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荷塘中學 羅卓寧
打造高效課堂是當今課改的一項重要內容,每一名教育教學工作者在教學中都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進入初中以后,學習科目的增多、難度的加大都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如果課堂45分鐘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學生課后就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復習,這不僅會給學生帶來負擔,也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對教師來說,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效率。而在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使學生獲得一些必要的知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下面我就結合自己這一年來的實踐,談談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在我的班級中,我主要按照學生的性別、學習成績、性格、紀律等因素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4~6人。分好組后,組內進行分工,建立一對一幫扶關系,每個組還要選取得力助手作為組長。可以采取個人自薦、組內表決的方法選組長。組長是老師的小助手,選組長時要慎重,需要選取成績較好,有一定帶動能力和組織能力的學生,選好組長后還要對組長進行一定的培訓。另外,當組內發生分歧或組與組之間差距太大時,還要進行一定的調整,盡量讓組內關系和諧、組與組間具有競爭力。
備課時,備課的內容要考慮到適合小組合作學習,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及每節課的需要精心設計學生自學的內容、合作討論的問題,設計討論的問題要有價值,能使學生感興趣,問題要具有開放性,難度適中。要預留更多學生自主學習與互學的題目與時間。一般情況下,我的課堂基本都會準備“導學案”,學生通過導學案先自學,然后小組合作討論、幫扶,教師引導、答疑、糾錯,“導學案”更能實現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性”學習,“小組”的作用是否充分發揮,“合作”的手段是否充分運用,這是體現小組合作學習是否真正有效的兩個關鍵問題。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有時甚至還是學習的合作者。教師應針對班級、小組的具體情況,用恰當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指導。同時,教師還應注意每個學生的參與度,及時做出指導和調節,促進有效的合作過程。在合作學習中,要善于把握合作時機,使學生積極、有效地合作。最好是一些重點概念、定理,通過學生討論交流、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會讓學生對知識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會讓數學教學更有效。比如,在講“反比例函數的圖象與性質”這一節的時候,我事先給每個組一個不同的反比例函數解析式:布置每個組回去畫函數的圖象,上課的時候通過對比每個組所畫的不同圖象,讓各小組討論探究反比例函數的性質,通過學生探究的結果,教師再做相應的補充。這樣通過合作學習,學生逐步發現規律,對“反比例函數的性質”的印象會更深刻。



在合作學習中,還要更好地利用組內的幫扶作用。一個小組里面,總有學習較好的學生和學困生,從前我們發現,上課總有部分不聽課的學生,因為一個班的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上課很難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利用小組合作,就能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幫助學習較差的學生,而且我們還會發現,學生有時更愿意聽同伴講也不愿聽教師講,所以,課堂上,小組內的幫扶學習也會讓課堂學習更有效。在合作學習中,教師還要注意及時糾錯,提供幫助,還要控制課堂紀律,防止討論的聲音過大,如果某個組討論過于“激烈”,教師可到小組中單獨提示,如果是整體聲音過大,則有必要暫停小組討論,而對于不參與討論的同學也要加以鼓勵。最后,反饋練習通過小組賽,提高各小組間的競爭意識,使反饋練習更有效、更高效。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生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后,讓學生復述;講完一個例題后,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學生上臺板演;講完一節課后,要認真批改作業,反思本節課的優點及不足;講完一個章節后,要進行測驗,分析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每節課的教學反思也很重要,能讓我們及時改正教學中的不足,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小組合作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效果。另外,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科學的評價,也是合作學習教學成功的關鍵,評價要重視教學過程評價與教學結果評價相結合,要重視合作小組集體評價與小組中個人的評價相結合。這樣才能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理念下全新的教學模式,它能讓課堂更活躍,能開拓學生的思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在課堂上通過合作、探究、質疑、互動的過程,真正收獲有效的課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較高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本文僅是教學中的幾點體會,求教于廣大教師,以便在教學工作中進一步改進、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