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嘉佳 胡熙元
摘要:目的:以翻轉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方法:以翻轉課堂心理健康課程為媒介對學生實施心理教育,在課前與課后實施大學生人格問卷(UPI)并對施測的結果進行梳理比較。結果:以翻轉課堂模式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結論:將翻轉課堂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是高校公共課教學改革的新嘗試和新體驗,可以成為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具。
關鍵詞:翻轉課堂;心理健康;大學生人格問卷(UPI)
在高校的心理工作中,大學生心理課程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師資、設備等因素的限制,學校幾乎都是以專題講座或者大課講授的方式進行,教學方法較單一,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如何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效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翻轉課堂,又稱“顛倒課堂”,是將傳統課堂中師生面對面的新知識講授放在了課前通過觀看教學視頻等自學方式來實現,課堂則變為通過師生互相交流與輔導、共同解決問題、協作探究等方式達成知識的內化。借助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流程,將傳統的“以教定學”變為“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也有部分研究者對翻轉課堂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用進行過相關的理論探討,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運用的可行性與有效性到底如何,相關的實證研究比較少。本研究以教育實驗的方式,將翻轉課堂教學融入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之中,以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
一、 研究方法
(一) 對象
同濟大學浙江學院自愿選修《大學生心理健康》的82名同學,參加前后測試的同學是71人,具體分布見表1。
(二) 工具
大學生人格問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簡稱 UPI問卷。該問卷由 64個問題構成,其中60題是問卷本身(其中4題是測偽題),涵蓋了身體健康狀況、情緒反映、自我認識、學習心理及人際交往等方面,能較客觀地反映大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狀況。采用是非式選擇,肯定選擇計1分,否定選擇計0分,UPI總分的計算規則是將除測偽題以外的其他56個題的得分總和。還有4題是附加題,主要是了解被試者對身體健康狀況的總評價以及是否接受過心理咨詢和治療,有什么咨詢要求。
(三) 程序
先采用UPI量表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集體前測。之后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圍繞“社會適應、學習培養、自信提升、人格塑造、人際交往、情緒管理、戀愛與性、壓力管理、感恩教育、挫折應對”10個專題32個課時進行,每次90分鐘,課程結束后再用UPI量表對學生進行后測。
二、 研究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學生在修課后UPI的平均得分是16.39,略低于修課前的17.08。
UPI將下列條件之一者歸入第一類學生:UPI總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第25題想輕生選擇者;輔助題中同時至少有兩題做肯定選擇者;明確提出咨詢要求者(由于這條選擇人數較多,有時不用)。
由表3可以看出,在修課后總分高于25分和第25題想輕生的一類學生相比較修課前是有所減少的。表明了翻轉課堂模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在幫助學生確立健康的成長觀上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使得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在短期內產生了積極的變化。
從表4選擇率排在前面的項目看,主要的心理問題有①情緒性格問題,主要癥狀是思想不集中、缺乏耐力、愛操心等。②強迫癥狀,如對任何事情不反復確認就不放心、記憶力減退。③人際關系障礙,如在乎別人視線、總注意周圍的人。
“對任何事情不反復確認就不放心”“思想不集中”“缺乏耐力”在修課前后都排在前幾位,是目前大學生主要的癥狀。“愛操心”“父母期望值過高”在修課后排位明顯下降。
三、 討論
翻轉課堂教學在優化大學生心理素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上相對更有效。首先,“翻轉課堂”由于將知識傳授過程放在了課外,課堂中就有了大量時間用于開展比較耗時的互動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延長了課堂教學時間。時間是所有學習活動最基本的要素,充足的時間與高效率的學習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工具創建教學視頻,網絡傳播為學生方便獲取教學資源提供了可能。翻轉課堂中,學生在課外可以觀看視頻講解,也可以通過聊天平臺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學生成為自定步調的學習者,他們可以控制學習時間和地點,還可以控制學習進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最后,積極的課堂氛圍是成員改變的重要條件。在這種真誠、溫暖、包容的課堂氛圍下,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最大程度地開放自我,釋放消極情緒,在相互接納的氣氛中獲得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海娟.顛倒課堂模式在大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2]張珊明,劉述鋼,羅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
[3]邱小艷,宋宏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驗式教學的實驗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1).
作者簡介:
顧嘉佳,胡熙元,浙江省嘉興市,同濟大學浙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