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前段時間,我們開展了“動物王國”的主題活動,孩子們對恐龍十分感興趣,他們自發地帶來了一些恐龍模型和有關恐龍的書籍,同時,在美工區,孩子們也結合主題,用超輕黏土自制了許多恐龍模型。
關鍵詞:幼兒;興趣;深度學習;恐龍館
一、 我們給恐龍造一個家吧
隨著模型越聚越多,孩子們提出:恐龍太多了,我們給它們造一個家吧。于是他們在玩桌面游戲的時候以桌為單位合作給恐龍建家。
曦曦一桌玩的是雪花片,他們一起合作用雪花片沿著桌邊圍了一個大大的長方形,然后把剩下的雪花片全部倒進長方形里,鋪平,說:“我們的恐龍館建好啦!”我走過去,“嗯,你們建了一個長方形的恐龍館,一起合作就是動作迅速,這些是什么呀?”我指著鋪在里面的雪花片問。“這是恐龍館里的地毯,彩色的。”曦曦說。我說:“你們的恐龍館真好看。”琦琦說:“等一下,我們還沒搭好,我們的恐龍館沒有門。”銘銘說:“對,沒有門,這里不能合起來,要留一個門。”說著,拆掉了幾個雪花片,留出一個小門。琦琦又把中間的雪花片繼續沿著圍好的長方形向上插,一邊插一邊說:“我們這個圍墻太矮了,我要給它安裝上電網,防止恐龍跑出來。”同伴們也跟著他一起“安裝電網”,很快,他們就把鋪在中間的“地毯”變成了豎直的“電網”,然后,他們去拿恐龍模型、恐龍蛋,還自己用雪花片拼插了一些恐龍布置在恐龍場館里。
詩書一桌用的是多米諾骨牌,他們的合作方式是每人搭建一個小的恐龍館,最后在每個小館中間造路,連接成一個恐龍樂園。
佑佑一桌玩的是大雪花片,他們一起合作搭建了一個類似六邊形的形狀,然后在中間的每一片上搭建一個向內延伸的直片,將六邊形沿邊框分割出許多個小長方形,每個長方形里住一個恐龍模型。
二、 桌子上的家太小了,恐龍住不下,我們要建個大的
恐龍越來越多,孩子們漸漸發現桌面就這么大,恐龍住不下了,于是,他們用班級建構材料——紙杯、紙磚、KT板來搭建大的恐龍園。曦曦、牛牛他們自由組隊,先畫了設計圖紙——一個城堡式的恐龍園,然后開始搭建,曦曦、含含和小宇把紙磚豎著面對面放好,然后在紙磚上鋪上KT板,繼續四角支撐紙磚,鋪KT板,用架高的方法搭建了一個三層的城堡,范范和舟舟搭建恐龍城堡邊上的花園,牛牛和小逸用雪花片拼了一些恐龍,他們一起把恐龍模型放進城堡里。
三、 參觀的人太多了,怎么辦
恐龍園搭建完了,參與建構的小朋友提出:我們的恐龍館建好了,你們可以去參觀了。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要去參觀。等他們參觀完進來,就聽到建構的小朋友抱怨:參觀的人太多了,我們的恐龍園都被擠壞了。
于是,我們一起討論:剛才大家都去參觀了,但是人太多,怎么辦呢?
小朋友說:“他們的場館靠得太近了,我們都沒有路走了,只能踩在恐龍館的圍墻上啊。”
佑佑說:“不能大家都去,恐龍園不能一下子進去這么多人,會被擠壞了。”
萱萱說:“他們參觀的時候還亂摸,我們要做個禁止觸摸的標志,請不亂摸的人去。”
小朋友們連忙說:“我不會亂摸的。”“我就去看看,不摸。”
我問:“他們都想去,也都保證不隨意觸摸,你們有什么辦法讓大家都去嗎?”
丞丞說:“我們可以輪流去。”
小尹說:“我和媽媽去公園要買票才能進去的,我們可以賣門票呀,有門票的人就能進去。”
經過討論,孩子們達成兩點共識:一是負責建構的小朋友注意調整場館間的距離,以便空出距離讓參觀者有路可走;二是制作一些門票,憑票入場,以便控制參觀人數。
經過重新設計和調整,孩子們的參觀十分順利。一來,孩子們在建構場館的時候根據場館用途和大小進行了合理的布局,加大了場館的間距;二來邀請函和門票有效地控制了人數,講解員也有意識地實行錯峰參觀,一切秩序井然,孩子們樂此不疲。
四、 反思與調整
這是一個孩子們的模擬游戲,但在建構恐龍園的過程中卻遭遇了許多現實的問題,孩子們借由這些問題一步步地走向深度學習。
(一) 各種各樣的模仿與創作——與恐龍相關科學知識的再現
孩子們對恐龍充滿興趣,通過模仿、拼擺、同伴學習等活動進一步了解、運用自己知道的恐龍知識:恐龍的分類——食肉恐龍、食草恐龍、雜食恐龍;恐龍的名稱——梁龍、劍龍、霸王龍等;恐龍的身體構造——尖爪、翅膀、四肢、身體,并通過模仿食肉恐龍兩腳直立、彎腰弓背,模仿翼龍飛翔、霸王龍吃肉等活動進一步了解恐龍的身體構造,生活習性……
(二) 初次嘗試——建構恐龍園雛形
隨著恐龍模型數量的不斷增多,幼兒萌生了給恐龍造家的想法,并主動利用現有材料進行小組合作建構。在桌面合作建構中,孩子們體現了合作程度與合作方式的不同。部分小組合作程度相對較高,能在討論、協商、確定方案后,采取整體合作搭建或各自搭建最后組合的方式完成恐龍園;部分小組合作程度較低,各自平行搭建,同伴間基本無互動,無協商。隨著恐龍數量的進一步增加,幼兒希望能建造一個能住下所有恐龍的樂園,于是建構了三層的紙杯城堡式恐龍園,后室內場地狹窄,因紙杯易倒,將場地轉到戶外,更換材料,完成了恐龍園的雛形。
(三) 方案調整——場館功能與布局的合理化
在參觀中,幼兒發現了一系列問題,有關于恐龍科學知識的困惑——食草恐龍怎么跟食肉恐龍住在一起?有工程與技術方面的——標志性的塔如何支撐才更穩固,場館間距、布局如何調整才更利于參觀;有數學方面的——如何控制參觀人數……為了讓恐龍館更接近于孩子們現實中游覽過的恐龍園,孩子們不斷討論、反思,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
1. 閱讀恐龍書籍,查閱相關資料,召開恐龍新聞發布會,梳理恐龍有關知識,分清恐龍類別和習性。2. 調整場館結構、間距,利用圍墻等合理布局場館,新增功能性用房,使模擬游戲趨于真實。3. 利用門票、邀請函等有效控制人數,維持場館秩序。
經過調整后,幼兒將原本的平鋪式場館圍墻變為立體圍欄,以目測、鞋量等方式調整好場館間距,雖然是模擬游戲,但孩子們的場館高度相較于恐龍模型而言,比例是相對合理,恐龍難以越出的。同時,用門票、邀請函控制參觀人數,以講解員隨團講解方式維持參觀秩序,最終呈現出一個場館豐富、布局合理、參觀有序的恐龍園。
作者簡介:
劉勝男,江蘇省南通市,江蘇省南通市市級機關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