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沛佳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需求日益提升。高職院校作為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和創新型專業人才的搖籃,正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因此完善構建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體系十分重要,且勢在必行。文章以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為視角,重點研究高職教學質量評價改革創新的對策和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9.22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05-04
1.淺析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由于工業的快速發展,企業的規模化生產逐漸取代了手工作坊式的生產,社會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傳統的學徒制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教育培訓效率及教育的規范性方面受到了很大挑戰。因此學校職業教育模式就占據了主要地位,但學校職業教育存在著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問題,基于此,現代學徒制就應運而生了。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和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對學生運用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充分繼承了傳統學徒制師傅帶徒弟的優點,既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同時又與學校相結合,是一種深度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形式。
2.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優勢的闡述
第一,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與產業市場的有效對接,校企緊密結合,產教深度融合,學生不僅在學校學習知識技能,還可以到企業進行實踐培訓。第二,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與企業密不可分,企業在教育模式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學校不但要充分利用企業的實訓設備,而且企業還需分配一定數量的專業技能師傅來對學生進行實訓培養。這種教育模式使學校與企業共同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互相取長補短,共同培養一批新興的社會人才,提高了人才的質量。在學徒制實施過程中,學生可以在企業方得到一定報酬。這樣學生在技能掌握的同時還能緩解經濟壓力,有利于學生未來的就業。
3.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教學質量評價探索
(1)教學質量決策系統。教學質量決策系統是在教學領導的直接管理下,以教學質量監控中心為代表作為教學質量監控的核心。根據教學管理的總體目標,對教學質量信息進行分析,作出教學管理決策,由教學系部具體實施。
(2)構建課程體系。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要確定人才培養規格與目標,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的“高等性”“職業性”。在開展充分的市場調研后確定試點專業,只有這樣,現代學徒制才能有效達到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目的。根據現代學徒制的特點與高技能人才培養各環節需要的獨特條件,使得學校必須制訂嚴格的專業培養計劃,重新構建全新的課程體系與課程標準。
(3)注重抽樣性研究。定期采用調查問卷、學生座談以及學生給老師打分的形式,讓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教學態度、業務能力、教學方法及手段、教學效果等進行客觀評價。讓學生從被動的質量制定對象轉變為主動的評價者。在評價中反映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對教學的滿意程度,使評價更為客觀,也能借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注重學生評教時參與評教的樣本選擇,一方面是多層次選擇學生代表,另一方面對評價成績中個別明顯偏離中值的樣本給予剔除,避免極個別學生帶有明顯情緒去評價老師。
(4)健全完善考核體系。高職院校要在現代學徒制實際的應用情況下,將自身的專業構造以及教學理念相結合,建立學校、企業、專業教師三方組成的績效考核小組。通過會議等多種方法制定系統的績效考核評估體系,并且互相監督,認真貫徹落實考核政策,在細化考核項目的基礎上,增添學生對學校、教師、企業三方面滿意度的評價體系,構建雙向的考核評估系統,促進雙方的共同進步。同時學校、企業以及教師也可以依據這份考核評估結果,科學調整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進度。
總之,隨著社會對綜合型、應用型技術人才需求的劇增,在素質教育改革的推動下,高職教學改革迫在眉睫。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憑借其巨大的優勢和價值,對于調整專業設置促進職業教育與用人單位協調互融具有極佳的效果。為此高職院校要加大對該模式的重視引入,并將其作為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過程中的核心依托,最終為國家培養高素質、高質量的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景民,閏宏賢.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基本特征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2).
[2]袁阿會.我國現代學徒制研究的文獻分析——基于2005~2014年現代學徒制的相關文獻研究[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5(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