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聽力策略的培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聽力策略使用意識,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將被動的聽轉換為主動的聽,從而調動學生聽的積極性。本文從初中英語聽力教學實踐出發,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旨在提高學生聽力理解水平,促進聽力教學。
關鍵詞:聽力教學;訓練策略;學習策略
一、 提高學生聽力的有效訓練策略
(一) 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
語言知識是提高學生聽力水平的基礎和關鍵,為了盡快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練習好基本功,夯實學生的基礎。
1. 著力語音教學。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對難點、重點進行反復練習。引導學生多聽、多模仿,讓學生體驗英語的語音、語調、重讀、弱讀、升調、降調等,提高學生英語辨音的能力,熟悉英語的發音特點,增強他們較快語速的適應性。
2. 豐富詞匯和背景知識儲備。詞匯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聽力水平。閱讀是一種較大的語言輸入來源,有助于擴大學生的詞匯量,豐富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3. 鼓勵學生重視英語朗讀,以讀促聽。大聲地朗讀有助于改進學生的語音、語調,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熟悉英語的發音規律,從而有效地提高聽力。
4. 抓好語法學習,夯實語法基礎知識,培養對語言結構的敏感度,強調易混淆的句型和語法知識。如:it的用法、非謂語動詞、主謂一致及倒裝句等,會促進對聽力材料的理解。
(二) 加強聽力學習策略的指導
1. 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
預測是一種有效的學習策略,對所聽內容的預測能激活學生的思維。預測活動的設計是為聽作鋪墊,并教給學生學習的策略,幫助學生抓住聽的重點。
(1)聽前預測
學生要善于抓住空閑時間(如放指令的時間)快速瀏覽題目及選項,捕捉一切可以從題目及選項上獲得的信息。看清比較容易混淆的單詞和短語,分析所提出的問題,猜測短文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在聽錄音的過程中,帶著預測的問題去聽,可減少盲目性,有的放矢。
(2)聽中預測
A:聽關聯詞預測
關聯詞連接短文的各個句子,表明上下邏輯關系,對理解短文非常重要。抓住關聯詞,對上下文或將要發生的事情及結果就能做出符合邏輯的推測。特別要注意這兩大類的詞:
①起轉折作用的詞。如:but, however, in spite of, on the contrary等。
②表示因果關系的詞。如:because, since, as a result等。
例:Where will Tom be this afternoon?
原文:
W: Hi, Tom. Would you like to go shopping with me tomorrow?
M: Id like to, but I have to prepare for the test in the library.
[分析]抓住關聯詞but,得出答案in the library。
B:聽關鍵詞預測
有時文章讀得較快,且考查的是對文章一些細節的把握,這時只聽出文章的大意和主線索是不夠的。所以,聽音時要通過聽“關鍵詞”及時捕捉與主題有關的重要信息,排除那些無關緊要的信息,把注意力始終放在抓重點上。
例: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原文:
M: Excuse me, when is my turn? I have been waiting for a long time.
W: Im so sorry. The doctor is too busy to see you right now.
[分析]聽到doctor一詞,即可推斷出這段對話發生在醫院。
(3)聽后預測
預測活動應貫穿聽力理解的始終。學生在聽完題后應聯系上下文,利用下文信息補充前文信息中有疑問或遺漏的信息,并對之前的預測加以推理、分析和修正,從而提高聽力的準確度。
2. 培養學生邊聽邊記的能力
邊看邊聽邊記錄可以培養學生聽的習慣。
(1)做簡要筆記
聽錄音時快速,準確,簡要地記下有關信息。如一些數字,人名,地名,時間,顏色等,因為這些內容容易過耳即忘。可采用“速記”的辦法,即用首字母、縮寫或其他形式來記錄關鍵詞,自己看懂就行。
例:Who is the best at hosting?
A. Lucy B. Bill C. Vivien
原文:
M: Who is the best at drawing in your class, Vivien?
W: Lucy is. Bill is good at singing, and Im the best at hosting.
[分析]原文涉及了3個人物Lucy, Bill, Vivien.可用首字母簡單記錄各自擅長的活動,便于在聽完原文后做出正確的判斷。
(2)聽清數據,加以運算
在獲取數據信息時,不要誤把會話中提到的數據簡單確定為問題的答案。聽力考查時間時往往要進行簡單的數據換算。
例:When did the charity show begin last night?
A. At 6:00 p.m.
B. At 8:00 p.m.
C. At 9:00 p.m.
原文:
M: What time did you get home last night? About 11?
W: Yes, the charity show lasted about three hours.
[分析]對話中提到了2個時間about 11, three hours. 11減3得出慈善演出的開始時間應是晚上8點。
3. 培養顧全大局,大膽猜測的能力
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全神貫注,積極思考,不管是聽幾遍,都不可掉以輕心。要注重句子和短文的整體內容,抓住重點詞語和要點,不要強求聽清每一個單詞。切不可因局部的冥思苦想而因小失大,影響整體。要聯系上下文,通過語境線索來使用“猜測”的方法去感悟推測。
例:What does Jack do?
A. Hes a taxi driver.
B. Hes an engineer.
C. Hes a pilot.
原文:
W: Jack flew to Shanghai last night, then took some passengers from there to Beijing.
M: Yeah, but he couldnt land because the airport in Beijing was snowy.
[分析]問題是關于職業方面的,再從flew, passengers, airport這些信息詞中可以推測出Jack的職業。
4. 聽說并進,反復練習
聽、說能力相互促進和提高。聽力能力的提高,為流暢地表達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表達的能力的提高,又會反過來促進聽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練習聽力時,也要多講多說,反復實踐。
二、 結束語
聽力教學既是一項技巧,又是一門藝術。任何策略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看得出成效的,需要通過不斷地訓練、不斷地分析、不斷地引導學生使用,才能逐步內化成學生思維方式的一部分。對于組織教學活動的教師來說,聽力教學更是一種調控和駕馭課堂的教學行為。正如Oxford(1990)指出的:培養學生聽力策略的目的是使其具有“一雙更加實際的眼睛、一對接受能力更強的耳朵、一條更加靈活的舌頭、一顆更加專注的心和一個反應更加靈敏的大腦”。
參考文獻:
[1]Oxford, R.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 New York: Newbury House,1990.
作者簡介:
孫維娜,江蘇省常熟市,常熟市大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