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體育保健課課程改革的星星之火,逐漸成為燎原之勢,本文對于大學生體育保健教育現狀進行探究發現,發現體育保健課諸多問題,筆者焦慮之時,想出一些對體育保健教育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體育保健;現狀;對策
一、 大學生體育保健現狀
目前根據有關研究表明:大學生對于體育保健課興趣不高,很多高校體育保健課名存實亡。雖然很多大學都開設了體育保健課作為選修課,但學生對于體育保健課沒什么熱情。班級內學生寥寥幾人,當筆者問學生為什么選擇體育保健課,體育保健課理由竟然是胡亂選擇。學生對于體育保健課的目的性不明確,學習過程提不起來興趣,學習過程容易分神,只為拿學分即可,導致體育保健課一直沒走進大學生內心里。筆者詢問學校學生,對于體育保健課的認識?絕大多數學生對于體育保健課的看法是:甲同學:我同學報了課,體育課學習太極,我覺得太極有點不像年輕人玩的。乙同學:體育保健課,選課時看到了,但是練習什么不知道,同學都不報,我也就沒考慮。總結下來,學生對于體育保健課存在著認知不清楚,覺得這不是年輕人的課。學習起來沒有興趣。通過學生對體育保健課的看法,我們會思考真的是體育保健課不好嗎?答案肯定錯,
保健體育課對人體在體育過程中幫助我們掌握身體保健規律的一門學科,學科主要內容:體育衛生;保健按摩;體育傷病的預防和處理。課堂任務是學習到科學的保健知識和方法、對一些體育的愛好者進行醫務監督和指導,幫助學生更科學,更好地進行鍛煉,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由此可見,學校對于體育保健課的宣傳力度不夠,校園良好的體育知識傳播的氛圍缺失。筆者對此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二、 大學生保健體育教學的對策
1. 建立體育保健課程教材體系
體育保健課教師在選擇教材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體和心靈的情況而定,例如:班級內有位學生身體較弱,教師可以教授這位學生營養的知識,貼心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此外,體育保健教師不能只傳授學生體育方面的知識,還要教授學生心理健康的知識和自我運動保護的知識
2. 建立高校體育保健課程評價體系
保健課程需要建立起一套客觀的評價體系,讓正處在定位不清晰的體育保健課走向正規劃。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積累更多的經驗,幫助學生對保健知識的高效學習保健知識,并把保健的知識應用于體育鍛煉中。根據學生自己的身體狀況,制定合理的課程教學安排,不求速成,科學的,有規律地一點點提高身體的素質。我們既要對學生保健的效果進行評估,也要對學生進行考評,考評標準是學生的參與程度,參與狀況,綜合考評項目。通過對課程評價體系的建設,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到體育保健課的魅力,認識到身體的規律,對體育的認識也會得到加強。體育保健教師帶領學生多多參與體育保健相關活動,在快樂課堂中幫助學生穩步地提升體育素質。
3. 提高體育保健教師的專業素養
學校開展體育保健課程時,有時為節約成本,直接讓體育教師教授體育保健課,這也是許多高校體育保健課無人問津的原因。體育保健課不單單是體育知識,筆者認為保健知識才是這門學科的重中之重。一個教師的素質往往決定著學生一門課的喜愛與否。培養過硬的專業素養,運用科學、體系化、合理化的建設體育保健課的教學方法,不斷地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
4. 加強保健課的監督宣傳
筆者通過上述調查,大家可以看到學生對于體育保健康的認知有很多誤區,學生會認為體育保健課就是靜靜地坐在教室,而不是其他選修課在操場上奔跑。其實體育保健課也是需要做一些活動,對于學生來說,體育保健課可以說是比較溫和的運動,大學中有一些同學他們的身體不允許劇烈的運動,那體育保健課就是這些學生很好的選擇,還有一部分學生喜歡柔和的運動,劇烈運動做不了,安安靜靜地坐著又很煩,那體育保健課就是很好的選擇,還有的同學身體上的不足,所以與同齡人相處時性格容易出現孤僻、暴躁、自卑等消極情況,體育保健課生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如果發現不良情緒,配合學院開展相應的心理疏導。體育保健課要宣傳出上述的特點,讓體育保健課的益處與上述的學生的內心訴求達成匹配,進而增加了體育保健課的熱度。
三、 總結
體育保健課具有非常強的實踐屬性,保健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設置教學的目標,讓學生循序漸進中掌握體育保健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身體有更深的理解。幫助學生理解自己獨特的個性,采用針對性強的教學措施,提升教學質量。另外在開始時需要注意兩方面的問題,第一要求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素養,這是打好體育教師隊伍化建設的核心,教師可以學一些心理學的知識,體育保健課相對于體育課,他的特點是溫柔,溫暖,溫情,大多數學生選擇體育保健課,會有很多的隱秘的原因,教師如果可以對學生的困惑給出一點點的認同,學生會成為體育保健課的“忠粉”。學生身心的健康和身體健康同等重要。第二要重視各項資金投入,開設一些柔性學習科目,包括太極柔力球、太極劍這類運動量小的體育項目。
參考文獻:
[1]李一鳴.體育保健知識結合運動干預對普通大學生體質的影響[D].沈陽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周靜雯,青海省西寧市,青海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