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娟
【摘要】目的 觀察2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的臨床內科治療措施。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的患者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時期收治的40例單純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同時觀察心腦血管的誘發因素。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在心腦血管誘發因素等多個方面均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2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對誘發疾病的因素充分了解,做好預防工作,從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關鍵詞】2型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臨床內科;治療
【中圖分類號】R587.1;R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0..01
作為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一種慢性疾病的糖尿病,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不斷增加,2型糖尿病的主要并發癥之一就是心腦血管疾病。現如今,2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成為了醫學研究的重點課題。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的過程中可以知道,有效控制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對抑制心腦血管疾病發展、改善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伴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趨勢,人們轉變了生活模式,糖尿病的出現率逐漸上漲,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在不斷增加,因此需要高度關注2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分析發病原因,加強臨床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的患者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時期收治的40例單純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0~70歲,平均年齡(62.3±4.0)歲,病程為3~20年,平均病程為(6.0±2.0)年。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為41~70歲,平均年齡(62.4±4.2)歲,病程為3~21年,平均病程為(6.2±2.3)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利用格列美脲實現降血糖治療的目的,一日一次,一次4 mg,餐前口服,兩周為一個療程。觀察組患者經過控制血糖后,為患者提供心腦血管疾病內科藥物治療,為患者提供能夠實現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改善腦循環的藥物治療方法[2]。
1.3 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利用的是SPSS 16.0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的心腦血管病誘因
對照組患者在心腦血管誘發因素等多個方面均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2型糖尿病是人體內分泌系統遭破壞造成的一種代謝類疾病,一般存在于中老年人群中,具有遺傳性以及易感染性的特點。通常情況下,這種疾病不會被觸發,經常是受到外界的刺激產生的,從而造成內分泌系統受損,導致糖尿病疾病[3]。此種疾病與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緊密相關,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逐漸加快,此種疾病的發病率也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同時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例如心腦血管疾病,給人類身體健康帶來巨大的威脅。
此次研究結果表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之間差異不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在心腦血管誘發因素等多個方面均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我們可以真正的了解到導致糖尿病發病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不規律的飲食習慣,醫院需要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的知識宣傳,讓患者意識到不良習慣帶來的危害,主動配合培養良好的習慣。
總之,針對2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對誘發疾病的因素充分了解,做好預防工作,從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參考文獻
[1] 汪 偉.關于臨床內科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腦血管病的觀察及護理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3):206-207.
[2] 田 鋒,閆中瑞.2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的臨床相關誘發因素以及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0):5803.
[3] 許 云.2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的臨床觀察及治療[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07):111-112.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