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先
【摘要】目的 針對中藥的不良反應進行分析,找到患者產生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在這個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解決對策。方法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院使用中藥進行治療并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139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結果 引發患者出現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主要有個體差異、煎煮不當、用藥不當、炮制方法不當、未實施辯證治療、藥物配伍不當等。結論 相關醫療機構應當針對中藥進貨渠道的監管力度進行加強,醫務人員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要對患者嚴格用藥,同時還要做到規范炮制,為患者的用藥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關鍵詞】中藥不良反應;原因;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2..01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中藥在臨床上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中藥具有安全性高、藥性溫和、毒副作用小等特點[1]。然而,部分患者在應用中藥治療的過程中出現各種不良反應,不僅導致臨床療效下降,還增加患者的痛苦。本次研究主要對我院139例使用中藥治療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對患者產生不良反應的原因進行分析,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院使用中藥進行治療并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139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其中,男75例,女64例,年齡17~81歲,平均年齡(43.29±4.25)歲。具體的臨床不良反
應主要表現為中毒、腹痛、過敏、休克、腹瀉、惡心嘔吐等。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效果和用藥配方進行觀察記錄,并對產生不良反應的患者的中藥使用時間、病情嚴重程度等進行統計和記錄。
2 結 果
通過對中藥治療過程中產生不良反應的139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和統計后得知,引發不良反應的原因主要有個體差異、煎煮不當、用藥不當、炮制方法不當、未實施辯證治療、藥物配伍不當等。見表1。
3 討 論
3.1 原因分析
通過本次調查研究得知,造成患者出現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主要有用藥時間過長、未嚴格遵從醫囑、煎煮不當、炮制方式不當、用量不合理、患者個體存在差異、未實施辯證治療、藥物配伍不當等。其中,用量不合理、藥物配伍不當在諸多不良反應產生原因中占據主導地位。具體內容如下:
①中藥配伍使用。眾所周知,是藥三分毒,每一種中藥都含有一定的毒性。比如,很多藥物中的重金屬物質含量超標,經常用在臨床治療中的何首烏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何首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毒素。在治療過程中,如果沒有對其進行合理處理,就會導致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產生藥物副作用[2]。除此之外,在中藥配伍使用過程中,醫師必須要嚴格按照配伍禁忌和原則進行。否則就不能有效控制病情,使患者出現嚴重的副作用。與此同時,在患者服用中藥期間,必須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指導,如果忽視了這一環節,可能會讓食物與藥物的性能產生沖突,不僅導致藥效下降,還可能讓患者出現各種不良反應。
②用量不合理。患者在服用中藥的過程中必須要嚴格按照醫師的指導和囑咐,如果患者沒有對服藥選擇進行規范,其病情很難得到改善,甚至自身的生命健康也會受到威脅。很多中藥自身具有較強的毒性和寒性,患有寒疾或者體寒的患者不能隨意使用,否則會出現各種臨床不適癥狀[3]。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為了促進療效,擅自增加用藥劑量,而藥物量過重會讓患者的肝膽等代謝器官承受更多的負荷,體內堆積越來越多的有毒物質,導致患者病情加重。
3.2 解決策略
在使用中藥對患者進行治療過程中,醫務人員應當根據患者的病情進展、臨床癥狀,同時要結合患者的身體情況和患者病程選擇合適的藥物,禁止隨意開藥, 為患者的用藥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在治療過程中,醫師還要對藥劑量進行規劃處理,這是影響藥物的重要因素之一。藥物的劑量要根據患者的疾病程度、患者性別以及患者年齡進行確定。對不同的患者應當使用不同的劑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治療效果。除此之外,在使用中藥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醫師應當對中藥進行嚴格炮制,依據藥物的特性對炮制環境進行控制,既要降低藥物本身的毒性,還要避免藥性喪失。為了改善中藥的整體藥品質量,必須要針對中
藥炮制環節的監督力度進行加大,聰的獲得更高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宋曉燕.中藥不良反應產生的原因分析及解決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21):148.
[2] 周小麗.中藥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及解決對策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7,15(04):47-48.
[3] 蒲憐松.淺談導致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及解決對策[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09):165-166.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