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梅
【摘要】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40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分析護理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 觀察組的護理效果要明顯優于對照組,獲得綜合護理干預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高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結論 良好的綜合護理干預對促進冠心病患者的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作用,應積極推廣應用。
【關鍵詞】冠心病;常規護理;綜合護理干預;護理效果;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5..02
冠心病是臨床治療中經常遇到的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嚴重影響我國公民公共健康的疾病之一,加強冠心病的治療和護理十分必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40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20例,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和觀察組的男女比例為77,43:81,39,對照組年齡在44~81歲之間,平均年齡(62.3±6.9),病程在1年~20年之間,平均病齡(10.2±0.7);觀察組年齡在45~80歲之間,平均年齡(61.9±7.1),病程1年~20年,平均(10.1±0.6)。對照組和觀察組中,單純心肌梗死、心肌梗死陳舊期、心絞痛間歇的患者例數分別是94,18,8和88,22,10,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種、病程等基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護理方法
以一年為周期,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比如病情監測、日常感染預防和護理、病情監測和用藥指導及護理等。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綜合護理干預,比如入院指導、用藥指導、飲食和生活護理、心理護理、康復訓練等,具體如下:
1.2.1 入院指導
冠心病患者住院前,醫院應制定好專門的醫護人員進行接待,協助患者辦理住院手續,引導患者帶到病房,并告知主治醫生和負責護理人員的名字,聯系方式,囑咐好病房內物品的使用情況,在親切周到的言談舉止中獲得患者和家屬的信任,幫助患者降低抵觸情緒,使其積極配合醫院的治療。
1.2.2 病情監測用藥指導
護理人員應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注意觀察和測量患者的生命體征,特別注意觀察患者的尿量、電解質變化情況等,應明確告知患者和家屬藥品的名稱、成分、藥品作用、用藥時間、用藥次數、用藥劑量、用藥時的其他注意事項等,應提醒患者隨時攜帶甘油等。
1.2.3 飲食和生活護理
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比如指導患者少食多餐,多食用一些低鹽、低脂肪、低熱量、低膽固醇類的食物等,保持營養和健康。護理人員應督促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戒煙戒酒,不和咖啡濃茶,按時作息,睡眠充足,不進行激烈運動,保持情緒平穩,不過分刺激和緊張等。
1.2.4 心理護理
冠心病是需要長期治療的一種疾病,所以很多患者都存在焦慮、抑郁、緊張等不良情緒或心理問題,護理人員必須引起重視,應和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多和患者和家屬溝通,傾聽和了解患者的心聲,安撫患者情緒,幫助患者解決心理問題,開導患者、鼓勵患者,結合患者家屬、社會、醫院給予患者關心,增強患者信心,使患者能信賴醫院及相關醫護人員,積極配合醫院的治療,提高治療效率和質量。
1.2.5 康復訓練
冠心病治療中,康復訓練對治療進度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不能忽視。護理人員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層次、科學的幫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康復訓練有呼吸訓練、放松性訓練、呼吸訓練、室內步行訓練、有氧訓練等,應根據患者的不同病情和不同治療階段合理安排。
1.3 觀察指標
采用美國醫學研究所的生活質量表對兩組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該表具有7個維度36個條目,7個維度主要是健康變化、總指數、軀體活動、睡眠、情緒反應、疼痛、精力,分數在0~100之間,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x2檢驗計算資料,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實施了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的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3 討 論
冠心病是長期困擾人類生活的一種疾病,并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發病率有增高趨勢,在治療過程中,采用綜合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治療進度和治療效率,各醫療機構應加以重視,積極提高綜合護理干預,促進冠心病治療和護理的進行。
參考文獻
[1] 王 珍.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34):11573-11574.
[2] 張 云.綜合護理干預在冠狀動脈造影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12),2017,8(12):189-190.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