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莉
摘要:文章主要簡述了SPOC與翻轉課堂的概念,對比了 “SPOC+翻轉課堂”與傳統計算機教學模式的差異,并概述了“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實踐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設計和在計算機實踐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SPOC;翻轉課堂;計算機實踐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移動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使得人們的學習和工作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催生了多種類型教學方式的出現,如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s,MOOC)、小眾私密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Online Course, SPOC)及翻轉課堂等[1],這些新型教學模式的出現極大地沖擊了傳統課堂教學,并且已被越來越多的學生和教師所認可、喜愛。現階段,已有不少高校在計算機教學中應用了 SPOC聯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獲得了滿意的效果。“SPOC+翻轉課堂”能對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進行有效彌補,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其不僅能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良好的個性化學習,同時還能有效提高其對計算機實踐課程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其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綜合能力[2]。
1 SPOC與翻轉課堂的概念
1.1 SPOC
SPOC最早是由美國伯克利大學福克斯教授提出的,它的全稱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其中的Small指的是教程教學規模一般控制在幾十至幾百名學生之間;Private指的是對學生申請參加課程設置了限制準入條件;雖然SPOC的規模較為小眾,且對入讀學生和人數均設置一定限制與條件,但其對滿足準入條件的申請者是完全免費和開放的,因此,不少學者認為其是MOOC與傳統校園的結合,SPOC是對MOOC注冊率高完成率低、學生知識基礎參差不齊等缺陷或不足的有效彌補[3]。
1.2 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FC),其指的是教師在課下利用簡短的教學視頻將新的教學知識傳遞給學生,這種教學模式是傳統教師進行課堂講授,學生在課后再完成作業,因此,其才被稱為翻轉課堂。
2 SPOC+翻轉課堂與傳統計算機教學模式對比
在傳統的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多以教師講授知識為主,學生主要負責被動的接受教師傳授的內容,這樣不僅會限制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時也不利于其真正掌握計算機實踐技能,另外,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還會受到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SPOC是一種以數據庫為基礎和互聯網為紐帶的教學新模式,其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和便捷的信息反饋機制,同時還可使學生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lj,根據其自身所學知識和學習需求觀看學習視頻、進行在線練習等,因此,SPOC具有良好的應用優勢,但SPOC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雖然其中設置了評價和討論模塊,但在SPOC模式中師生之間的直接交互還是較缺乏的,而采用SPOC聯合翻轉課堂進行教學,則能有效避免上述問題發生,SPOC+翻轉課堂能夠促進計算機實體課堂與網絡課堂進行有機結合,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對計算機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還能培養其自主學習、獨立完成任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進而能有效提升計算機課程教學效果和質量[4]。
3 “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實踐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設計
3.1 教學準備
首先,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學情分析,如對其使用網絡學習平臺的熟練程度、入門技能和能力水平、對采用的教學策略及學習內容的態度等學習特征進行分析。其次,對學生學習環境和課程進行分析,主要是分析網絡教學平臺的支持系統界面設計是否良好以及學生自學時的網絡平臺情況,以確保其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滿足其碎片化學習要求,對課程進行分析主要是為后續教師制作教學設計打好基礎。最后,做好教學資源的準備,為了促進學生在課下能夠更好地自學,在課前,教師除了需引導學生對導學案、網絡資源或其他相關的學習資料進行自學,還需錄制好教學微視頻、編寫紙質或電子書籍等,制作教學視頻時,教師可根據知識點拍攝錄制,一段微視頻長度控制在10 min左右,另外,還可以采用異步SPOC或同步SPOC模式進行視頻制作[3]。
3.2 實際教學活動設計
3.2.1 課前
課前,主要是引導學生對新的知識進行自學,教師可讓學生按照課前學習任務單要求自主學習SPOC課程視頻,并由學生自主控制教學視頻觀察的節奏和時間,若其自學過程中遇到困難,可倒退回來反復觀看,并記錄疑問,然后在SPOC網絡論壇上與同學或教師進行交流、討論,為了檢測學生課前自學情況,還可引導其自主練習教學在網絡課程中設置的練習題。
3.2.2 課中
為了促進學生將知識內化,教師還需對SPOC網絡平臺數據記錄進行查看分析,以對學生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了解,為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可先引導全班學生共同探討分析,教師再進行總結和適時點撥,以便學生自身掌握一定的問題解決能力。另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教學相關的案例、項目進行集體探討或共同制作,學生在課前進行自學已進行了課堂中的淺層學習,因此,其給課堂項目或案例的合作完成留下了大量的時間。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對項目和案例制定的過程中,需在其中融入新的知識點,并在學生制作與操作的過程中進行巡視指導和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5]。
3.2.3 課后
反思深化是課后環節的主要任務,教師需及時梳理學生自學遇到的問題和課堂練習情況,并進行反思和總結,整理后,可將學生在課堂中以小組為單位制作的作品以文檔的形式上傳到SPOC網絡平臺中,以便學生課下進行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可以說,“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包含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且其借助了多種類型的教學媒體,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同時還能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綜合能力提升。
4 “SPOC+翻轉課堂”在計算機實踐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計算機實踐課程包含的內容較為廣泛,如其涵蓋了計算機應用、計算機軟件計算機信息安全以及網絡技術等多個方面的知識,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為了促進學生對課程相關的知識進行掌握,針對這些實踐課程學校一般都會設置和安排實驗課,而在傳統的實驗教學過程中,為使學生對各種硬件實驗箱、局域網設置、網絡架構、軟件系統和編程環境的調試等試驗平臺進行了解和熟悉,一般需采用1?2節課介紹實驗平臺,但是學校對計算機實踐課程設置的時間本來就不多,這樣便易導致學生只能對操作實踐平臺進行大致的了解,從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也難以掌握正確和熟練的使用方法,這對提高學生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具有嚴重的影響,而采用“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有效避免上述問題發生。采用“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計算機實踐課程教學時,教師可先將各種實踐操作平臺的使用方法拍攝
成教學微視頻和添加詳細的操作說明文檔,以便學生可自主觀看其自身所學的教學內容,遇到了學習疑問或困難,還可以在實體課堂中進行交流和討論[6]。此外,采用“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還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對不同性質的計算機實踐課程進行操作和驗證:(1)對于計算機硬件實踐操作課程,由于其需要實驗室專用的硬件設備,為此,在網絡教學平臺中教師可讓學生進行遠程或模擬實踐操作,操作完畢后系統會自動評分。(2)對于軟件實踐操作課程,不需要特定設備,如進行程序設計實踐,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遠程登錄服務器進行設計實踐,也可在線下本地完成,然后將實踐結果提交給網絡平臺,然后網絡平臺的在線評測系統會自動完成程序設計的驗證。(3)對于一些需在實踐過程中對實踐現象進行觀察或對設備進行操作的實踐課程,可以引導學生在翻轉課堂的實體課中完成,然后教師再面對面地檢查和評判學生的實踐學習效果。無論在何種性質的實踐學習過程中,教師都應引導學生詳細地記錄其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出現錯誤的實踐結果,然后在實體課堂中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或咨詢教師。由此可見,在“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利用SPOC網絡課堂,其可以選擇更多的學習內容和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獲得多元的學習支持和進行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而教師只是課程教學資源的整合者和引導者,在課前,其需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對各種線上和實體資源進行整合,在課堂中,其是教學的促進者和引導者,不僅需引導學生對遇到的問題進行共同解決,同時還需及時對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指導。
5 結語
計算機實踐課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極強的課程,為此,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必然難以滿足實際教學的需求,而采用“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計算機實體課堂和網絡課堂的結合,能使得學生在課前通過自學SPOC網絡課程知識而獲得一定的知識基礎,然后再利用翻轉課堂的課堂教學,教師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并引導其進行實體的案例和項目訓練,課后,再引導其觀看教師制作的教學視頻進行鞏固,從而實現了自學一實踐一鞏固這一完整的學習流程。
[參考文獻]
[1]余庚華,楊維,朱曉玲,等.基于MOOC平臺的大學物理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50-53.
[2]胡瑞銷.SPOC+翻轉課堂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7(6):43-45.
[3]農麗麗.微視頻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6(23):137-139.
[4]金燦.論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中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思路與實踐[J].新校園,2016(7):109.
[5]張春英,劉盈,趙艷君.基于“MOOC+SPOC”的“大學計算機基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6(3):63-69.
[6]胡麗芳,張曉亮.“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電腦,2016(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