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堂上語言銜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解決實際的課堂教學問題,在銜接語的處理上要明確課堂語言銜接的必要性;銜接好學生思維;落實語言銜接策略。本文分析了數學課堂語言銜接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初中數學課堂語言銜接的實施對策。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語言;銜接;問題;對策
數學屬于邏輯思維要求較高的學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讓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形成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要考慮怎樣利用語言處理好各個教學環節的過渡問題。為了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必須認識到語言銜接的重要性,并身體力行地反思教學,形成能力。
一、 數學課堂語言銜接存在的問題
(一) 語言銜接意識薄弱
數學課堂上很多教師對于課堂語言銜接問題重視不夠,語言銜接的意義理解不深。具體表現在: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的時候不會設計過渡性的語言內容,也不會設計過渡性的教學內容;教師平時在授課時對于銜接語言的處理問題不會做出固定的反思;教師針對課堂語言銜接問題的學習更是少之又少。第二,很多教師覺得數學課堂無論怎樣改革都要考慮到知識傳授的完整性,所以重點放到了知識點的傳授上,不斷思考用怎樣的語言來解釋數學理論,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而對于如何更好地形成語言銜接,沒有深入思考。第三,教師覺得語言銜接能夠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更加精彩,所以就利用洋洋灑灑、精雕細琢地語言來處理課堂過渡,這樣反而喧賓奪主,沒有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也是對課堂語言銜接理解不夠所造成的。
(二) 語言銜接忽視學生思維
數學屬于抽象邏輯思維的產物,所以在具體的語言銜接上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思維模式,但是目前很多課堂教學上教師所組織的語言銜接沒有能夠依循學生的思維邏輯,反而是以教師的思維為主,以教師對課堂程序的想法為主。例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的時候,講解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特點,學生對于這類方程的解法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學生躍躍欲試,但是教師為了依循原有的教學設計流程,硬性地結束學生對于方程解法的猜想,提出了“配方法”,并請同學們關注。這樣的教學模式就是不符合學生思維的硬性的語言銜接轉變,這樣忽視學生思維的語言組織形式必將被淘汰。
(三) 語言銜接策略欠缺
數學課堂上語言的銜接處理有多種策略,但是教師往往缺乏這方面的思考,很容易走入誤區,具體表現在:第一,長期使用固定的語言銜接模式,甚至學生都知道教師將會怎樣說。例如:通過對學生的課后走訪調查,很多學生都表示教師課堂上有口頭語,要進行下一項的時候就會說“下面我們看看”“好,我們再來看看這道題”這樣的固定語言模式連學生都熟悉了,可見其具體的執行效果如何。第二,語言銜接沒有考慮到具體的情境。語言的銜接要根據課堂的動態情況進行靈活制定與運用,但是很多教師不知道怎樣靈活運用,更是忽視課堂氣氛和原有的教學情境,使得語言銜接問題處理不當。
二、 初中數學課堂語言銜接的實施對策
(一) 明確課堂語言銜接的必要性
為了轉變語言銜接意識薄弱的實際問題,教師必須要明確初中數學課堂上語言銜接的重要性。首先,要明確初中數學在新一輪教學改革的指導下豐富了內容,主體的教學線索更多,所以教師必須要學會靈活運用語言,能夠將豐富的數學知識用自己的語言串聯起來,這樣才能夠實現從理論知識、能力培養到知識拓展的有效過渡。其次,初中數學語言多屬于抽象的語言體系,一味地接觸這些抽象的語言,學生會產生厭煩的心理,所以教師必須要指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生活化的思考,所以也就要多利用銜接語言,形成生活化數學的滲透。另外,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多學習新課程理念,學習課堂語言的組織方式與方法,豐富知識儲備,這樣才能更好地設計課堂銜接語。
(二) 銜接好學生思維
為了解決語言銜接忽視學生思維的問題,教師要重視課堂上對學生思維模式的尊重,具體做法包括:第一,利用舊知識,銜接新知識。新舊知識的銜接處理長期應用在數學課堂上,也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教師應該持續應用這種教學模式,但是在語言組織上要注意好銜接處理。例如:教學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的過程中,教師設計了舊知識內容,請同學們用直接開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9x2=4;(2)(x+3)2=0。學生獨立完成之后,教師做出引導:我們可以直接解答這樣的方程問題,但是有一些方程需要我們做出一些全新的處理才能解開,同學們看大屏幕。這樣的語言銜接就更為流暢自然了。第二,教師要善于利用新知識,挖掘新內容。通過語言的銜接處理,教師可以將新授課的知識體系進行適當地拓展,保證數學學習過程中核心素養的培養。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1.3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什么是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在這樣直接的問題解決之后,學生了解了新知識,教師接下來趁熱打鐵,請同學們思考“一般情況下我們學會了新的線,那么接下來我們會學什么呢?”同學們就會回答:“可能要學會畫。”這樣自然引入了下一個環節。
(三) 落實語言銜接策略
落實語言銜接的具體策略,幫助教師掌握基本的銜接語言方式方法。第一,引入式銜接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設計情境,然后以優美的語言引入課題,形成銜接。第二,直式銜接語。第三,設疑式銜接語。教師根據內容及其聯系創設一連串與所學知識緊密相關的問題,實現課堂教學內容的轉換和課堂整體結構安排的天衣無縫,設疑使學生始終保持渴望、追求的心理狀態,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第四,小結式銜接。對上一部分的知識進行總結,然后提出新的問題,形成總結反思,再思考的思維模式。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上語言銜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解決實際的課堂教學問題,在銜接語的處理上要明確課堂語言銜接的必要性;銜接好學生思維;落實語言銜接策略。
參考文獻:
[1]金鑫.數學課堂上過渡語的組織[J].初中數學教與學,2013(17).
[2]張玉芳.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數學語言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上),2015(05).
作者簡介:
張曉紅,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洛江區馬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