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映琳
【摘要】目的 分析綜合護理在改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狀態方面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收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68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接受醫院的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醫院的綜合護理,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生活質量進行比較。結果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SDS評分、SAS評分比護理前低,且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SDS評分、SAS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生活質量相關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以有效提高,并使患者的心理狀態得到改善,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具有顯著護理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綜合護理;老年冠心?。恍穆墒С?;心理狀態;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8..02
冠心病又被稱作為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其發病的原因一般與患者的脂質代謝不正常、血液當中脂質沉著在動脈內膜上,且在內部的脂類物質不斷堆積,而形成一種白色斑塊,隨著斑塊的不斷增多,就會導致動脈腔狹窄,致使血流受到阻礙,使患者出現心臟缺血現象,其臨床主要表現為心絞痛[1]。對于冠心病而言,其主要的發病人群為老年患者。根據相關研究表明,老年患者通常會出現心理障礙、心律失常、精神疾病等癥狀,并使其出現情緒焦慮、失眠障礙等,并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為了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我院選取接收的68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對34例實施常規護理與34例實施綜合護理進行比較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颊?8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其中,觀察組男23例,女11例,年齡60~75歲,平均(67.5±7.5)歲,病程5~20年,平均(12.5±7.5);對照組男22例,女12例,年齡59~74歲,平均(66.5±7.5)歲,病程4~20年,平均(12.0±6.0)。兩組患者的相關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主要包括:當老年患者發生疼痛的時候,就需要停止患者的相關活動,并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處理,以此對患者的疼痛感進行緩解,對于具有不穩定型的心絞痛患者而言,護理人員需要叮囑患者多臥床休息,食用易消化食物等。
觀察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情緒變化以及心理狀態進行主動了解,并對患者的心理需求進行積極傾聽,與患者進行高效溝通,為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將冠心病的治療、預防等相關知識講解給患者,讓其能夠對自身疾病具有正確的認識,并進行積極防治,通過對患者實施相應的疏導,創建有效的醫患關系,從而使患者能夠具備戰勝疾病的信心。(2)生活護理: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興趣愛好的挖掘,對患者生活的積極性進行充分調動,并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制定相應的作息時間表,并囑咐患者嚴格履行時間表,從而使患者養成較好的生活習慣。(3)飲食護理:對于冠心病患者而言,通常需要食用低脂、低鹽、低熱量、低膽固醇等飲食,并以豆類、粗糧、新鮮水果、蔬菜為主,以此幫加強患者的胃腸蠕動,確?;颊叩拇蟊阃〞?,避免患者由于便秘,而只是冠心病加重或者猝死。同時,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對烹調用油量進行限制,最好運用植物油,且每天食用的油量不能超過25 g。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況,為其制定相應的飲食計劃,每天少量多餐,禁止飽餐,并戒煙戒酒。(4)運動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引導患者進行適量、適當的運動,以促進患者機體的微循環,并幫助患者調節其血管壓力,有氧運動最佳,例如,太極、散步等,以此對患者的生活狀態進行改善,提高患者的心臟活力。
1.3 臨床觀察指標
(1)心理狀態評價: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價,SAS和SDS評分表當中,正向評分和反向評分分別為10個,每項都通過4級進行評分,分值與患者的抑郁以及焦慮程度呈正比。
(2)生活質量評分:通過健康測量量表SF-36實施評分,SF-36量表中,共9個維度以及36條目,滿分為100分,分值與患者生活質量呈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 20.0軟件對收集的相關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其中,以%代表計數資料,x2檢驗;以(x±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樣本數據比較,P小于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比較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SDS評分、SAS評分顯著低于護理前,且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DS評分、SAS評分明顯比對照組低,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生活質量相關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結 論
隨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患者的實際病死率也隨之增加,大多數老年人由于其自身機體功能不斷減退,對其生活質量產生影響,再加上患者長期住院,需要負擔較重的醫療費用,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3]。因此,需要對老年冠心病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綜合護理通常包括心理護理、生活護理、飲食護理、運動護理等措施,通過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促進患者對該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對患者的焦慮以及抑郁情緒進行緩解,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康復[4]。
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在實施綜合護理后,SDS評分、SAS評分明顯比對照組低,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SDS評分、SAS評分明顯比護理前低;觀察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的生活質量相關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數據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老年冠心病心律失?;颊邔嵤┚C合護理,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以有效提高,并使患者的心理狀態得到改善,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具有顯著護理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建華,朱宏彬,趙 剛,等.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9(2):321-324.
[2] 梁少芬.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5):79-80.
[3] 王慶瑞.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服藥依從性、生活質量及不良心理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3):37-38.
[4] 王艷婷.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5):104-105.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