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珍珠生”是由浙江省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依據“撿回珍珠計劃”項目,由眾多愛心人士出資,資助家庭特困、成績特優、品行優良的雙特一優學生,使他們有機會能夠順利完成高中學業。把散落在民間的土珍珠遴選出來,經過若干年的打磨最終變成一顆顆閃亮的“珍珠”。這些孩子大多來自貧困山區和農村,千溝萬壑的黃土地布滿了歲月留下的褶皺,稀疏的草木在漫天的風沙中一年一度的枯榮,他們從小就扎根在這片荒涼貧瘠的土地上,看著父輩們在黃土上灑下無數的汗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關鍵詞:“珍珠生”;“感恩意識”;重要性
家訪中,我了解到這些孩子有的在單親家庭中成長、有的在重組家庭中生活、有的家庭一貧如洗……從小生活在窘迫的環境中,他們是那么害怕被嘲笑、被孤立、被別人看不起,自卑像一頭瘋狂的小獸撕咬著內心,他們甚至不敢正視自己,正視現實。在這個偌大的世界里活得那么卑微,那么小心翼翼,像一只渾身豎起芒刺的刺猬,膽小、怯懦、敏感、孤僻……生活在這樣一個連溫飽都無法解決的環境中何談文明、自信、感恩呢?家訪結束后,想想以后要和這些孩子構成一個集體,并成為他們的班主任,心不由得顫抖了,以往的那份自信蕩然無存。內心產生了極度矛盾,一方面想真心幫幫孩子們,另一方面卻不知工作如何開展?
根據這幾年對我校珍珠生感恩意識情況調查分析得知,這種特殊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大多數共有的特點:“話少、自卑、表現欲弱、防備心理強,與大家交往顯得比較冷漠,性格極端化、情商也低一些,既想和同學交流又害怕交流?!弊鳛檎渲榘嗟陌嘀魅蚊鎸@種現狀當務之急必須培養孩子們的感恩意識,要他們理解感恩、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因為懂得感恩,就會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就會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回報社會,干好自己該干的事。長期的生活環境影響,想讓孩子們的認識從單純的點滴行動上升到對社會的感恩,需要一段艱辛的過程,即便路再難也要走下去。
感恩,是一種心態,一種品質,一種藝術。最簡單的感恩應從講衛生、懂禮貌開始?!爸v衛生”就是對別人勞動成果的一種尊重表現。這些孩子因為從小父母在這方面說教的少,與縣城孩子相比衛生習慣較差。別說班級衛生、就連個人衛生都不搞,身上散發著一種特殊氣味。若不及時面談、溝通、一旦被周邊同學嫌棄就更自卑了。剛開始垃圾隨手一扔,吃完飯后碗筷原地一放,這樣的生活習慣能不招人嫌嗎?至少我們應讓他們能融入集體,所以對珍珠生進行“感恩意識”的培養自然就有其重要的意義?!岸Y貌”就是當別人幫助了我們,我們應隨口說聲“謝謝”,這樣可能會讓對方心里倍感溫暖。如果一些人為我們付出了許多,我們應感謝他們,這樣我們會得到更多的幫助。學會“感恩”就是知曉“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蘊含的處事哲學;領悟“感恩”就是領悟“只有心懷感恩,才能滋潤生命”的人生真諦。
另外培養孩子們的溝通能力也是培養感恩意識的一種途徑,一個與人從不溝通的孩子,不會主動關心其他孩子的生活狀況,他們不時會表現出常見的人格缺陷如:自私自利、不尊重人、報復、嫉妒、猜疑心理很強、過分自卑,孤獨固執等。這些人格缺陷嚴重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有的孩子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已經體會到這些情況,往往想關心別人卻不知從何做起;想贊美別人卻不知如何開口;想協調人際關系卻越協調越復雜;想與人為善卻控制不住自己的沖動而語言生硬。鑒于這種情況很有必要通過開展自我介紹、班會活動、學習小組等各項活動來培養孩子們的溝通能力。因為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溝通好了,同學間的關系自然就融洽了,慢慢地孩子們也就學會了完善自己的性格、關心別人、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換位思考去想每一個問題。
一個人一定要學會感恩,對生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才能真正快樂。親愛的孩子們我想告訴你們:“你們是不幸的,因為曾深陷在泥沼中邁不開雙腳;而你們又是幸運的,在經歷眼淚之后遇到了海灘上撿拾珍珠的慈祥長者?!畵旎卣渲橛媱澫褚粭l結實的紐帶,讓你們這些品嘗過生活酸澀的孩子相聚在一起,在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學會以自信自強的姿態走好每一個腳印,以樂觀向上的微笑迎接每一次日出,以團結協作的精神面對每一份挑戰,以謙和感恩的心境對待身邊每一個人。所以你們手里緊攥著不止一人的愛與期望,肩上擔負著不止一人的夢想與付出。即使天資平庸也要永不放棄。那些一直在遠方默默為你們付出的人們,他們給你們的不僅是可以用數額衡量的資助,更是心領神會的感動與精神上的鼓舞;他們照亮你們的不僅是片刻寒冷,而是長長人生。他們用溫暖教你們成長為有溫度的人,并且,留一盞燈,給夜行的人。能用來回報他人的,不僅僅只是成績,比考試成績更重要的,是道德的力量。你們所追求的,不只是成為優秀者,而是成為不失靈魂的優秀者。永遠不要因為追逐物質而丟失靈魂?!?/p>
讓孩子們學會“感恩”就是讓他們體會到只要心中裝著愛就會使這個世界充滿愛,若孩子們形成了“感恩意識”就會懂得:一個喪失“感恩之情”的人,他的人生注定不會完整;一個喪失“感恩”的社會,世界將變得光怪陸離;一個喪失“感恩”的民族,他們的祖國必將危在旦夕!只要我們對生活充滿感恩之心,充滿希望與熱情,我們的社會就會少一些指責與推諉,多一些寬容與理解,就會少一些爭吵與冷漠,多一些和諧與溫暖,就會少一些欺瞞與渙散,多一些真誠與團結,我們的精神家園將永遠年輕。
參考文獻:
[1]蔡銀枝,劉振中.學生感恩意識及感恩教育現狀的調查與分析[N].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6(02):62-66.
[2]任現品.略論儒家文化的感恩意識[J].孔子研究,2005(01):93-100.
[3]張桂權.感恩意識與感恩教育[J].當代教育論壇,2006(01):30-33.
作者簡介:
孫建紅,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榆中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