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意義進行了概述,對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設意見,以期進一步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6-0152-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6.089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summarizes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hoping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Construction
1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意義
進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需要有專業的團隊或組織,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進行監測,把收集到的數據資料進行整理、分析,以尋求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辦法。所以,要把質量管理體系滲透到環境監測的過程之中,盡可能準確、全面地收集環境質量監測數據。
2 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不足
2.1 缺少專業人才
隨著科技的進步,環境監測技術也在不斷提升,對監測技術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在環境保護監測方面研究的時間不長,相較于發達國家的環境監測水平而言,在監測技術和人才儲備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據統計,從事該行業的人數明顯不足,其中本專業的高學歷人才和高級技術人員較少,監測人員整體的工作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也有限[2]。人才的匱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推行。
2.2 缺乏完善的法律體系
我國目前已經頒布實施的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相關的規定、標準、辦法等都只是從組織機構的方面出發,規定了監測管理機構的職責、權限等,但對于監測中如何具體進行操作沒有詳細的規定,執行性和指導性都不高。在監測質量標準的審計評估體系里,沒有明確標出監測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在具體工作中,不能有效形成對比性的數據分析。有些規定會出現部門間、上下級間職權交叉、重疊,雜亂無章,對監測體系整體的形成,對監測機構各職能部門管理帶來不利影響。相關法律法規、辦法、標準的缺失直接影響了環境監測管理的規范性和可操作性,很難形成完善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減緩了很多工作的完成進度[3]。
2.3 基礎設施不完備
我國環境監測水平總體不高,監測設備、監測方法落后,致使監測工作效率低下,監測準確率低。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有高有低,先進地區與落后地區的環境監測能力差距也很大,很多經濟技術落后的市一級監測機構因為缺乏資金,監測技術水平低,設備老舊,直接影響到全國總體的環境監測水平,對生態環境的監管也起不了真正的效果。
2.4 職權不清,分工不明
整體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存在很嚴重的內耗,職權分工不明確,溝通不暢,缺少細分的定位,在實際操作中監測工作很難推行,不能保證準確、及時地得到數據,無法形成一個封閉的、科學的、有效的監測質量管理體制。
3 建設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措施
3.1 加強人才建設
人才是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得以建立和運行的根本。環境管理部門和各級政府都要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樹立技術人才的主人翁意識,請專家定期對監測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同時,還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培養他們的責任心。進一步完善薪酬體系,提高工作能力強、做事認真負責、有擔當的人員的工資、獎金和福利待遇。監測機構要經常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培訓,選擇一批技術尖子出國進修,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還可以多邀請國內外專家進行實地考察,彼此進行學術交流,讓技術人員有更多的機會學習,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技術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監測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完善整個監測體系[4]。
3.2 建立監測標準,完善法律體系
在監測過程中,要加強全程質量監控和考核,減少甚至消除數據的誤差,建立一整套完備的監測方法和質量管理體系,保證監測數據真實、有效。進一步完善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從法律層面為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提供支持和保證。進一步完善監督體系,明確環境監測的監督權力,指明監測分析工作的內涵,理清各部門的權責關系,明確他們的權利義務,使監測機構和環保部門的社會監督職能可以得到有效施行。
3.3 引入現代互聯網技術
引進互聯網技術,建立在線數據自動監測系統,形成全國范圍的監測數據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實時更新和升級數據庫,使監測數據全網協調、共享,在各區域的工作管理能得到最合理的分配,實現運行效益最大化。各監測管理機構加強聯系和管理,共同維護網絡數據安全,及時備份監測檔案資料,保證監測數據的完整度和準確度。在進行監測數據分析的時候,引進數理統計方法,應用數據分析軟件,通過分析數據樣本,用不同的數據分析方法對數據趨勢進行進一步分析,為制定環保治理方案提供可靠的、科學的數據基礎。
3.4 保證數據真實有效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立的根本就是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也是后續進行環境問題分析、提交環境治理方案的大前提。如果處理污染問題所依據的監測數據不及時、不準確,相關機構也不能及時、合理的處理問題,會使相關環境保護決定和結果不客觀,缺乏科學性。
參考文獻
[1]袁力.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人員隊伍建設的思考[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0,(05):75.
[2]柏仇勇,胡冠九,袁力.創新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初探[J].中國環境監測,2008,(04):203.
[3]夏新,劉偉.中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之我見[J].中國環境監測,2007,(01):36.
[4]彭剛華,梁富生,夏新.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現狀及發展對策初探[J].中國環境監測,2006,(02):103.
收稿日期:2018-04-19
作者簡介:劉敏(1985-),女,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