系。各自地位不同: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狀態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道路;唯物辯證法的其他范疇則揭示了事物聯系和發展的基本環節。對立 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實踐證明,學生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例和社會上熱點問題很感興趣,并且記憶深刻,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課必須盡量地圍繞學生的熱門話題展開教學。
三、加強課堂引導,與家長多聯系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思想政治作為教育的精神靈魂,教師應親近學生、理解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使學生信任教師,建立共同語言,在融洽氣氛中溝通師生感情,工作也就更加得心應手了。思想政治新課程提倡教師要充分挖掘現實生活中的資源、來自學生身邊的素材。創設情境,組織教學。我在思想政治課堂上巧妙運用思想政治史實、思想故事、政治人物等故事來創設故事情境,既可以活躍思想政治歷史課堂氣氛,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開拓學生思維。
四、認真學好政治科,激發鼓勵學生向上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選擇正確的激勵方法,掌握高超的激勵藝術,對學習好的學生鼓勵,對學習積極性差的勉勵,充分調動他們發展才干。比如:第九課《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一課,我們要了解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知識,也要掌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提問①高中生此時應該對愛因斯坦對光的看法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②自然界喜歡矛盾這里所說的矛盾是什么意思?對人們產生了什么嚴重的影響,使我們不忘政治與思想的關系,促進時代的發展。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特別是思想政治知識的教育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許多老師會找來大量的案例和材料來說明某個知識點。看上去一節課像是內容非常豐富,但實際上許多材料學生只能走馬觀花般地看一下材料,或者是蜻蜓點水式地簡單談論一下,沒有一個材料能真正有效地進行分析探討,這往往會使我們的思想政治課堂變成材料的簡單堆積和展示。
五、高中生的思維特點是比較直觀的,再加上缺少生活閱歷,這就決定了高中生對抽象思想政治知識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我們在教學較抽象的知識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形象、信息容量大等優勢組織教學。例如:在上《做好量變的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一文時,基于高中生的政治了解思維特點,掌握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還要弄清二者的緊密聯系。二者的聯系表現在:(1)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引起事物性質的變化。質變是舊質向新質轉化的決定環節,是新舊交替的關節點。質變既是前階段量變的結束,又是新、階段量變的開始。把握質變這一關節點,是正確理解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的關鍵。(2)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先從量變開始,只有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才能發生質變,沒有量變就沒有質變。不過必須注意量變引起質變有兩種情形:①是構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次序上的變化引起質變。②是一是量的增加或減少達到一定程度時,引起質變。
根據這一師生教與學的心理特點,師生關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其實思想政治是讓學生了解中外古今事實的發展過程,思想政治課可以成為陪伴學生度過一身最優秀寶貴的時間,也能提高你閱讀古今中外的歷史材料的水平和從中提煉有效信息的能力。所以我們必須改變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所以,思想政治課師生情景投入非常重要,授課方法講究特別關鍵。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湄江高級中學5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