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明慧
(東華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南昌 330013)
貝因美公司主營事業由嬰幼兒食品、嬰幼兒用品、育嬰咨詢服務、生命科學和母嬰保健、育嬰工程、愛嬰工程六大塊架構而成。1992年11月貝因美成立于中國杭州,以“關愛生命,熱愛生活”為宗旨,全方位服務于中國嬰童事業,致力于嬰幼兒食品及嬰童產業的研究與國際性合作。2011年貝因美(股票代碼:002570)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是迄今為止國內A股唯一的嬰童食品公司。公司自上市以來不斷擴張和發展,以嬰幼兒食品起家逐步形成貝因美集團,業務經營范圍不斷擴大。2014年貝因美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位列第三,是前三甲中唯一一家本土奶粉品牌。為繼續擴大公司規模,2015年,公司下屬全資公司愛爾蘭貝因美出資1 000萬歐元,認購中法(并購)基金開展對外投資。同時,公司以現金1.17億元收購敦化美麗健乳業有限公司65%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2017年貝因美虧損高達9.6億元,相比之前的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存在巨額差異,部分董事不能保證年報真實性。公司的發展前景晦暗不明,值得分析。
本文運用F分數模型對貝因美自上市以來,對2012—2017年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探究其中財務風險的動態變化過程。
F分數模型是1996年我國學者周守華、王平、楊濟華在對Z計分模型加以改造的基礎上,添加現金流量因素,以我國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實證分析,提出了F分數模型。Z計分模型采用五個指標從企業的運營能力、償債能力、獲利能力、資產利用效率、企業財務結構五個方面綜合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因Z計分模型有很好的預測效果,因此被廣泛應用于預測企業財務危機。F分數模型與Z分數模型中各比率的區別就在于其X3、X5與Z分數模型中X3、X5不同。X3是一個現金流量變量,X5則測定的是企業總資產在創造現金流量方面的能力。F分數模型經過實證檢驗,該模型對于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危機預測有著較高的準確率。

其中:X1=(期末流動資產-期末流動負債)/期末總資產;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總資產;X3=(稅后純收益+折舊)/平均總負債;X4=期末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期末總負債;X5=(稅后純收益+利息+折舊)/平均總資產。
F分數模型的臨界數值為0.0274;當F數值低于臨界數值時,則表明此公司存在財務風險,被預測為破產公司;當F數值高于臨界數值時,則表明此公司不存在財務風險,被預測為可繼續生存公司;當F數值在-0.0501(含)—0.1049(含)之間時,將無法預測企業財務狀況,需要結合其他信息進一步分析才能得到最終的結論。
貝因美公司2012—2017年相關財務數據(如下頁表1所示),此表是根據貝因美公司披露的財務報表、公告等資料整理得到。其中,期末股價是根據東方財富網中的貝因美年線圖年平均股價換算而來。
根據表1中的財務數據,使用Excel計算出F分數模型的各個指標,2012—2017年各個指標的數值(如下頁表2所示)。
2012—2017年貝因美公司的F值總體上呈現下降的趨勢,尤其2016年、2017年F值全部小于1,表明企業財務狀況持續惡化,瀕臨破產。

表1 貝因美公司2012年-2017年財務數據 單位:億元

表2 F分數模型的指標數值
F分數模型中,X1是營運資本與總資產的比率,反映了企業的變現能力和規模特點。該數值從2014年開始就不斷下降,在2017年X1變為負值,說明企業出現了資不抵債的情況,變現能力變得很弱。X2是衡量企業獲利能力的指標,2012—2017年X2數值一直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并且呈現下降的勢頭,說明貝因美的盈利能力在持續走低。X3是企業現金流量與總負債的比率,衡量企業用經營的現金流量償還負債的能力。決定該指標的重要因素是凈利潤,在2016年、2017年出現虧損時,X3為負值,說明企業的資金鏈條非常緊張,隨著巨額的虧損,甚至難以償還債務,陷入財務困境。X4采用期末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與期末總負債的比率,體現公司的資本結構情況。貝因美公司的X4數值的波動幅度較大,2012—2014年在不斷增長,2015—2017年數值持續降低,降低的幅度也較大。短短三年的時間降低了11.08,企業的自有資本占負債的比例在降低。如果這一狀況持續下去,利潤的資本將進一步減少,狀況更加惡化甚至會破產。X5衡量企業總資產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與X3類似,對該指標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凈利潤,另外利息也是一個重要驅動因素。2016年和2017年為負值,表明利潤出現了較大的現金缺口,創造現金流的能力下降。
貝因美公司的F值在2012—2017年均高于臨界值0.0274,說明公司的財務狀況相對緩和。2016年F值約為-0.4089,小于臨界數值,顯示該企業今年財務狀況惡化。2017年F值為-0.7380,說明企業財務狀況持續惡化,企業破產風險不斷加大。
1.營銷渠道存在問題。由于貝因美公司不斷將降價的壓力轉移給渠道商,導致渠道商流失嚴重。近三年,公司與各渠道商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差。因缺乏銷售渠道,貝因美公司的產品不斷積壓形成高庫存。庫存的增加使得渠道商對公司越發的不信任,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在發展如此不利的情況下,貝因美還盲目地參與價格戰,壓低產品的銷售價格。并且,降價的損失由渠道商承擔,使得雙方的關系更加惡化。公司產品銷售不暢,相應營業收入及毛利也隨之下降,故出現較大幅度虧損。
2.公司內部管理混亂。貝因美自上市以來,公司董事長更換頻率很高。如此頻繁的變動,對于公司的政策延續十分不利。董事長的更換相應地會帶來其他高層管理人員的變動,尤其會導致營銷骨干人員的流失,進而導致公司產品的銷售不利,致使業績下滑。
公司當前的財務狀況極不樂觀,經營者也在積極采取措施應對。為扭轉公司虧損的經營狀況,首先,應當停止價格戰,恢復渠道對貝因美的信心,加強渠道的服務化水平;其次,根據現有的產品價格對企業重新市場定位,適應新的市場需求;最后,要探索新的營銷模式,可以做到互聯網渠道與線下渠道的結合,提升公司的營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