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先艷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方法 從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中抽選96例,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48例,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對照組48例,接受常規西醫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與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急性腦梗死治療中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0..01
急性腦梗死是由于腦供血突然中斷后所導致的腦組織損傷疾病,該疾病屬于發病概率比較高的心腦血管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巨大[1]。因此,臨床上針對急性腦梗死治療重視程度非常高。本文主要選取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對比研究,分別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和單純西醫治療,旨在探究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具體操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中抽選96例進行研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48例,男31例,女17例,最高年齡85歲,最低年齡54歲,平均年齡(67.93±8.17)歲。對照組48例,男30例,女18例,最高年齡84歲,最低年齡55歲,平均年齡(67.89±8.11)歲。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數據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西醫治療,選擇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的藥物,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用藥,同時保證患者充足睡眠,給予吸氧、平衡電解質等治療,從而有效防治腦水腫、血小板聚集、腦血管擴展等。實驗組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西藥治療同上,重要選擇清竅通絡方治療,藥方主要包括30 g伸筋草、30 g茯苓、30 g黃芪、10 g水蛭、10 g全蝎、10 g紅花、30 g丹參、6 g皂莢、10 g膽南星、
10 g半夏、10 g僵蠶、30 g地龍、20 g石菖蒲、20 g郁金、20天麻、20 g鉤藤等。用量:一劑藥用兩劑水煎成一劑藥汁,分三次服用。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一個月。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主要以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作為觀察指標,其中,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采用NIHSS評分量表評分,總分為42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根據Barthel 指數[2]測定,滿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能力越強。
1.4 統計學分析
最后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與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心腦血管疾病發病概率也越來越高。急性腦梗死屬于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腦組織供血不足誘發。臨床上多采用藥物治療聯合吸氧、調節作息、調節電解質平衡等方式來治療疾病。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單純的西醫治理已經不足以
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臨床上開始推出中西醫結合治療。
本文采用對比分析的方式,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比西醫治療,來探究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效果。研究結果顯示,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更低,而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明顯更高。該研究結果與姜秀云,楊帆,岳貝貝,等[3]在中西醫結合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療效及血清MCP-1、BDNF水平的影響中相關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在急性腦梗死治療中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林相.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及對血vWF、APN水平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6):768-769.
[2] 曹盼盼,吳明華.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腦梗死痰瘀阻絡證40例臨床研究[J].江蘇中醫藥,2017,49(6):26-29.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