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鳳瓊
摘 要:隨著社會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幼兒作為尚未踏入社會的“溫室里的花朵”,需要對其學習和生活行為進行一定的約束,一方面是為了體現幼兒園管理制度的權威性,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據此,文章探討幼兒園管理工作的創新策略,以期能幫助幼兒園進一步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關鍵詞:幼兒園;管理工作;創新對策
一、當前幼兒園管理工作的問題分析
1.管理細節落實不到位
部分幼兒園并不重視某些管理細節,但就管理學上來說,“魔鬼常藏于細節之中”,一旦幼兒園處理不好管理中的細節問題,例如,幼兒穿衣吃飯的問題、幼兒日常禮貌用語的問題等,就很容易因小失大,影響幼兒園整體的管理工作。
2.管理方式偏向“硬性化管理”
有些幼兒園領導和教師缺乏科學的幼兒園管理知識,只能采用“硬性化管理”的方式,即以高壓政策規范幼兒的學習和生活行為,但是幼兒的身體、心靈往往是非常脆弱的,如果采用硬性化管理,不僅會威脅幼兒的人身安全,更會對其心靈產生極大的傷害,長此下去,對幼兒園管理工作極為不利。
3.管理過程并不完善
第一,各管理環節之間的關聯性并不太強,例如,幼兒的學習管理和其生活管理就沒有多大關系,即幼兒的生活行為不好(沒有禮貌、不講個人衛生等)而其學習成績較好的情況下,幼兒教師依然會判定其為好孩子,這顯然是非常不合理的管理方式;第二,教師的管理過程缺乏家長的配合,在多個幼兒面前,教師的管理壓力非常大,但是管理效果并不好。
4.信息反饋通道閉塞
主要表現在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園領導人員兩方面。第一,有些教師認為幼兒心智發育仍不成熟,許多事情不知道怎么辦,因此不愿意傾聽幼兒的意見和建議,但是,有些幼兒提的意見和建議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第二,有些領導“官架子”比較大,不善于傾聽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多數時候一意孤行,陷入幼兒園管理的誤區。
5.偏重“行為管理”而疏于“心理疏導”
目前,幼兒園管理工作重在“行為管理”而疏于“心理疏導”,即孩子在做出不正確的行為之后,教師就會采取罰站、罰寫作業甚至是體罰(極少數)的方式管教孩子,而沒有關心做出這些行為的“動機”,更沒有就“動機”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偏重“行為管理”而疏于“心理疏導”是幼兒園教師最常犯的錯誤,也是引發社會對幼兒教育不良評價的根本原因。
二、幼兒園管理工作的創新對策
1.進一步規范管理細節,堅決落實到位
(1)規范幼兒日常作息,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幼兒園的教育重點不在課本知識,而是習慣養成,幼兒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對自己日后的學習和生活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幼兒教師應對其作息時間進行規范和管理。第一,教師可以采用模仿教學的方式讓幼兒模仿自己的行為,到點起床或睡覺,從而潛移默化地讓幼兒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第二,對良好作息的幼兒予以“獎勵”,從而正向強化幼兒的日常作息。
(2)規范幼兒穿衣吃飯,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幼兒進行生活教育也是幼兒園的重要教學內容,鑒于幼兒年紀尚小,所以幼兒教師應從穿衣吃飯等小事入手,培養其良好的生活習慣。首先,做到“食不言”,即吃飯的時候不說話,也不發出各種怪聲;其次,做到“寢不語”,即睡覺時不竊竊私語,影響他人休息;最后,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規范幼兒的禮貌用語,使其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首先,幼兒見到教師之后,要向教師問好,并報以微笑;其次,幼兒見到同學之后,無論關系好壞也都需要問好;最后,當自己的行為妨礙他人或是傷害他人之后,要主動道歉。這些都是教師需要關注的管理細節。
2.采取“硬性制度+彈性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
(1)硬性制度規范幼兒的學習和生活行為。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硬性制度好比籠子,即為幼兒圈定一個范圍,允許幼兒在范圍內學習成長,提高能力并發展個性,而一旦幼兒踏出這個范圍,就要遭受相應的處罰。
(2)彈性管理以甄別幼兒的行為性質。某些幼兒是做錯了事情,但是動機是好的甚至是善良的。我們不能因為壞的結果而否定孩子善良的天性,因此采用彈性管理的方式,如果認定幼兒的動機是好的,就可以從寬處理。當然,幼兒畢竟是做錯了事,所以幼兒教師只能從寬,而不應鼓勵其這樣的行為。
3.進一步完善管理過程
(1)加大各管理環節之間的內在關聯。就以幼兒學習成果判定為例,教師要將其分成兩大部分,即生活行為和學習行為,并加大這兩個環節之間的內在關聯,并以評價的方式判定最后的學習成果。當然,這種判定方式教師占據很大的主導權,所以教師需要建立自身公平公正的形象。
(2)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信息溝通。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應和教師之間保持密切的聯系,教師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無法全面照顧到每一個孩子,只有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信息溝通,教師才能獲得較大的工作支持,把管理工作做到最好。
4.建立高效暢通的信息反饋通道
(1)對教師來說,要注重幼兒的反饋建議。有些幼兒的反饋建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教師要予以高度重視,同時,教師應根據實際的管理情況,鼓勵和支持幼兒勇于提出建議,培養幼兒的主人翁精神。即使幼兒提出的建議是錯誤是甚至是荒唐的,教師也不應厲聲斥責,而是采用討論的方法讓幼兒明辨是非對錯。
(2)對校領導來說,需要注重教師的反饋建議。校領導要學會放下自己的“官架子”,以平和、謙遜的心態對待教師的反饋建議,一方面是為了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另一方面是為了整合教師意見以完善幼兒園管理制度。
5.注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1)進一步加強對幼兒的思想品德教育。人無完人,特別是對幼兒來說,犯錯是常有的事情,當幼兒在做錯事的時候,教師要做的不是一味指責和訓斥,而要是本著理解幼兒、了解事實的態度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從而幫助幼兒分清是非,明辨好壞。
(2)教師自發組織“愛心小分隊”。愛心小分隊至少要有2名以上具有豐富幼教經驗的教師,最好是一男一女,最好還是都有自己的孩子的,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兩位教師之間可以以不同的思維方式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同時還能激發兩位教師的父性和母性,給予幼兒更多的生活關愛。
三、結語
針對幼兒園管理工作的問題,進一步落實管理細節、采用新型的幼兒園管理方式、進一步完善管理過程、建立高效暢通的信息反饋通道、注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這5項內容當是完善幼兒園管理工作的重要策略。當然,隨著我國社會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幼兒園管理制度也將推陳出新,上述分析只是筆者的淺見,更多更好的幼兒園管理工作創新策略還需要不斷探索和發現。
參考文獻:
[1]潘 婷.關于幼兒園管理工作創新的對策研究[EB/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41).
[2]王 靜.關于幼兒園管理工作創新的對策研究[J].中華少年,2017(33).
[3]宋秀紅.關于幼兒園管理工作創新的對策研究[EB/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