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磊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5-140-01
摘要 通過現場調查、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談談體能訓練方法的應用對運動員技術的影響有哪些改善。研究分析業余體育學校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通過增加專門性體能訓練的干預措施來觀察運動員技術層面的不同。以期為現代籃球體能訓練實現“功能-專項化”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體能訓練方法 青少年運動員 籃球 技術
現代籃球運動正朝著快節奏、強對抗、錯位感的方向發展,而這種快節奏、強對抗、錯位感需要有良好的體能作保證。恰巧我國籃球運動員從上到下體能都不占優勢,因此,找尋適合我國青少年特殊人群的體能訓練方法是對技戰術等升華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
一、籃球運動員技術特點的變化
籃球運動員在賽場上所表現出的技術動作成百上千種,但其中的基本動作的訓練包含手法操作、步伐和姿勢的訓練,這跟許多項目都有共通的地方。籃球運動員由于不是一個人的比賽,因此在場上劃分出了后衛與鋒線。他們各司其職將籃球按照合理的規則投入對方家籃框來獲取得分。在進攻方持球時防守方主要為了通過合理的規則組織對方得分。當防守方成為進攻方時,那么原來的進攻方自動成為防守方。技術特點是圍繞項目規則變化的。規則不變難道技術就不變了么?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從籃球發展至今可以發現,運動員在場上的位置由原來的固定逐漸發展為模糊、錯位。
他們的技術也由原來固定位置變化為錯位位置技術,拿前鋒來說,以前的前鋒是作為銜接后衛和中鋒的橋梁,除此之外,自己也有進攻的能力。但要根據比賽的實際情況來決定。但現在似乎很多前鋒也扮演后衛和中鋒的作用,更令人不可思議的個別優秀籃球中鋒盡然偶爾也能扮演后衛。這說明變化的技術一直都貫穿于籃球當中,只是要根據比賽的發展來發展自身技術。
二、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法的創新與應用
青少年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專項訓練需要更加科學同時注意區別對待。區別對待是遵循生長發育特點來考量的。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也同樣不例外,他們的體能訓練也需要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協調等能力,只是有的放矢。
在體能訓練方法上為了避免過早專項化、成人化、動力定型等特點,在發展同樣的能力過程中就需要有一定的改良和刨新才能達到高效的作用。例如定時投籃,相信很多教練員都經常反復的練習隊員。可是不是一成不變或者說只改變投籃次數與持續時間呢?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教練員。減少了次數與時間可能達不到下意識精細化操作的能力,時間延長次數增多又可能導致青少年運動員動作變形,后期難以矯正。那么如何既能保證質量又不失量的積累呢?本人通過多年訓練及學習國外先進手段總結出在量的積累中為了不減少質的突破,可以采用間歇穿插其他能力的手段來保證下一輪高質量命中率的提升。比如2分鐘自投自搶后,為了防止運動量的不足但又怕過多的投籃無濟于事,可以在1分鐘間歇內進行緩慢眺繩來快速調節神經壓力帶來的潛意識退化。單獨拆開其實都是傳統的手段,但組合起來就是一種創新的方法誕生了。
三、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對技術發揮的影響
籃球技術的發揮離不開體能儲備作為基礎,體能儲備的越好越全面,運動員技術的發揮以及能否執行教練布置的戰術就越到位。當然,這是一種基于理論基礎上的相對理論。實際還跟體能儲備后能否促進技術合理的運用息息相關。例如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為了發展搶籃板準確性及成功率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發展下肢爆發力量以此來快速達到制高點的作用。深蹲是發展腿部力量很好的一個動作,但青少年以及搶籃板二者相關聯就需要結合來考慮了。如果過多的深蹲不僅會使青少年過早出現損傷的風險同時也會離搶籃板專項技術越來越遠去。那么如何二者兼得就需要教練員理解搶籃板這個技術特點了。
很多教練員為青少年制定的體能訓練計劃初衷都是沒錯的,也都發現了技術上的短板。但為什么結果卻差強人意,有的甚至斷送了一個有潛力的未來籃球之星。這里面很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他是否找到了彌補技術短板的根源以及開的處方是否合理。
四、結語
籃球項目在我國的受歡迎程度甚至超過了足球且中國籃球人口基數也很大。青少年從事籃球訓練的人群也不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高水平的籃球運動員卻少之又少。這是擺在我國基層籃球教練員面前需要反思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