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不僅是一門重要學科,也是使后人了解民族與國家發展歷史的重要學科,加強初中歷史教學,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民族歷史文化,所以應當切實應用歷史文化資源有效融入,豐富歷史教學,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與發展,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應當進一步加強與歷史文化資源的有效融合,通過融入歷史文化資源,提高學生的歷史認知度,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歷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在此背景下,淺要分析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與歷史文化資源的應用,并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希冀促進初中歷史教學有效延展與創新,切實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歷史文化;教學資源
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是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亮點,將歷史文化資源融入歷史課程教學中,能夠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興趣。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資源范圍較廣,資源容量較大,能夠滿足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與教師需求。所以在互聯網時代下,應當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資源與歷史課堂的有效結合,豐富歷史教學內容,運用網絡資源有效彌補了靜態教學的不足之處。
一、 歷史文化資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一) 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
對于初中生而言對于學習的重視度具有豐富性。教師應當拓展教學內容,由于歷史文化資源具有故事性,在講解過程中能夠便于學生理解和學習。運用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初中歷史教學,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生動形象的課程,使學生喜歡歷史這門學科,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播放歷史影片或者是紀錄片,有助于增添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 提高學生價值觀
初中歷史知識需要學生感知當時的情境與環境,所以學生必須理解與時代較為遙遠的事情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教師應用歷史文化資源,具有鮮明特征的人物,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認知,使學生體會并認同,有助于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三) 具有較強的資源應用性
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加強歷史文化資源的有效融合,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歷史,知識框架更加理性化,能夠掌握嚴明的歷史知識的同時正確的認知。在融入歷史文化資源時,不要拘于形式,應當使學生聽并且聽懂,通過積極引導加強有效練習。
二、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融入歷史文化資源的應用方法
(一) 應用歷史文化資源,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導入新課時,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掌握情況,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課堂導入,所以教師能夠巧妙應用歷史故事中的人物介紹或者是播放歷史事件的影視資料,通過巧妙的創設歷史情境,使學生對于陌生的歷史知識具有學習興趣與好感。例如:老師可以提問“同學們,你們都看過《百花深處》嗎?你們從這部影片中看出怎樣的歷史文化情結呢?”通過趣味提問,學生能夠對這部影片有著較強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并且會感到這部影片與歷史課堂有什么關系呢?要是應用多媒體設施為學生播放這部影片并且帶領感受到影片傳達的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與反思,從而進行有效指導,使學生感受到陳凱歌的矛盾歷史文化情結,能夠感受到陳凱歌追隨時代步伐,能夠站在社會風云變幻的前線,進行傳統文化反思,給予世人警醒。加強情感教育有效應用歷史文化資源系創設課堂活躍的氛圍也能夠提高學生對于好奇心與探索欲望,能夠正確地看待歷史學習。
(二) 結合歷史文化資源,做到推陳出新
對歷史教材內容的組合與分析,通過推理幫助學生得出新結論,例如:學習鄭和下西洋,可以得出正和此壯舉背后,潛伏著封建統治的危機,也是明王朝衰落的重要前兆。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不僅是加強國威宣揚,也是與海外諸國進行有效聯系,能夠滿足統治階級對于珍寶的多元化需求,是封建制度下府經濟效益與政治行為的貿易,雖然鄭和下西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友好往來的貿易,但是此種貿易不會給社會帶來經濟效益,反而會加快社會財富的衰落。由此可以看出,鄭和下西洋耗費了過多的人力與物力,也成了當時國家重要的財政負擔。
(三) 應用歷史文化資源,更新學生思想認識
加強初中歷史教學與歷史文化資源的有效結合,教師應當有效應用課本內容進行有效拓展延伸。例如:鄭振鐸是中國現代杰出的愛國主義者與社會活動家,在1919年參加了五四運動并發表相關作品。學習《五四運動》這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觀看鄭振鐸的相關作品,鼓勵學生從文化資源中感受名人的情感,以及當時社會背景。例如:《最后一課》中“鄭先生熱淚盈眶,表明他內心很悲痛,但還要堅持為學生上課,強忍著悲傷”,使學生能夠深刻的領悟鄭澤鐸對侵略者的仇恨,形成情感上的共鳴,雖然“最后一課”但是這節課的內容卻具有特殊的意義,通過分析鄭振鐸“挺直了身體,做了立正的姿勢”這句話能夠感受到中國人不屈服的精神,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能夠使學生發憤圖強地學習歷史知識。
同時,教師應當運用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擴展延伸,為了進一步推動素質教育有效改革,豐富歷史教學內容,開創第二課堂活動,應當積極組織歷史興趣小組通過引導學生,充分結合歷史教材,鼓勵學生自主查閱歷史事件與相關人物。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與歷史相關的課外書籍,能夠加強知識吸收與了解。課外書籍閱讀過程中,能夠養成做筆記的習慣。通過課堂互動探討與交流,學生能夠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能夠多方面地掌握學習技能,全面提高綜合素質,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教師應當全面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加強歷史文化資源與歷史課堂的有效結合。在歷史教學中,加強歷史名人以及歷史事件的有效結合,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情感的共鳴,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事件的真實,能夠正確地認識歷史,有助于加深學生記憶,形成情感認知。
參考文獻:
[1]吳永翠.簡談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的開展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7).
[2]孫勝利.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與改進措施[N].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03).
[3]劉向東.打造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策略分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0(12).
[4]張廣利.如何構建高效課堂[J].天津教育,2008(05).
作者簡介:
石偉忠,福建省長樂市,福建省長樂第一中學首占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