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瑩 鄧小玲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教學管理面臨的挑戰,提出了應對策略。要完善質量監控體系;建立學生工作隊伍;加強自有師資力量建設;探索課程創新模式,切實提高合作辦學質量。
【關鍵詞】 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教學管理;挑戰;對策
為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高等院校不斷加強國際化人才培養力度,中外合作辦學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辦學效益已經顯現。為了在激烈的教育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獨立學院也開始大力引進國外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自身特色,建立起適合獨立學院發展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以期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應用型本科人才。
如今,許多公辦大學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已邁入高水平、示范性的新階段,而獨立學院的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仍處于探索階段,缺乏一個科學而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蘇州大學文正學院與愛達荷大學于2013年簽署了合作培養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生的協議。2014年,該項目獲國家教育部審批通過,當年開始招生。目前已初見成效,但從三年半的運行過程來看,其教學管理面臨著諸多挑戰。
一、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教學管理面臨的挑戰
1、班容量大,質量提升難
蘇州大學文正學院“3+1”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班)項目第一年招生80人,實際報到77人,2015-2017年每年招生名額為100人,當年實際報到人數為90余人。以2016年為例,該項目共開設38門課程,共119.5個學分,其中共引進外方課程23門,占該項目當年全部課程門數的60.53%。這些外方課程中真正有條件推行小班化授課的課程非常少,大部分課程仍以整班形式上課,部分課程進行分班也是將班級總人數一分為二。雖然班容量大在普通專業也很普遍,但作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班容量大造成項目質量管理難度大,如何達到美國小規模課堂的教學形式和考核方式的效果、如何進行質量目標與決策、教學實施與監控、教學信息與反饋等等,仍需不斷探索與實踐。
2、生源參差,學生管理難
“3+1”電氣班學生入學分數線較本院其他工科專業分數線低,選測科目等級要求也放寬。就目前入學的四屆學生來看,學生間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及態度差異很大,兩級分化現象明顯。一類為積極進取型,學習目標明確,勤奮努力;另一部分為消極混文憑型,自由散漫,常常違紀,影響了班風與學風。此外,由于中外合作辦學的課程難度和強度都比較大,還需要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教學體制,不少學生都有較大的心理壓力,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任重道遠。這樣的狀況對獨立學院學生管理工作的要求更高。
3、師資不足,教師管理難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師資由中方教師與外方教師共同構成。項目所引進的課程與教材、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都需要外籍教師來實現。盡管本院“3+1”電氣班的外聘教師都經過美國愛達荷大學工程學院招聘與認證,但一些外籍教師因國外大學學期時間不同以及自身科研和教學限制等原因,來本院授課只能采用短期集中授課模式,來去匆匆。此外,在項目初期,學院會根據教學情況對外籍教師進行評估,教學效果不滿意的教師則不再續聘,這也造成了外教流動性大,不利于外教準確掌握學校和學生的狀況。另一方面,學院自有師資還不足,尚未建立起一支國際化師資隊伍,中方專業教師中能吸收國際先進教學理念并運用于專業教學中的人很少,兼具扎實的專業功底與良好的英語表達能力的教師更是鳳毛麟角。因此,如何做好中方和外方教師的管理,是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存在的問題。
4、課程移植,創新管理難
國家之所以大力提倡獨立學院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是為了培養外語和專業知識兼備的應用型復合人才。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起步晚,運行初期自然會借鑒國內其他高水平院校合作辦學的經驗,但辦學定位的差異要求獨立學院在課程設置上不能生搬硬套,需要不斷創新。本院會借助母體蘇州大學的教學資源進行項目創新管理,但尚未建立起一套高水平、有特色的管理體系。另外,學院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課程主要根據美國愛達荷大學工程學院電氣工程系的課程來設置,根據自身培養目標進行修改與創新的課程很少。課程移植后如何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如何服務于學生的創業就業,又如何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是獨立學院發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面臨的一大挑戰。
二、應對教學管理過程中諸多挑戰的對策
1、完善質量監控體系
獨立學院管理方式相對精簡,協調管理更加容易,可利用這個有利條件建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聯合管理委員會,安排和監管教學活動,制定管理手冊,并納入到整個學校的教育管理機制之中,完善院級質量監控體系,定期開展教學檢查、教學評估和督導聽課等各類監控活動,制定各項教學規章制度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以科學規范的管理保證合作辦學項目教學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與此同時,美方大學可加強監管力度,定期派管理人員或專業教師到中方學校進行現場調研,并采取聽課、座談和講座等形式聽取學生、任課教師及中方管理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項目運行方案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對項目的教學質量進行監控。
2、建立學生工作隊伍
獨立學院合作辦學項目中負責學生工作的基層人員主要是項目協調員和班主任。項目協調員負責與外方溝通合作事宜、安排專業課程、管理日常教學、協助學生辦理出國留學手續等。班主任負責班級日常事務和學生思想教育等工作。他們都是學生與外教之間的橋梁,務必要加強他們的業務水平。
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管理工作中,應當避免將學生與其它專業一樣進行常規化管理,必須針對該項目學生的特點進行管理。在人員選擇上,安排有相關專業知識基礎和出國留學經驗的教師擔任班主任,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和心理疏導,也利于與學院國際合作交流處和外籍教師溝通,及時反饋學生情況與教學情況。學校還要定期對班主任和項目協調員進行培訓,選派相關人員前往合作院校或同類友好學校進行交流,學習先進的學生管理模式和方法。
3、加強自有師資力量建設
除了聘請國外優秀教師和依托母體師資以外,獨立學院還必須配備自己的國際化教師隊伍,這樣才能讓教師們致力于合作辦學項目的教學與科研,也能更好地輔導學生以及與外教交流。因此,培養和引進專業知識與外語能力兼備的專業教師刻不容緩。
目前,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已經在選拔相關專業的青年骨干教師赴外方合作院校訪學,強化英語會話和應用能力,并通過課堂觀摩、專題研討、講座實習等方式開展教學法培訓與教學實踐。同時,聘請蘇州大學本部有一定國外訪學背景的老師擔任中方專業教師。在外教管理方面,實時追蹤外籍教師的教學情況,對于一些學生評價高、教學效果好的外教,可長期聘用。學院還要積極鼓勵中方教師與外方教師溝通與交流,共同提升教學水平。
4、探索課程創新模式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許多課程是由外方合作院校提供原版教材,并按外方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由于獨立學院學生普遍存在英語基礎薄弱的問題,“上課聽不懂,課后不敢問,”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獨立學院要探索課程創新模式,讓外方優質的教學資源能在獨立學院中充分發揮作用,并形成自身的辦學特色。
為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全英文授課模式,蘇州大學文正學院試點暑期語言強化課程。在項目招生后第二年暑假,引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體演式”口語教學模式,聘請該校招聘的對外英語教學優秀外籍教師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專業的學生進行聽說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讓學生了解當今美國的社會與文化,為以后出國做好心理準備。
近年來,蘇州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產業轉型和推進國際化進程的挑戰。今后,本院將探索應用型、跨學科的課程模式,更加注重電氣工程專業課程的應用性與實踐性,以適應蘇州乃至整個江蘇省的經濟發展。
三、結語
總之,獨立學院管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需要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尋求策略,探索創新,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管理模式,提高項目辦學質量,服務于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夢今.從昆山杜克大學正式設立看中外合作辦學示范性建設[J].江蘇高教研究,2014(3).
[2] 馮倩.地方高校中外合作辦學本科項目教學機制研究——以湖北工程學院為例[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6(7).
【作者簡介】
梅 瑩(1988-)女,漢族,江蘇蘇州人,碩士研究生,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國際合作交流處(港澳臺辦公室)管理人員,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高等教育國際化研究.
鄧小玲(1975-)女,漢族,湖南邵陽人,碩士研究生,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國際合作交流處(港澳臺辦公室)管理人員,講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國際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