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慶龍 黃仰勤
摘要:合理與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及其網絡資源,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作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設備;作文教學;興趣
小學的作文課教學讓所有語文老師頭痛,尤其是三年級語文老師,學生們剛剛接觸作文,都有膽怯心理,這已成為當前作文教學中的一個普遍性的問題。若老師們能夠在小學作文課堂上正確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就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云:“萬事開頭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一節作文課的導入環節,都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知道馬上要學習什么內容,且使學生感到身臨其境,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如果能適當地運用多媒體設備教學,那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媒體技術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綜合處理文字、圖形、音頻、視頻等多種信息,并能夠將這些信息連接起來,同時還可以進行綜合分析。這些教學信息能夠在短時間內作用于學生的每一個感官,使學生產生一種前所未有的感受,從而產生探究的沖動。
比如,我在指導三年級學生寫《我們美麗的校園》時,我首先用手機把校園的各處美景拍下來,然后在教室的“班班通”教學設備上播放,使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通過有目的地觀察,在老師的指導下抓住重點,就不會覺得沒有話寫了。教師還可以在批改作文是利用多媒體將內容展示到大屏幕上,讓學生共同參與作文批改,開闊學生的視野,不僅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技巧。如果說小學作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么多媒體教學可以說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所以,每一位小學語文老師都應該勇于進取、不斷探索、因勢利導,努力使小學作文課堂充滿活力,讓多媒體教學設備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 利用多媒體設備教會學生有目的地觀察
在小學的作文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學生覺得沒有什么內容可寫,這都是因為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觀察機會太少,再加上現在的小學生生活范圍小、實踐少、閱歷淺,極少參與學校或家庭的各種勞動,寫作文時很自然就會感到材料的貧乏。如果多讓小學生們接觸社會,多做家務,就會獲取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文題材,這是作文教學中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縣自2012年秋學期“班班通”設備進入課堂后,這個問題就從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決。因為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運用,可以把學生無法親眼看到的現象,鮮活地展現在他們面前,縮短認識與事物之間的距離,激發小學生寫作的欲望。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各種現象、事物反復呈現,把現實生活中的很多情景搬進教室,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降低作文教學的難度。
如今,各個班級都接入了互聯網,網絡中海量的音頻和視頻資源,大大地增加了學生了解自然、觀察自然和社會的途徑,拓寬了觀察的視野,也為教師制作課件提供了展示的平臺。我在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的同時,使用了“班班通”等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過制作演示文稿和視頻影像課件,具體形象認識被觀察事物的要點和細節。例如,我所授的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課安排了這樣的內容:開展一次調查周圍環境的活動,讓學生們觀察學校周邊河流環境污染的現象。學生完成任務后,我制作了一份課件,以圖片的形式展示了塑料制品污染、水污染的主要觀察物和觀察要點。一天后,我組織了一個春游活動,讓學生撿拾我們在路途上見到的垃圾,由于是戶外活動,學生們撿垃圾的勁頭十足。活動結束時,我讓學生先將垃圾集中起來,再進行分類。隨后,我又安排了一節課將春游時拍的照片和視頻進行了回放,再看看撿的哪些垃圾數量最多。讓學生們結合照片和視頻再來理解在觀察活動中的觀察方法和要點,再來指導學生完成這篇習作,由于圖片和視頻中人物都是參加活動的學生自己,所以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一下變得非常高。
三、 讓多媒體設備為作文教學提供便捷
寫作文是小學生認知和表達的具體體現,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如果能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教學,為作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把生活中的人物、事物及景物再次直觀地展示到課堂中,挖掘他們平時視而不見的生活內容,指導他們學會細致地觀察,直到學生能夠多方位地觀察,就能打開每一位學生的寫作思路,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為學生成功寫作奠定基礎。
小學生對于多媒體設備特別感興趣,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我一般先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從網上查找范文讓學生們閱讀,然后讓他們從仿寫開始。所以我在上習作指導課時,事先總是根據習作要求,從“班班通”及其網絡資源搜集和下載同類型、同題材的學生習作供學生閱讀,并進行適當的指導。比如課本上有篇習作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本領是怎么學會的,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遇到哪些趣事,有什么體會,選擇一項來寫。
而此單元課文中沒有一篇類似的文章,我通過多媒體設備提供同類型、同題材的學生習作供學生閱讀,這樣的好處有很多,學生們要想把學習本領的過程寫清楚,就要參考類似文章的寫作方法。重要段落是要寫本領是怎么學會的,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是什么,又是怎么克服的。此外,學生還能夠學到寫作文的一些技巧,例如作文開頭該怎么寫,結尾又該怎么寫。因此我覺得,這種讓學生仿寫方法是特別適合初學作文的三年級小學生。《小學語文課課程標準》中就提到“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應理解為作文的終極目標,小學生學習作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從學習到模仿再到創作”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先架起作文的框架,然后才能夠創作出優美的文章來。
四、 充分發揮多媒體設備在作文課上的作用
在小學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可以化靜態為動態,可以對人的視覺、聽覺,甚至心理觸覺產生全方位的綜合刺激,這很適合學生接受知識的特點,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強教學效果。例如:我在布置學生去做關于蠶的調查報告之前,學生對蠶的了解情況幾乎為零。然而,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學生不但直接觀察了蠶的活動形象,而且還了解到有關蠶的許多知識,蠶的生長過程是: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蠶寶寶,身上長滿細毛,約兩天后毛即不明顯了;蠶寶寶以桑葉為生,一段時間后它便開始脫皮,脫皮時約有一天的時間,經過一次脫皮后,就是二齡幼蟲;它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共要脫皮四次,成為五齡幼蟲才開始吐絲結繭;幼蟲需兩天兩夜的時間,才能結成一個繭,接著成為蛹;約十天后,羽化成為蠶蛾,破繭而出。多媒體教學設備滿足了學生們求知的欲望,開闊了學生們的視野,增長了學生們的知識,寫作水平也隨之提高了。
其實,小學生們可以通過“班班通”教室里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了解課堂以外的“都市情景”“名山大川”“風景名勝”“風土人情”“人與動物”等,把課堂教學延伸到現實生活甚至更遠的時代或地方。例如:小學生們普遍喜歡的動物——大熊貓,但因為生存環境的原因,決定它們只能生存在溫度適宜、箭竹叢生的地方,這就導致我們這兒是見不到熊貓的。然而,通過多媒體設備聯網搜索的話,學生們不僅能夠見到熊貓,而且還能夠了解到熊貓的許多方面的特點。如熊貓喜歡爬到樹上玩,它們的活動范圍較小,繁殖和生長都很慢,以竹子為食,是國家保護動物,最主要是可以直接觀察了熊貓的活動形象。多媒體教學設備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既滿足了學生們的各方面欲望,開闊了學生們的視野,增長了學生們的知識,同時也大大提高了語文老師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 結束語
總之,多媒體設備作為教育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如果每一位老師都能恰當、合理地使用,就一定能積極地轉變教學方式,有效地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效果。
作者簡介:金慶龍,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舒城縣師范附小;
黃仰勤,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舒城縣馬河口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