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兒童對生活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在音樂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逐漸培養兒童對美的認識與理解。本篇文章將主要從幾個方面來談一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的途徑。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途徑
音樂是兒童認識感知世界與表達情緒感受的一種有效方式,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對兒童的引導,使他們能夠學會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同時也要關注培養兒童對音樂的熱愛之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一味強調經典曲目的優秀之處,而忽略兒童的年齡與閱歷限制,也有的教師在音樂課堂中并沒有充分利用各種不同的樂器,只強調兒童盡快學會歌曲。將幼兒音樂教育生活化,不僅有利于增強藝術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能夠影響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聽學音樂,也能夠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之前已經有文章討論過相關的話題,但大多數主要是圍繞音樂教育生活化的意義來談的。那么,本篇文章將主要從四個方面:一、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二是應該引導兒童親近大自然;三是應該促進兒童善于發現日常生活中的音樂;四是應該豐富課堂教學活動來談一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的途徑。
一、 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現在幼兒園辦學質量參差不齊,幼兒教師的選拔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幼兒成長階段,音樂有助于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有的缺少系統專業性的幼兒教師,很容易造成課堂缺少重心,只顧著管理課堂紀律,也會忽略兒童不同年級之間的差異性。所以,首先應該按照嚴格的標準選拔優秀的專業人才,保障課堂的教學質量。其次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嘗試用不同的樂器進行演奏,更好地讓兒童了解不同樂器的聲音。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內容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兒童的注意力比較分散,也很容易制造出不同的事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同一課程內容進行深入研討分析,如何上好每一堂課。最后教師應該與兒童多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上完音樂課的感受與收獲,以及兒童平時喜歡聽的歌曲類型。兒童一般比較喜歡節奏感較強、情緒生動濃厚的音樂。但有的教師誤以為學生們都很喜歡流行的歌曲,但實際上有的流行歌曲歌詞太過于復雜,兒童一時半會兒并不能掌握其中的節奏。
二、 應該引導兒童親近大自然
音樂是聲音的律動,美妙的音樂需要用心去聆聽。自然界中充滿著不同的聲音,既有喧囂嘈雜,也有靜謐安詳。教師在幼兒音樂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聆聽自然的聲音,如叮咚的泉水聲,清脆的鳥鳴聲,淅淅瀝瀝的雨聲,靜悄悄的花開聲等等。引導兒童欣賞自然的聲音,學會靜靜地進行聆聽。不同季節不同時間,大自然中總是充滿著美妙的聲音。例如《大雨小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雨天的場景,先讓兒童進行感受傾聽,再通過讓幼兒學大雨、小雨的聲音、比較它們聲音的高低。進一步引導幼兒感受和表現聲音的大、小?!按笥甑穆曇羰谴蟠蟮模覀冊诔健笥甑臅r候聲音應該是什么樣的呢?”“唱‘小雨的時候聲音又是什么樣的呢?”使幼兒在演唱過程中,對聲音的強弱變化有一個更深入的感受。緊接著再讓幼兒用不同的形體動作、節奏表現大雨、小雨之間的不同。音樂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日常教學中,注重音樂教學與生活的結合,能夠有意識地培養兒童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
三、 應該鼓勵兒童創造音樂美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兒童多進行模仿與創造音樂,釋放兒童的音樂天性。伴隨著節奏感較強的音樂,兒童會不自覺的想要跟著旋律動起來,教師可以鼓勵兒童盡情地展示自己,并與兒童一起手舞足蹈,當再次放起音樂時,再逐漸規范兒童的動作,形成集體舞,也可以吸收借鑒兒童的動作表現,及時更改使動作更符合兒童的天性,促進兒童對音樂的喜愛。音樂器材并不僅僅局限于常見的外國器材,教師也可以適當表演或者播放民族樂器的演奏,讓兒童能夠認識了解到更多的音樂。教師在課堂中,也可以充分利用起日常用的物品,如碗筷、瓶子、筆、書桌等等,有節奏地進行敲擊,增強兒童對音樂的感受,并鼓勵兒童進行敲擊嘗試,體會音樂的美妙,激發兒童的創造性。同時也幫助兒童明確區分噪音與音樂的區別,既要學會欣賞音樂,也要懂得在合理的地點場合聽音樂。
四、 應該豐富課堂教學活動
要增強音樂課堂教育生活化,教師應該豐富課堂音樂活動,激發兒童主動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并充分展示自己的優勢。音樂教學可以以幽默生動形象的方式導入課堂,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例如在《小星星》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問題的方式導入課堂:每當天黑了,天空中就會出現許多許多的小星星,你們見過他們嗎?你覺得小星星在天空中像什么?也可以用兒童常見到的事物引導學生理解音樂基礎常識。如《小星星》中重點是讓兒童熟悉4/4節奏,教師可以注意生活中引導幼兒多感受不同4/4節奏,也可以讓每個兒童跟著節奏做與眾不同的動作。很多兒童喜歡故事性強的歌曲,教師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兒童運用角色扮演或者講故事的方式表現音樂。例如《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簡潔流暢、活潑有趣。特別是歌詞,形象生動,便于幼兒記憶。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大灰狼和小兔子的頭飾,鼓勵兒童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歌中的小故事,促進兒童積極參與。
五、 小結
將音樂課堂生活化,一方面既有利于更好地促進兒童對音樂的感知與理解,提高兒童對學音樂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進幼兒音樂課堂的健康發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在幼兒音樂教學中,要促使生活化,首先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增強與兒童之間的溝通交流,了解兒童的興趣愛好,激發兒童對音樂課的興趣;其次教師應該引導兒童學會親近并欣賞大自然中美妙的聲音;再者教師在課堂中應該鼓勵兒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創造音樂;最后教師應該豐富課堂活動形式,調動兒童參與音樂課堂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張衛民,陳金平.芻議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的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1(35):84-85.
[2]武江麗.幼兒音樂教育生活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02).
[3]王秀萍.幼兒園音樂領域教育精要:關鍵經驗與活動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
胡麗麗,福建省泉州市,山霞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