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丹
摘要:隨著城市化建設推進,大量的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其子女大多數滯留在農村,于是教育就面臨一個新的問題——留守兒童教育。本文以贛州為例,分析城市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及對策,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贛州市;留守兒童;教育;對策
城市留守兒童,簡單來說,就是指城市中父母因各種原因,不能與未成年孩子一起生活。城市生活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由于留守兒童長期缺乏父母的關系和教育,因此容易導致他們在心理和行為習慣上出現嚴重的問題,不利于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
一、贛州市城市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一)留守兒童學習自覺性低,學習情況不樂觀
在江西贛州,城市留守兒童的主要問題是學習方式不正確、過度焦慮、錯誤的學習習慣等等。根據某項調查結果顯示,13%的城市留守兒童滿意自己的學習情況,60%的留守兒童是不太滿意,22.1%的兒童是不滿意的,4.9%的學生是無所謂的。超過50%的留守兒童給自己制定的目標是“努力學習,保持優(yōu)秀的成績,避免父母操心”“考個好大學”。在寫作業(yè)方面,35%的留守兒童表示他們在看電視的同時,寫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有48%的留守兒童不會主動預習和復習知識。
(二)缺乏父母的正確引導,影響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的事情充滿好奇,經常存在各種疑惑,面臨“為什么?是什么?”的問題。對于孩子而言,父母是最親近的人,孩子愿意聽從父母的講解。因此,父母的指導對孩子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但是許多父母在經濟壓力的背景下,選擇出門打工,減少與孩子的交流,即便每個月定時與孩子進行通話,只是簡單的問候,缺乏嚴格的管教。城市學校教師工作量大,無法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每個留守兒童行為和思想進行關注。雖然這些留守兒童有代理監(jiān)護人,但是他們大多數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思想方面,代理監(jiān)護人是非常守舊的,缺乏長遠的見識,不僅不能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得到正常發(fā)展發(fā)展,而且容易對他們形成不良的影響。這種導致的最終結果是學生身心健康方面是存在問題的。
(三)長期不能見到父母,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出現偏差
由于父母長時間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給留守兒童的心理造成嚴重的傷害,因此,許多留守兒童心理出現偏差,存在各種心理問題,比如:自卑、容易沖動、焦慮、不愿意與他人溝通等等。通常,該心理偏差常見的類型有兩種,分別是內外自卑型和逆反暴躁型。其一,內向自卑型,主要表現為不愿意說話,不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在留守兒童中,這種類型的兒童占34.3%;其二,逆反暴躁型。主要表現為容易被激怒、非常人性、沖動等等。在留守兒童中,這種類型的留守兒童占31.3%。
(四)缺少對孩子的正確教導,造成學生出現不良的行為習慣
大多數老人對孫子、孫女都是相當溺愛的,在管教策略方面,有些老人不聞不問,隨便孩子;有些老人采用訓斥的方式。其實,這種方法都是有問題的,忽視孩子的教育,在孩子行為習慣方面,缺乏正確的教育意識。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習慣,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必須要父母的配合,但是父母外出工作,導致留守兒童失去行為習慣方面的教育。
二、解決贛州城市留守兒童問題的對策
(一)政府加大對城市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力度
作為贛州政府部門,必須要構建完善的保障制度,認真做好以下五項工作:一是增強調查研究。每隔一段時間,安排專門調查留守兒童的各方面情況,仔細分析留守兒童存在的具體原因,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二是必須要發(fā)動全社會的支持,發(fā)揮傳播媒體、退休教師和志愿者的作用。鼓勵社會各行各業(yè)的人可以關注留守兒童;三是根據相關法律,維護留守兒童的切身利益,提升執(zhí)法力度,一旦發(fā)現侵害留守兒童的行為,必須要嚴厲打擊;四是創(chuàng)建寄宿制學校,不只是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而且方便教師管理留守兒童;五是建立專業(yè)的社區(qū)托管中心,彌補留守兒童在情感教育方面的空白。
(二)推進當地經濟發(fā)展,吸引留守兒童家長回到家鄉(xiāng)
通過調查留守兒童的父母發(fā)現,吸引他們回到家鄉(xiāng)的因素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另一方面是當地工作需要和工資待遇情況。其中,家鄉(xiāng)附近是否有合適的工作和薪酬待遇是引起他們回家鄉(xiāng)的主要原因。大多數城市父母表示,如果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即便工資少點,也樂意在家附近工作,這樣可以照顧家庭。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出臺的2015年前三季GDP數據表示。在我國中部地區(qū)江西經濟增長速度排名第一,但是贛州排在倒數前三名。因為贛州市經濟發(fā)展速度較慢,許多城市年輕人在家附近不能找到適合的工作,所以他們選擇遠離家鄉(xiāng),到經濟發(fā)達的城市找工作賺錢。父母的遠離,造成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非常突出的。作為政府,必須要推進當地經濟發(fā)展,提供更多的崗位,增加工作待遇,有助于吸引留守兒童的父母可以回到家鄉(xiāng)工作,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
(三)提高留守兒童父母的認知水平,加強代理監(jiān)護人的責任意識
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表明,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對孩子各方面發(fā)展產生重要的影響,主要包括性格、心理健康和學習成績。因此,處于中小學階段的孩子,應該至少有一位家長陪伴孩子,可以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如果父母迫于生活需求,必須要外出工作,盡可能將孩子帶在身邊,讓他們可以在工作地附近的學校讀書,這樣不僅可以輔導學生教育,而且可以發(fā)展自己的事業(yè)。如果父母實在沒法帶孩子外出上學,必須要與孩子加強互動,經常回家看孩子,與代理監(jiān)護人、班主任長期保持聯(lián)系,此外,對于代理監(jiān)護人來說,應該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負擔起照顧和教育孩子的作用,為他們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
(四)增加教育推廣宣傳力度,提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意識
根據調查分析發(fā)現,贛州市大多數城市留守兒童家長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差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在學習時不努力,導致學習成績不能提升。并且有些父母過度重視考試分數,幾乎不會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因此,作為政府和學校,可以通過開展講座、讓學生轉達、或者電話聯(lián)系等各種形式,加大對父母教育重要性的推廣宣傳力度,提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意識,鼓勵家長積極主動加入到孩子學習中,而不是一味的重視考試分數。其實,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差,原因體現在多個方面,但是主要原因是缺少父母的教育,對他們的性格和心理產生不好的影響。因此,想要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不能忽視家長的作用。
(五)進一步加強農村學校教育管理
學校在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上應擔當“主角”,第一,學校的教育理念要從單純追求升學率轉向追求全體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上來。第二,班主任要給這些留守兒童以特殊的關愛,多關注他們,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以最大限度地彌補由于親子關系的缺失而給他們帶來的傷害。第三,建立留守兒童的個人檔案,及時了解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把在留守兒童身上發(fā)生的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第四,開通家校通熱線,方便家長及時、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四是進一步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組建的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的成員可由離退休教師、青年志愿者和適當聘請一些專職人員組成,它可以在家庭、學校和社會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讓留守兒童在大家的共同關住下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不管是農村留守兒童,還是城市留守兒童,都必須要得到全社會的關注。與其它孩子相比,留守兒童更加需要關心,他們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缺少父母的關心和教育,直接影響他們的人生成長。因此,作為學校、政府和父母,都要重視留守兒童在生活方面、教育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問題,以便于保證他們可以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陳麗麗,甘美好.“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J].理論觀察,2015(04).
[2]易善策,李華.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及對策[J].教育研究,2015(09).
[3]郭玲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成因與對策的分析[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6(05).
[4]周發(fā)閩,胡一鳴.黃石農村地區(qū)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及對策探索[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7(11).
[5]盧曉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有效對策[J].學周刊,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