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冰洋
中圖分類號:G84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7-119-01
摘要 運動損傷是指在運動過程中,由于一次或多次的內在性或外加性作用力對身體組織所造成的損害。專業的排球運動運動員,常會因不同條件的影響而出現肌肉損傷等問題。本文針對運動損傷意識、運動損傷的病理狀況、運動損傷類型、運動損傷的部位及運動損傷原因進行了詳細分析,針對這些原因提出預防運動損傷的對策。為高校排球運動水平的提高提供良好體能保障,對提高高校學生的排球專項水平和提升高校排球訓練效果有著重要意義。
排球運動是人們普遍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參加排球運動,學生們能夠提高各項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改善身體各個系統及器官的機能狀況,還能培養其良好的心理品質。排球運動是全國體育院校必修的普修和專修的課程之一。其要求學生通過學習,系統的掌握排球的基本理論知識,全面的掌握并能靈活的運用排球基本技術與戰術,進而實現學校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然而健康的身體使學生正常參加排球教學活動的重要保證。如果他們出現運動損傷就勢必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以及阻礙學生的學習進程,嚴重時還會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
一、運動損傷總的發生率
運動損傷是排球運動中不可避免的問題。由于我校排球專選班學生的專業特殊性,要求無論是體育教育專業還是運動訓練專業的學生既要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文化課,又要有足夠的體能進行專項訓練。然而,在實際學習中兩者并不能很好的兼顧。因此,這是運動損傷高發的群,而且長期影響著這兩個專業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經調查統計得出:排球專選班學生的運動損傷的發生率為84.29%,損傷次數1-10次不等;其中1-5次損傷率為60%,6-10次損傷率為12.86%;10次以上損傷率為11.43%??傮w而言,排球專選班學生運動損傷發生的機率較高。
二、運動損傷的性質
根據損傷發病的輕重緩急,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這兩大類。常因過度用力,發病過急,病理過程較短,并伴有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癥癥狀稱為急性損傷;而因損傷原因不明,或有多次細微損傷積累導致局部呈現酸、麻、脹、疼等癥狀則一般稱為慢性損傷,先前傷病未痊愈,仍舊參加運動訓練或比賽,使原傷急性復發,成為陳舊傷急性復發。有調查統計分析得出:排球專選班學生急性損傷人次53人次,占47.75%;慢性損傷人次20人次,占18.02%;陳舊傷急性復發人次38人次,占34.23%。由此得出,運動損傷以急性損傷為主,而急性損傷傷后若處理不當,轉成陳舊傷,落下病根容易再次復發。
三、運動損傷的病理狀況
由調查統計得出:在排球運動過程中無論是體育教育專業還是運動訓練專業的學生運動損傷都以關節扭傷、肌肉或韌帶拉傷、擦傷、挫傷、肩關節損傷、腰部損傷最為多見。其次是腰椎間盤突出、半月板損傷、骨膜炎和滑膜炎。
四、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
(一)準備活動不充分
在訓練和比賽前,由于學生準備活動不足或根本不做準備活動,是在排球運動過程中產生損傷的常見原因。
(二)技術動作細節上的錯誤
排球這個項目,對學生的素質和技術的要求都比較高,學生在訓練和比賽中,常因錯誤的動作或技術的不熟練而盲目用力從而導致損傷的發生。在專選班學生中因技術動作細節上的錯誤而導致運動損傷產生占77.14%。
(三)生理、心理狀態不佳
在教學訓練中,由于某些學生自我監督能力差,在身體機能狀況不良,帶病帶傷訓練,休息不好,身體疲勞,情緒不好,運動能力下降時都會導致運動損傷。
(四)局部負荷過大
由于排球運動的項目特點要求運動員的手臂的鞭打動作和頻繁的起跳和落地動作都會導致肩關節及膝關節一定程度上的損傷。
為預防運動損傷,我們應加強安全思想教育,讓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預防損傷的重要性是教學過程的首要任務。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掌握科學預防運動損傷的方法和措施,防患于未然,在排球教學和訓練中最大限度地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加強醫務監督,正確處理傷病及恢復,防止過早投入訓練,以免造成重復受傷。并且認真做好準備活動,合理安排運動量,使技術動作規范化,并在運動時學會自我保護,同時課后及時做放松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