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品碩 楊玲 段繼瑛
【摘要】目的 對肝臟增強CT與肝臟MRI在肝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從而找出更適合于臨床中應用的有效手段。方法 選擇近期前來我院接受檢查的104名肝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分別采用肝臟增強CT和肝臟MRI進行檢測。在檢測過程中為便于直觀的分析和對比,將患者按照檢測方式的不同分為兩組,分別為研究1組(肝臟增強CT)和研究2組(肝臟MRI),并在分別檢測完成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診斷精準率和患者滿意度。結果 肝臟增強CT與肝臟MRI在肝癌的診斷過程中呈現不同的檢測效果,肝臟增強CT的診斷率為78.54%,肝臟MRI的診斷率為95.32%。兩組患者的檢測結果存在顯著的差異性與統(tǒng)計學價值(P<0.05)。結論 肝臟MRI檢測方式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能夠更為精準的檢測出肝癌的存在,同時通過此種方式進行檢測的患者滿意度較高。因此肝臟MRI檢測方式具有顯著的臨床價值,值得在醫(yī)療中推廣并廣泛應用。
【關鍵詞】肝臟增強CT;肝臟MRI;肝癌診斷;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735.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8..01
肝癌是發(fā)生率較高的惡性腫瘤類型之一[1],和胃癌、肺癌并稱為三大高發(fā)性惡性腫瘤,且該疾病的死亡率較高,給患者及家屬帶來極大的困擾與負擔。早期的檢查和診斷是有效遏制和緩解病情的重要手段,本文對肝癌檢測中采用肝臟CT與肝臟MRI診斷的不同檢測效果進行分析,從而找出更利于肝癌檢測的有效方法,為我國醫(yī)療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合理看法。以下是筆者的研究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 患者基礎資料
選擇近期前來我院接受檢查的104名肝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時間范圍為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所有患者經相關診斷均證實符合抗癌協(xié)會制定的相關標準。在手術開始前分別行肝臟增強CT與肝臟MRI進行檢測。為便于直觀的對比研究,將不同檢測手段的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研究1組(肝臟增強CT)和研究2組(肝臟MRI),每組患者均為52人。在研究1組的患者中,男性患者30人,女性患者22人,年齡均在40~76歲之間,平均年齡(59.18±5.26)歲,病程(8.31±2.08)個月。腫瘤直徑小于3 cm的患者32人,大于3 cm的患者20人。在研究2組的患者中,男性患者31人,女性患者21人,年齡均在42~75歲之間,平均年齡(58.62±5.21)歲,病程(8.29±2.13)個月。腫瘤直徑小于3 cm的患者33人,大于3 cm的患者19人。本次參與研究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四肢無力、低燒、腹部脹痛以及肝部疼痛等癥狀。在對兩組患者的年齡范圍、性別比例、患病療程以及腫瘤發(fā)展情況的進行對比后未發(fā)現顯著的差異化特點,因此可以開展研究。
1.2 研究方法
研究1組患者采用肝臟增強CT進行檢測,掃描參數:周期0.7 s,管電壓為125~145 Kv,管電流為240~200 Ma,矩陣設定為510×510。患者在檢測開始前需服用適量的泛影葡胺[2],服用結束半小時后方可進行檢測。檢測過程中先行平掃,掃描位置為全部肝臟位置,接著將造影劑注入,注射速度控制為2.5~3.0 ml/s,在注射結束1分鐘后進行肝臟增強掃描。
研究2組患者采用肝臟MRI進行診斷,儀器選用美國生產的signa0.2T[3]。掃描參數:梯度場50 mt/m,層間距2 mm,層厚8~10 mm,視野為45 cm乘35 cm,在完成T2W1和T1W1常規(guī)掃描后再次進行DW1序列掃描,最后進行增強掃描,從患者的膈頂部位掃描至至右腎下極。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的相關數據均采用SPSS 20.0進行檢驗,其中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不同檢測方法之間的相關對比用t和x2進行檢驗,檢驗中以P<0.05作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評價標準。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檢測率對比
在分別采用肝臟增強CT與肝臟MRI進行檢測后發(fā)現,肝臟增強CT的診斷率為78.54%,肝臟MRI的診斷率為95.32%,兩組患者間的檢測率具有顯著的差異性與統(tǒng)計學價值(P<0.05)。同時在肝臟增強CT檢測中,動脈期:42名患者病灶強化較為顯著,密度比正常肝組織高,7名等密度強化,3名未發(fā)現明顯強化現象。門脈期:646名患者的病灶出現等密度形態(tài),6名患者呈現高密度或較高密度形態(tài);延遲期:52名患者強化情形均有下降趨勢,病灶多呈現低密度和較低密度的形態(tài)。在肝臟MRI檢測過程中,平掃T1W1上以低信號或較低信號為主,T2W1上48名患者呈現高信號或較高高信號且回聲不均勻,4例呈現等信號狀態(tài);在對患者進行增強掃描時發(fā)現,動脈期的強化現象較為顯著,多以高信號形態(tài)呈現。門脈期47名患者為等信號狀態(tài),5例以較低信號形式呈現;延遲期 50名患者呈現低信號或較低信號,2名患者為等信號。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
在分別采用肝臟增強CT與肝臟MRI進行檢測后發(fā)現,肝臟增強CT的滿意度為82.69%,肝臟MRI的滿意度為96.15 %,兩組患者間的檢測率具有顯著的差異性與統(tǒng)計學價值(P<0.05)
3 結 論
通過上述的研究可以看出,肝臟CT與肝臟MRI在檢測中存在明顯的差異化特性,其中肝臟MRI檢測具有更高的檢測率與患者滿意度,能夠有效改善預后情況,具有顯著的臨床價值。因此該種檢測手段值得在醫(yī)療中大力推廣并廣泛使用。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