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建
摘要:國有企業并購是國企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并購可以快速提高企業集團國際競爭力,但同時在并購過程也會面臨著各種風險,風險始終貫穿于企業并購的全過程,其中每一項風險都有可能使并購失敗,特別是財務風險。本文主要分析了國有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并提出了一些應對建議。
關鍵詞: 國有企業 并購 財務風險 建議
(一)國企價值評估財務風險
價值評估是國企并購的首要工作,價值評估的合理性的高低能夠決定開展并購工作的科學性。倘若對資產價值評估太高,則國企的預期收益也會隨之過高,對價值評估不合理會嚴重影響國企的實際收益,同時使融資成本上升,企業的財務負擔大大增加。國企并購以政府為導向,其對選擇的目標認識不清,加之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財務信息不夠精準,毫無疑問,這嚴重影響價值評估的準確性;同時,一些國企故意隱瞞財務信息,導致企業實際的資產價值與評估價值相差過大;除此之外,國企并購時大多使用資產價值基礎法來進行價值評估,但是國企的資產價值綜合性是非常強的,用資產價值基礎法來對此進行評估,只能使評估結果不夠科學合理。
(二)國企融資時的財務風險
企業并購需要的資金量非常大,因此大多數都需要進行融資,而融資很可能存在資金不足、不及時到位以及支付方面的風險。國企融資面臨的財務風險原因有以下三點:第一,融資渠道單一。一般國企的融資時先考慮企業的自有資金,其次是向金融機構貸款,最后是通過股票和債券的發行來融資。雖然國企在并購時難度較低,但是融資渠道太過單一,融資風險非常集中,所以應該用多元化的融資方式,使風險分散。第二,國企盲目擴張,并購規模過大。由于并購規模遠遠超出融資的范圍,很可能會使融資嚴重不足,導致財務風險的發生。
(一)充分發揮政府調控作用,健全國企并購風險評價體系
在國企并購時,政府要充分發揮調控作用,可以大大增強國企的優勢,為國企帶來更多的自主權。此外,國企要健全并購分析評價體系,堅持簡約、整體、動態和系統四大原則,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建立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風險評價體系。同時設立科學的風險評價指標,多方面制定財務整合評價指標,對財務核算、人員和管理等的合并狀況進行評價。
(二)強化環境建設力度,采用靈活的融資方法
政府要加強對并購環境的建設力度,出臺相關的規定來規范金融市場和融資行為,促進國企并購的成功。此外,要采用靈活的融資方式和支付方式,并購前科學分析自身的經營狀況和財務,根據自身的特點來選擇融資方式,目的是使融資成本減少的同時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同時,企業應該采用混合支付的方法,不但可以將風險分散,保證企業利益的最大化,還能避免控制權轉移。
(三)設立完善的責任追究機制
企業設立完善的責任追究機制可以保證各項防風險制度的落實,在防范財務風險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企業設立完善的責任追究機制時首先要建立風險責任追究制度,并嚴格落實各項制度的實施,然后將標準進行量化,進行嚴格的考核和評價,明確責任所在。
在設立責任追究機制時要從全局和長遠發展考慮,使責任追究成為企業的日常工作,提醒相關人員對財務風險進行關注和防范。需要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和責任追究范圍及方法,規范責任追究工作流程,以便及時糾錯。除此之外,企業要成立監督小組來對并購風險責任進行針對性的監督和管控,對責任的履行狀況進行嚴格的監控,避免相關人員濫用職權、不履行責任等。
綜合而言,我國國民企業在并購時面臨著諸多的財務風險,首先政府要發揮應有的調控作用,同時企業自身要充分分析并購企業的情況,根據實際的狀況進行并購,杜絕盲目投資。通過完善評價體系、構建完善的財務信息系統、采取靈活的融資方式以及設立責任追究機制來應對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更重要的是要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從根本上杜絕財務風險的發生,是企業順利完成并購,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
[1]雷翱.國有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分析及防范[D].重慶理工大學,2017.
[2]于洋.企業并購中的主要財務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3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