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榮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護理過程中實施循證護理的效果,并且實現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護理措施的有效完善。方法 采用數字隨機分組的方法,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隨機選擇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將其劃分為兩組,一組是對照組,該組患者接受常規的護理方法;另一組是研究組,針對實施循證護理方法,在完成相關的護理干預之后,對最終的療效進行分析和對比,找到最佳的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護理措施。結果 不管是在再次發生心律失常率、平均住院時間等方面,在研究組情況都要優于對照組(P>0.05)。討論 在護理過程中,對于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針對完善相應的循證護理措施,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上大力
推廣應用。
【關鍵詞】循證護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5.14..02
分析實際情況得到,臨床上的心肌梗死指的是一個機體存在冠狀動脈,并且還存在明顯的缺氧的情況以及缺血的情況,最后導致心機壞死等相關臨床癥狀以及臨床體征的發生,心肌梗死的存在,會促使患者心律發生明顯的失常,最終導致患者出現心臟驟停的情況,如果不接受及時的針對治療以及護理,嚴重的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導致患者后期死亡[1]。本次研究立足于分析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護理中的價值,主要分析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護理中循證護理的實施效果,分析的詳細過程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選擇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將其劃分為兩組,一組是對照組為30例,該組患者接受常規的護理方法;另一組是研究組為30例[2]。詳細分組信息如下所示:對照組30例,男女分別為17例以及13例,年齡最小41歲,最大為70歲,所以平均年齡大小為51.32±1.23歲;分析研究組30例,男女分別為16例以及14例,年齡最小為43歲,最大為74歲,平均年齡大小為52.64±1.45歲。
1.2 護理措施
在展開護理的過程中,對照組患者實施的方法為常規護理方法。采用循證護理方法給予研究組展開護理:
詢證護理小組的有效成立,這個小組的成員,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支撐有主管醫師、主管護師以及護理人員,在構建詢證護理小組的基礎上,實現成員間的有效分工,在討論完成后,需要有效提出相應的詢證護理問題,例如:“怎樣實現健康宣教的有效強化,實現認識的提升[3]。在上述的基礎上完成相關的檢索,合理化系統評價。
合理的利用時間,設置小組形式之后,針對完成詢證護理知識培訓工作,促使護理人員護理理論知識得到有效的完善,并且促使其技術操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4]。
執行護理方案:(1)心理護理工作:在患者患病后,患者會存在各種消極情緒,例如:焦慮、不安、緊張以及害怕等。在此過程中,作為護理人員,需要在具備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需要從根本上強化患者跟護理人員之間的溝通,可以從根本上掌握患者的實際內心需求,促使其可以在一個合理的、有效的情況下,盡最大程度的滿足患者的實際要求。從根本上正確、有效的鼓勵患者,患者需要堅持勇敢的面對,并且實現治療工作以及護理工作的積極配合[5]。所以,在這個時間段之內,作為護理人員要從根本上強化相應的巡視力度,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針對有效的監測,最后實現有效的記錄分析。倘若發現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存在乏力、惡心以及頭暈等癥狀的時候,需要護理人員第一時間向主治醫生報告。(3)用藥指導工作的科學化:需要時刻告知患者,堅持按時服藥,并且重要服藥,同時還需要護理人員正確的指導患者按時服藥,從根本上防止患者出現私自刪減藥量的情況。
1.3 評價指標
對比患者不同護理方式后的標準:第一個項目是心律失常再次發生率;第二個項目是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統計分析相關數據后選擇SPSS 20.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
2 結 果
對照組患者的心律再次發生失常例數為5例,其占比例大小為16.7%(5/30),并在記錄的基礎上,統計得到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為23.15±5.45天;
研究組患者失常的心律再次發生失常例數為2例,其占比例大小為6.7%,所以其得到的平均住院時間平均大小為18.17±5.55天。
在完成上述分析之后發現,兩組心律失常再次發生率、住院時間之間對比差異非常的明顯,對比之后發現(P<0.0)。
3 討 論
目前臨床上,詢證護理模式是一種護理模式,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其需要從根本上堅持一個“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需要立足于患者的基礎角度,以此為立足點,需要從根本上分析患者的實際情況,之后在上述的基礎上制定一系列個性化護理方案,實現護理細節的關注以及重視,在完成研究的過程中,需要從根本上選擇詢證護理措施,可以促使患者實現心理干預、基礎干預、健康教育干預、用藥干預以及飲食干預等,促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有效的護理指導,可以實現治療療效的針對鞏固,最后實現患者的有效恢復。在完成本次研究之后:對于兩組患者中,不管是心律失常再次發生率、平均住院時間等,研究組所得到的結果都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綜上所述,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的實際情況得到,需要實施一些針對的循證護理方法,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其護理的效果,可以實現心律失常再次發生率的根本上降低,并且實現住院時間的縮短。所以,循證護理措施值得在未來的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秋紅.循證護理對心血管病患者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6,23(24):888-890.
[2] 周淑梅,朱秀真.循證護理在心肌梗死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6,13(07):555-557.
[3] 李曉玲.循證護理的理論與實踐[J].護理人員進修雜志.2016,33(24):123-125.
[4] 秦 燕.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24(12):513-515.
[5] 史玉霞.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26(23):713-715.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