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紫文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5-098-01
摘要 技工學校體育課程是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而布置的,在教學的進程中,利用合理的教學手段非常關鍵。本文將主要圍繞技工學校開展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展開分析,并提供創新體育教學的有效對策。旨在提升教學水平和質量,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 技工學校 體育 教學方法
一、引言
新階段,伴隨新課標的廣泛推行,各個學校和教師均在主動研究和新課標相順應的全新教學形式與教學措施。針對技工學校來講,體育是一門必不可少的核心構成部門,怎樣變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利用率和教學效果;利用合理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充分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身體素養,是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
二、技工學校開展體育教學的重要性
為順應現代社會需求,新課標針對教學課程的目標進行了一定的轉變,也就是從注重知識變成了注重學生,堅持以學生為本,教師的重點工作也從講解知識變成了引出活動,這樣做是為了扭轉以往單調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積極的加入到課堂活動中來,鍛煉學生搜集與處置信息的能力,汲取新知識,剖析與處理問題的能力等等。所以,在實際操控的部分便變得特別關鍵。
針對體育來講,其是一門核心方法為身體訓練,重視實踐操縱,以此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最終目的的重點課程。所以,在體育教學中塑造學生體育課上的創新精神和水平是素質教育的基本需求,直接影響著其綜合素養,甚至關系著教育的深入發展和我國綜合實力提升方面。因此,加強體育教學方法的探究勢在必行。
三、創新技工學校體育教學方法的有效措施
(一)改善體育教學形式,塑造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涵蓋體育教學,一定要針對以往的教學形式予以高效的變革。但此進程之中,身為課程的指引者,相關教師必須要主動研究且制定相應的教學措施與對策。
首先,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展現教學民主精神。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重點放在推動學生身心綜合發展與感受情感方面。所以在課堂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創造水平的提升來展開教學內容的部署,全方位打造輕松愉悅、自由民主的學習環境,注重學生的主體位置,進而讓其主動、積極、興奮的加入到體育知識的學習和身體的訓練之中,進而指引其主動展現自我,勇敢表達內心實際想法,塑造創新的意識,提升本身的應用能力。
(二)改變教學理念,優化教學形式,指引學生主動創新
為順應全新的教學形式,率先需要教師及時改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學規律,利用本身教學理念的更改,來推動教學形式的優化,從而促進學生養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比如,教師可帶領學生自創徒手操,以此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教師理論知識的灌輸與演示教導變成積極主動的參加,不僅能讓其收獲成功的喜悅,還對開發其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著良好作用。
另外,還要轉變教學分組的方式,避免依據個頭高矮的衡量標準來分組,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這樣做是為了強化小組的天距離,有助于體育大賽與學習環節的正常開展。當然,教師還可以依據學生的身體素質高低狀況還有體育動作,技能操作的程度,協調組內人員的搭配,讓學習良好的學生和學習吃力的學生并存與各個小組之中,在學習中能實現互相協助,進而實現共同提升的效果。比如:在開展籃球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小組之間互相合作,表現好的學生幫助接受能力較弱的,擔任小教師的角色,讓其展現模范帶頭作用,從而提升整體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體育教學
現代學校教學中,教育信息化愈來愈廣泛,其中多媒體網絡的利用率最高。和以往的教學形式做比較,采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能把所教內容一目了然的呈現在學生眼前,而且還能實現教師和學生的有效互動,大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主觀能動性,深入鞏固已掌握的知識要點,推動其充分發揮創新精神。與此同時,還能顯著的提升課堂教學的速率與執行。針對技工學校開展體育教學來說,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優點。
一方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體育環境,能把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實際。相關教師運用做媒體技術,能充分打造形象活潑的體育教學氣氛,而且能將教學案例和其有機融合在一起。比如:教師可比較精細的分解繁雜的體育動作,把教師描述的不具體的知識要領變成圖像、動畫或者視頻生動的呈現出來,以此激發學生各個感官進入學習狀態,進而良好的掌握相關知識,訓練技巧,而且便于理解,加深腦海記憶。
另一方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彰顯側重點,解決疑難點。比如:教師在講解“籃球”相關知識內容,鍛煉學生籃球技術動作過程中,不正確的投籃姿勢不但會影響投籃的準確性,而且也容易損傷身體。對于這種情況,若教師僅僅依賴簡單的口頭語言描述,必定是非常抽象的,不利于學生全面理解,然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動態的呈現相對應的技術動作,學生便能迅速的了解且深刻掌握相關動作要領。不但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也容易,從而大大提升了教師的教學速率與學生的學習質量。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技工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接受能力與實際情況,積極研究出更加科學合理、切之可行的教學優化措施。并且要不斷豐富自我,加強自我素養的提升,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和總結,從而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其今后成為社會和國家所需的綜合型人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