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看到這個標題,就知道評論員才剛剛從世界杯的氛圍中走出來。但平心而論,宏觀經濟和球賽的確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一樣要看教練員的宏觀戰略布局,一樣要看各個隊員的戰術發揮,一樣要看陣型結構,一樣要看各個位置的配合,一樣要看比分,一樣要看控制力和韌性,一樣要根據上半場的比分確定下半場的比賽策略……好,趁著中場休息哨聲響起,我們一起來做一個上半場的盤點分析。
首先看最重要的比分,也就是我們每次必談的GDP: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8%,這個比分單獨看也許平平淡淡,但回看過去的三年,這是中國GDP連續12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區間。今年以來,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多變,貿易摩擦不斷,國內經濟動能轉換轉型升級正全面展開,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GDP還穩穩地運行在這樣的一個區間,充分顯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和內在穩定性,也為我們應對各類風險挑戰打下了堅實基礎。
再需要看的,就是這個比分是怎么來的?球場上的得分有的是必然,有的是偶然,在宏觀經濟的賽場上,我們來看看產生這個比分背后的結構。上半年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為5.3%、40.4%和54.3%,與上年同期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比重分別提高0.2個和0.3個百分點。三大產業的排序從123到231再到321,正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體現;而上半年,制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增速回升,分別增長6.8%、8.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和1.2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3.1%,大大快于全部投資的增長。可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正加速崛起,新產業、新業態對經濟的支撐作用逐步增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球場上講究的是攻守平衡,那我們就來看看在這個國際局勢風云變幻、貿易摩擦迷霧重重的上半年,中國經濟進出口的平衡做得如何?在國家統計局的上半年數據中,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7.9%,其中出口是4.9%,進口則為11.5%,是出口增幅的兩倍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進出口相抵后,順差比上年同期收窄26.7%。據海關總署的數據,這也是中國貨物貿易順差已經連續8個季度同比收窄。貿易順差的縮小,既有中國主動降低關稅、擴大進口的努力,也有外部因素制約出口的影響。但可喜的是,中國進口的格局與來源正在不斷地隨著全球化戰略而拓展,比如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增速達到10.4%,對中東歐16國進出口增長14.7%,分別高出整體增速2.5、6.8個百分點。可以預期,下半年,中國的進口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球賽打的是全場,半場過后韌性很重要,而就業指標是體現宏觀經濟運行韌性的重要數據,今年前6個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總體保持在較低水平,各月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8%,為2016年全國月度勞動力調查開展以來的最低值。6月末,我國城鎮就業人員總量超過4.3億人,比上年末增加500萬人以上。細細看來,就業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過去就業比較集中的領域如傳統服務業現在正在向新型服務業轉變,信息密集服務業和知識密集服務業像電商、互聯網等都成為就業的新增長點。同時,技術型的工人也成為就業領域的稀缺人才,這也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趨向和必補的短板。
足球場上的世界杯已經告一段落,全球經濟的世界杯正如火如荼。足球的世界杯上,年輕的法國隊以其朝氣、韌性和實力奪冠而歸;在全球經濟的競爭場上,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將屬于更加具有朝氣和潛力的新興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