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
摘 要:當前造成舟山市定海區外包工頻繁流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外包企業普遍規模偏小,多層分包易誘發欠薪事件;造船業自身的集聚效應和產業周期和外包工缺乏歸屬感等。應加強工商執法與服務,促進外包企業規范與發展;加快本地人才隊伍培養,促進船廠自屬外包企業的建設;統一培訓與認證制度,把好外包工長遠穩定的關鍵;逐步落實市民待遇,充實外包工歸屬感。
關鍵詞:定海區;造船業外包工;穩定性
中圖分類號:F416.4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8)18-0183-02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浙江省被列入國家海洋經濟發展試點省,而舟山擁有浙江最為豐富、最具競爭力的海洋海島資源優勢和最具潛力的海洋產業優勢,舟山海洋經濟發展對浙江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實現跨越式發展,創建“現代化”浙江具有無可替代的獨特作用。近幾年,隨著舟山港綜合保稅區的獲批,中國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成立,海洋產業集聚區的加快推進等,為海洋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其中,船舶工業迅猛發展,成為全省最大、全國重要的修造船基地。舟山造船企業逐漸轉型為專業化生產與服務型的企業,成為以市場策劃、市場營銷為前導,側重于生產組織與管理,提供售后服務的綜合型企業,以船體建造為主體的總裝型的造船廠將80%以上的工程量交給外包企業承擔,因此外包工成為舟山造船的主力軍。如何對外包工隊伍進行選擇、評價、管理、監控、促進,建設一支相對穩定而又規范的造船業外包工隊伍,實現造船企業與外包工隊伍的互利共贏,是確保舟山造船業效益不斷提高和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也關系到舟山臨港工業的平穩快速發展,更關系到舟山群島新區海洋經濟發展的大局。定海區作為舟山市實施海洋綜合開發試驗的排頭兵,本文以其為研究對象,分析當前定海區造船業外包工發展面臨的主要短板,為補齊短板和促進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一、定海區造船業外包工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外包企業普遍規模偏小,多層分包易誘發欠薪事件。據了解,當前在定海區登記注冊的船舶外包企業有340多家,小型的外包企業注冊資本金一般為3~10萬元,中型的外包企業注冊資本金一般為50萬元,1 000萬元級甚至上億元級的大型綜合性外包企業比較缺乏,很多微小型外包企業掛靠在大的外包公司上,多層分包導致外包關系鏈過長,一旦出現欠薪事件,容易引發不同外包企業與外包工之間的“三角債”問題,也會造成同一造船公司內各個外包企業所屬外包工的相互跳槽成風,影響穩定性。
2.造船業自身的集聚效應和產業周期也造成了外包工隊伍流動的頻繁性。(1)產業集聚效應。舟山造船企業數量眾多,同時舟山毗鄰華東地區也是造船產業集聚區,眾多船廠的集聚為造船外包工提供了了解跳槽企業信息和短距離流動低成本的機會,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外包工隊伍的不穩定性。(2)產業周期波動。造船業擁有特殊的產業周期,受外部經濟金融環境的影響較大,航運市場起伏不定,導致造船企業的生產無法均衡化,很難熨平產業周期帶來的波動,忙閑不均的行業特點注定了外包工隊伍流動的頻繁化。
3.外包企業分配機制不合理,缺乏完善自身的動力。由于定海造船業還處于低端水平,缺乏高技術船舶建造能力,大而不強依然明顯。近些年,國際船舶市場需求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常規船型市場走勢疲軟,定海造船業長期高度依賴散貨船的產品格局遭受重挫。同時,定海船舶工業研發能力薄弱,速度緩慢,以及研發產品不適應市場快速變化等問題都導致當前定海造船企業利潤空間有限。據調查,定海一流的造船企業產值利潤比僅為8.5%,很多造船企業都會壓低外包的價格來降低成本,導致外包公司缺乏能力、動力和意愿來加強培訓,改善管理。特別是那些技術門檻較低的崗位,大量使用學徒工。比如電器安裝有很多班組只有1—2個工人是熟練工人,由于分配機制的不合理導致熟練工人大量流失,出現了“劣勝優汰”“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骨干人員的大進大出,外包工隊伍每年都要進行重組整合,導致整個外包工隊伍缺乏穩定性。
4.職業保障水平低,編外身份讓外包工缺乏歸屬感。外包工與所屬企業簽訂的勞動合同不夠完善,勞動關系比較簡單,責、權、利各種關系不明確,隨意性大,缺少足夠的法律約束,很難給外包工職業規劃帶來穩定的預期。當外部經濟環境惡化、企業效益不佳時,外包工的合法權益往往無法得到保障,外包公司老板常常會通過不同手段克扣工人的工資或福利,造成外包工勞動積極性下挫,容易滋生跳槽的想法。正是由于外包工人職業保障程度低,對自己成為“企業人”不抱希望,因此往往缺乏歸屬感,穩定性較差,抱著掙錢的單一目的,工作之隙總會四處打聽招工信息,通過工友、老鄉之間相互轉介紹,只要有另外一家企業出價稍高,外包工都會積極更換單位。因此,船舶行業的外包工人流動率普遍很高,行業的平均年流動率往往在40%以上。
5.持證上崗率低。與船舶修造相關的工種比如船舶電焊工、管子工等等必須通過培訓資格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這是船檢部門多年來的規定與要求。一些船廠為了節省成本,降低經費開支,幾年才進行一次象征性的考試。通常情況下,只有正式職工才有資格參加考試,以便隨時應付船檢部門的檢查,而很大一部分的外包工是沒有資格和權利接受這樣的培訓和考試的。這種對于編內和編外人員的區別對待政策,讓外包工感到自身價值的低廉,對于船廠的貢獻可有可無,在心理上增加了不安分的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外包工的不安定現象,加速了外包工隊伍的流動。同時,上崗證的普遍缺乏也降低了外包工在不同企業之間流動的門檻,進一步助長了外包工的跳槽之風。
二、定海區建設一支穩定、規范的造船外包工隊伍的對策
1.加強工商執法與服務,促進外包企業規范與發展。首先,應該建立統一的報備制度,詳細記錄外包企業的名稱、地址、承包的業務項目、是否屬于掛靠、發包船廠的名字、外包工人的人數、工資發放和納稅記錄等等。工商部門應該對外包工隊的資質審核嚴格把關,做好外包企業相關資質情況的具體核實,提高市場準入門檻,防止一些“皮包公司”趁機而入,避免誠信度低的外包企業在工程完工后卷錢走人導致外包工討要工資無門、勞資糾紛頻發、上訪不斷的情況發生。其次,要堅持創新、指導、規范三結合支持外包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外包企業注冊商標,樹立品牌意識,提高企業的無形資產價值,鼓勵企業做大做強,特別是要支持注冊資本金在千萬元級別、億萬元級別的舟山緊缺的大型綜合型外包企業。所以,規范外包工應該規范外包工的母體——“外包企業”,通過對外包公司的充分了解、規范,形成制度化追蹤與管理制度,并采取對應的措施快速實施服務,支持其做大做強,從而促進外包工的穩定。
2.加快本地人才隊伍培養,促進船廠自屬外包企業的建設。人才是發展舟山船舶工業的核心和關鍵,針對當前舟山造船業本地工人供不應求、造船企業用工過多依賴外來員工的情況,本地工與外包工的人員構成比例為2∶8,而國際造船強國這一比例為1∶1,根據國際經驗處于或接近這一比例能大幅降低外包工的流動性,形成一支穩定均衡的產業工人隊伍。因此,政府部門應加大對本地人才的培養力度,通過與浙江海洋學院等本土高校合作,設置與船舶建造等領域相關的專業,培養一批優秀的船舶建造工程師,努力幫助企業解決用人需求。同時,應加大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根據“重要工種重點培訓,緊缺工種特殊培訓”的培訓方式,建立健全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制度,切實搞好技工學校教育,加快推進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從根本上解決技術工人特別是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問題,促進定海區造船業技術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3.統一培訓與認證制度,把好外包工長遠穩定的關鍵。定海造船企業外包工文化素質普遍低下,主要來自于江蘇、河南、安徽、云南、貴州等地區,其中大部分人都只有小學文化,這與定海當前極力推動船舶行業轉型升級不相符合。政府應針對造船行業建立起統一的上崗培訓制度,培訓合格實行統一的認證制度,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統一培訓時間與地點,實行費用分攤,統籌各自的資源,特別是發揮大型船企在培訓中的比較優勢,加速培訓工作的規范化和系統化,加速優良培訓方法的推廣,實行持證上崗、帶證流動、憑證用工、避免重復的制度,并將培訓等條款放入勞動合同中,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減少企業與外包工之間的摩擦和矛盾。培訓與用工制度的統一化、規范化是提高外包工素質,建立有效的外包工制度,保證外包工隊伍長遠穩定的關鍵。
4.逐步落實市民待遇,增強外包工的歸宿感。大部分船企為了取得競爭優勢,擴張市場份額普遍采用了成本領先戰略,為了大幅降低勞動力成本,修造船工程總量中外包的比例逐年升高。據不完全統計,一般的造船廠這個比例已超過70%,定海的大部分修造船廠這個比例已超過80%,一些苦、臟、累且危險較大的體力工作,如鋼結構工程、噴砂工程、清油工程等幾乎都由外包工承擔,工資水平普遍較低,生產環境相對惡劣。市民待遇落實的滯后和外包工低職業保障等因素使外包工缺乏對定海的歸屬感,所以現階段應該努力幫助他們的子女在本地就學,改善其子女的義務教育條件,繼續支持造船企業建設工人宿舍,同時優化外包工的生活設施,逐步改善其居住生活條件,提供圖書館、運動場等設施環境,滿足他們工作之余的學習與娛樂,使他們在為定海創造價值的同時能逐步分享定海市民的社會待遇。招得進來更能留得住,上述對策是穩定外包工必不可少的要素。
參考文獻:
[1] 金俊洪.對造船企業外包工隊伍管理問題的思考[J].武漢造船,1999,(5):41-43.
[2] 項立新.論修船企業外包工的管理[J].中國修船,2001,(3):3-6.
[3] 孫樹儉.修船企業外包工隊伍使用管理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修船,1996,(4):7-10.
[4] 何兵.華南地區船舶焊工的現狀及問題[J].廣東造船,1996,(1):45-47.
[5] 楊素敏.造船企業與外包隊伍如何實現互贏[J].中國船檢,2005,(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