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中選取60例,評價其法聲壓瘡的原因,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人數(shù)均為30例,所接受的護理措施分別為手術室護理及常規(guī)護理,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護理效果。研究發(fā)現(xiàn),對選擇手術治療的患者,做好壓瘡發(fā)生的評估,實施科學有效的手術室護理,對降低患者發(fā)生壓瘡的幾率,保證患者的治療舒適度均有顯著效果。
關鍵詞 手術室 壓瘡 相關原因 護理方法 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6.076
Abstract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 selected 6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to evaluate the causes of FA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in both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30. The nursing measures received were for th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and routine nursing,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and ca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selection of patient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the assessment of pressure ulcer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operating room care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sores in patients and ensuring the patient's treatment comfort.
Keywords operating room; pressure sore; related reasons; nursing measures; clinical effect
選擇行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后臥床時間較長,加之手術對機體產(chǎn)生的傷害,使其在術后極易發(fā)生壓瘡。壓瘡不僅增加了疾病的治療難度,還降低了患者在治療期間的舒適度。嚴重時甚至引起醫(yī)療糾紛,影響醫(yī)患關系。如在治療前做好壓瘡發(fā)生影響因素的評估,治療期間針對問題做好相關的護理措施,可有效預防壓瘡。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全部入組患者年齡最小30歲,最大80歲,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入組患者有直系親屬陪同,親屬及患者自身熟知本研究,自愿參與,可有效回答研究人員提出的有關于研究的相關問題,除本病外無其他嚴重組織或器官器質(zhì)性疾病,溝通交流無障礙。排除有嚴重組織或器官器質(zhì)性疾病,不愿參與研究或配合治療,中途轉(zhuǎn)院或死亡的患者。
1.2 護理措施
全部患者在接受相同的手術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行手術室護理,具體為:
(1)通過講座,張貼海報,播放幻燈片等方式為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壓瘡相關知識的講解,增強患者及其家屬對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使其重視發(fā)生壓瘡后對患者造成的損害,及時與手術室醫(yī)師,麻醉師進行溝通,告知其患者的特殊性,使其在治療期間重視預防患者發(fā)生壓瘡。
(2)通過壓瘡評分表等對患者的壓瘡發(fā)生進行評估,針對患者的病情制定手術室壓瘡評分表。術中巡回護士需勤巡視,做好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全面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必要時與患者家屬一起指導患者進行手術體位訓練。術中需詳細記錄患者皮膚情況,做好壓瘡預報工作,針對問題制定合理的壓瘡預防護理方案。
(3)術中患者全身麻醉,移動患者時動作輕柔,避免暴力推拉患者,以免壓迫固定點或著力點,損傷患者皮膚。保持手術床的干凈整潔,預防床單上存在異物,以減少皮膚和床之間的摩擦力。術中積極預防液體或體液浸濕床單位,妥善固定各種管路,保持其通暢。保證手術視野充分暴露,保證肢體功能位,注意保護骨隆突與受壓部位的皮膚,可粘貼海綿墊,凝膠貼等。全麻后盡量選擇曲線仰臥姿勢,使手術床溫和患者的生理曲線,保證身體大面積接觸手術床,減少局部收到的壓力。如患者手術時間較長,需定期按摩患者受壓部位,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術中可適當搖動手術床,改善局部受壓情況,以有效預防患者發(fā)生壓瘡。
(4)術中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以免患者因為低溫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外周血運不良。調(diào)節(jié)手術室溫濕度適宜,術中減少非手術區(qū)皮膚的暴露,所用的保溫措施主要是小被子、保溫毯等。
(5)如患者發(fā)生了壓瘡,需在發(fā)現(xiàn)后幾十種上報,與科室護理人員探討發(fā)生原因,在治療的同時,積極制定科學可行的壓瘡整改措施,增強患者及其家屬的安全防范意識。
1.3 觀察項目和指標
(1)收治患者入院后,全面評估患者的全身皮膚情況,在患者治療結(jié)束出院前,再次進行評估,統(tǒng)計患者發(fā)生壓瘡的情況。(2)在患者治療結(jié)束出院前,為患者發(fā)生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囑其進行不記名填寫,收集問卷,統(tǒng)計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3)詢問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價生活質(zhì)量得分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用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18.0軟件。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在壓瘡發(fā)生率上的比較
經(jīng)過觀察發(fā)現(xiàn),觀察組壓瘡發(fā)生率較對照組顯著更低,組間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2.2 兩組患者在治療配合度及護理滿意度上的比較
經(jīng)過觀察發(fā)現(xiàn),上述兩項指標,觀察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見表2。
2.3 兩組患者在生活質(zhì)量評分上的比較
經(jīng)過觀察發(fā)現(xiàn),觀察組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見表3。
3 討論
手術室患者發(fā)生壓瘡的手術室相關原因主要有:(1)手術室醫(yī)護人員思想落后,科室對壓瘡的宣傳力度較差,不夠重視,防范壓瘡的意識較差,未有效預防壓瘡。(2)評估不足,對患者的相關身體指標評估不足,高危患者的預防措施不足。(3)手術時間過長,局部受壓太久;手術所用床墊太硬,患者受壓部位強力大,故易發(fā)生壓瘡:手術體位特殊,剪切力,壓力增加。(4)術中所用藥物的阻滯效果使血流減慢,血液循環(huán)失常,局部組織因為缺血缺氧,難以及時排除代謝物,從而形成壓瘡。(5)手術前護理人員床單位未鋪平整,患者皮膚受力不均;術中體液或液體打濕床單,局部皮膚受潮,易發(fā)生感染,從而損傷皮膚;各種管路,術中所用儀器線路放置不規(guī)范。術中醫(yī)護人員隨意壓靠患者肢體。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經(jīng)手術室護理后,手術室高危患者發(fā)生壓瘡的幾率較對照組顯著更低,說明手術室護理可有效預防壓瘡。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對手術室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改善患者舒適度效果顯著。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手術室護理對于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對選擇手術治療的患者,做好壓瘡發(fā)生的評估,實施科學有效的手術室護理,對降低患者發(fā)生壓瘡的幾率,保證患者的治療舒適度均有顯著效果。
參考文獻
[1] 曹建萍等.壓瘡風險評估會診單在手術室壓瘡高危患者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5).
[2] 章億文.術中壓瘡評估表在手術室壓瘡高危患者中的效果評價[J].飲食保健,2017.4(19).
[3] 蔣菲,廖雪芹.預見性護理在手術室壓瘡高危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54):10573-1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