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來,閱讀教學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大有助益,隨著新課改的大力實行,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能夠積極實施課程改革,將語文素養的培養作為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本文將對語文素養的概念和內涵加以探討和分析,并重點論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路徑,以期大幅度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文素養;培養路徑
一、 引言
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形式和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鑒于學生思想的多元化,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個體發展需求制定與之相應的教學計劃,才能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而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應受到教師的高度重視,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傳授學生有效閱讀的方法,切實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從而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 語文素養概述
所謂語文素養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學生的素質、知識、能力都涵蓋在此范疇內,比如說道德修養、語文知識水平、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等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從這些方面入手,著重加強對學生的培養,確保學生能夠獲得綜合素質能力的穩步提升,這無疑增加了小學語文教學的難度,對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教師要扮演好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在傳授學生語文知識和學習方法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思想價值觀念,使之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能夠端正學習態度,勇于面對學習和生活上的挫折和挑戰,那么學生未來的發展前景必然不可限量。
三、 利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優勢
首先,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質。語文學科作為漢語言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文明的結晶,在不同的時代涌現出了大批的文學家,他們用文字記錄了朝代的更迭、歷史的變遷,通過閱讀能夠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增加他們的文化底蘊,學生將會被祖國壯麗的山河與光輝燦爛的文化所深深震撼,主動投入到傳統文化的傳承中,促使我國優秀的文化得以發揚光大。其次,提高了學生的情感素質。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充滿著無與倫比的魅力,等待學生去挖掘、去發現,通過閱讀促進學生與書中人物和作者的交流,使之深刻感悟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并將情感運用到寫作之中,學生的作文中將會充滿著濃郁的情感,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可以大大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最后,提高了學生的審美素質。小學生的人格尚未發育健全,容易受到社會上那些不良文學作品的影響,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觀念,通過品讀經典讓學生明辨是非對錯,善惡美丑,學生將會形成高雅的情趣愛好,將閱讀經典文學作為畢生追求,自覺抵制低俗的文學作品,在此情況下美育教育也會取得實效。
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路徑
(一)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般來說,小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他們往往難以長時間的保持注意力集中,經常會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不利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對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閱讀教學的流程,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比如說在講授《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一課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別人身上的優點以及自己身上的缺點,鼓勵學生展示他們的特長,這樣課堂氣氛會十分熱烈,學生的情緒都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接下來課程導入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此時學生的思維仍然保持在活躍狀態,學習效率更高,通過課上交流學生認識到了“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的真諦,他們會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督促自己,鞭策自己,改正缺點,發揚長處,進而朝著更高的目標不斷前行。
(二) 加強閱讀方法的教學
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有所不同,他們的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也會存在較大的差異,教師要傳授學生多種閱讀方法以供學生選擇,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較為常用的閱讀方法有瀏覽法、摘抄法、精讀法等等。瀏覽法就是將文章粗略地瀏覽一遍,適用于學習進度緊張的時期,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采用此種方法比較有效;摘抄法是將書籍和文章中的優秀句子抄錄下來,學生在閑暇時分經常觀看,記憶下來,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可以使作文增色不少;精讀法就是精細閱讀,要仔細揣摩文章內涵,把握文章主旨,以便透徹理解文章的結構和內容,學會模仿這種寫作方式。例如,我們在學習《白楊》一文時,課文中借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方法謳歌了一代又一代獻身邊疆的建設者們,學生們可以模仿這種寫作方式,來描寫身邊的人和事。除此之外,還可以將經典著作劃分為小說、童話、詩歌、傳記等等,以此衍生出了不同的閱讀方法,專門用于同一體裁文章的閱讀,也可以取得比較顯著的效果。教師要將每種閱讀方法的優缺點告知學生,確保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能夠選擇合適的方法,以提高閱讀的實效性。
(三) 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
首先,教師對于學生的閱讀時間不應過于嚴格的要求,可以在教室內部設置圖書角,專門擺放適合于學生閱讀的書籍,學生可以在課間或放學后進行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其次,教師要經常舉辦閱讀競賽,可以是演講比賽、講故事大賽、課外知識競賽等,促使學生能夠發揮所長,獲得成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比如說,在學習古詩期間教師可以在班級中組織以古詩閱讀為主題的班會,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哪個小組成員背誦的古詩數量最多即可獲勝,這種方法可以在班級內掀起古詩學習的熱潮,學生對古詩的閱讀興趣將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耳濡目染中逐漸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至關重要,這關系到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發展,是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學的最新要求。因此教師要制定科學完善的閱讀教學計劃,組織多樣化的閱讀活動,致力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塑造學生健康的品格,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的協調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姜偉.小學生以課外閱讀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6(24).
[2]黃曦.基于課外閱讀基礎上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J].教育,2017(1).
作者簡介:
章晉綿,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太華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