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濤
摘 要:隨著智能信息產業高速發展,全世界的制造產業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發展智能制造在當下勢在必行的。而作為智能制造的應用行業——汽車企業,對智能制造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的同時也反映出一個國家的制造水平。中國汽車制造產業隨著當前新興技術的應用,已從傳統的制造方式走向智能化。
關鍵詞:中國汽車制造;智能制造;智能工廠
中圖分類號:F426.4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8)18-0034-01
引言
在智能時代,傳統銷售渠道經不起智能化沖擊,而傳統制造則更是危機重重。智能制造系統在概念上是一種復雜的由相互聯系的子系統構成的。依托智能工廠發揮作用,以某一點為核心,延伸開展形成一張網絡,能夠有效地減少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我國經濟處于拐點時期,會伴隨許多的問題以及困難,但是發展智能制造卻是重新確定制造地位的必然途徑。而汽車制造作為熱議的話題,吸引了很多關注。作為一國制造水平的體現,汽車制造在國家層面得到了極大重視,也同時提醒人們,中國汽車制造水平的不足。
一、智能制造發展
1.各國高度關注智能制造。2013年,德國率先提出了工業4.0概念以及《高技術戰略2020》,標志著“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式上升成為德國國家戰略。美國則頒布《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等一系列法案,重點是通過互聯網,提高運行效率,側重“軟”服務,用互聯網激活傳統工業,保持制造業的長期競爭力。日本則以發起3D造型技術為核心的產品制造革命,重點發展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化生產線和3D造型技術。在中國,2015年提出中國30年制造強國計劃的第一個10年綱領——“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了工業互聯網化,以及互聯網產業的一些具體要求。無論是德國、美國、日本,還是中國,在工業4.0革命中,各國都希望通過這次變革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找回工業制造的定價權和話語權,新一輪的工業革命正式拉開序幕。
2.中國汽車智能制造的機遇。(1)在2015年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中,汽車被歸類為十大“大力推送重點領域突破”,這為中國汽車智能制造提供了政策支持。(2)各國先后掀起的智能制造變革給后來者提供了方向,并且國外的汽車制造相對中國來說更為先進,這些廠商的技術經驗給中國的汽車制造提供了更為清晰的指導。(3)隨著智能制造的變革發展,推動了各國的智能制造的交流,全球的制造業將會行車一個互相聯通的網絡,為我國的汽車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時機。
3.中國汽車智能制造發展目標。近年來,在科技環境背景下,智能汽車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人們對這新興汽車產業也十分看好。而智能汽車的制造則必須依托汽車的智能制造,使得汽車的制造與產品相互聯動。(1)實現智能化生產過程。中國汽車的智能制造首要的發展目標應該是,建設智能化的生產過程。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綜合應用,直接得到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也可以直接在線根據消費者定制需求,個性需求經過工業設計之后直接傳送到制造工廠,從而形成“個性需求導向”的生產制造。德國寶馬,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生產技術使大規模統一的流水線生產轉變為個性化的柔性生產,消費者可以通過不同的車型支持的不同的定制,從外觀到配置到內飾。同時,根據這些系統建設更加智能、更加效率的生產工廠,將生產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工人替換成機器人,將底層管理者替換成系統。實現智能工廠,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2)實現產品智能化。中國的智能汽車制造的另一發展目標則應該是,讓汽車產品更符合消費者所需要的智能化。將智能化的生產轉變成智能化的產品,例如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以及其他企業的無人駕駛汽車,通過一些感應裝置以及輔助系統,將汽車的軟件和硬件結合起來,使其更加符合未來發展的需要。
在《中國制造2025》通知中,提出了智能網聯汽車以及節能汽車相關要求,官方的思路是:“掌握智能輔助駕駛總體技術及各項關鍵技術,初步建立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及生產配套體系。到2025年,掌握自動駕駛總體技術及各項關鍵技術,建立較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下轉37頁)(上接34頁)系、生產配套體系及產業群,基本完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這同時也是國家給出的硬性要求,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未來汽車制造發展的方向以及前景,所以應當作為企業的目標之一。
二、中國汽車制造面臨的問題
中國在整個智能制造的體系上還有待加強,尤其在相關的自動硬件的建設方面,當前還不能為汽車制造提供相應的技術以及設備支撐。但在互聯網方面,一批企業正在崛起。
1.基本設備建設落后。國外汽車制造從出現,到現在的整車制造、焊接等技術已經十分成熟,采用人機交互的形式,關鍵環節采用機器人進形工作。而中國在這方面仍然有較大差距,首先,在智能系統方面,中國汽車制造廠商使用的依舊是國外的系統,而汽車工廠的自動化生產線大多則大多使用來自歐洲和日本的設備。在全球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品牌中,日本占據半壁江山。而中國雖然在軟、硬件各個環節都有企業從事相關工作,但是遠遠達不到發達國家的水平。所以在供應商、設備層面,中國的汽車制造行業的發展還任重道遠。
2.人才短缺。隨著智能化的設備以及技術的發展以及引入,讓當前國內汽車制造廠商開始普遍進行機器換人的舉措,而在大規模應用了先進的機器設備之后,由于基本使用的是國外的硬件設備,也就意味著缺少相關的維修保養的技術人才,并且在人機交互的環節中,都對工人的素質有著極高的要求。但是,相關人才的培育、訓練相對于落后于發達國家。并且在管理一層,隨著智能化的工廠建設,同時也意味著相應的智能化的管理團隊需求擴大。
三、加快轉型升級的建議
1.加快汽車工廠轉型改造。首先,在國家層面選定一批示范單位進行打造,并且總結期間經驗,為其他的汽車制造廠商在自身的改造中提供一定幫助。其次,完善信貸體系與政策,鼓勵各類社會基金共同參與,為智能工廠的建設提供必要的資金保證。最后,應以相關的智能互聯單位為核心,進行經驗推廣以及落實,將示范經驗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
2.加強汽車智能制造人才建設。在國家層面的人才建設中,應當有規劃號召成立人才培訓基地,并且完善相應的人才培養制度。高校間應建立長期的人才培訓制度,以及開展不同層次、不同種類的培訓安排。同時,加強各個高校間以及國家間人才聯系與交流。另外,汽車制造企業應對自身員工進行培訓學習安排,緩解人才短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