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超凡 李紅巖
摘 要 多屏時代的技術加持下網絡自制節目的發展趨于穩定、多元、成熟,從2014年“網絡自制節目元年”至今,網絡自制節目和網絡直播、短視頻一道成為一時的傳媒奇觀。然而,現今技術的變革迅猛,在網絡直播和短視頻的夾擊下,網絡自制節目的發展漸入瓶頸期,觀照國內網絡自制節目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整理分析2011年至2018年國內相關研究的文獻,呈現國內網絡自制節目的研究進境、重點和脈絡,將會為后續研究和網絡自制節目的困境突圍帶來啟示。
關鍵詞 多屏時代;網絡自制節目;研究進境
中圖分類號 G2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14-0102-03
多屏時代的技術加持下網絡自制節目的發展趨于穩定、多元、成熟,從2014年“網絡自制節目元年”至今,網絡自制節目和網絡直播、短視頻一道成為一時的傳媒奇觀。然而,現今技術的變革迅猛,在網絡直播和短視頻的夾擊下,網絡自制節目的發展漸入瓶頸期,觀照國內網絡自制節目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通過整理分析2011年至2018年國內相關研究的文獻,將呈現國內網絡自制節目的研究進境、重點和脈絡,以期為后續研究和網絡自制節目的困境突圍帶來啟示。
網絡自制節目,泛指由一個或幾個視頻網站自主或共同研發的具有自主品牌和版權的排他性商業節目,通常在特定的網站發布和播,其核心內容是自制影視作品、自制綜藝節目、網站特色廣告[1]。多屏時代的網絡自制節目“以電腦、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為顯示終端,營造了全新的隨時隨地收看節目的觀賞形式、受眾還能通過網絡實現與所觀看節目的實時、深度互動,甚至是全方位、多層次地參與節目制作過程”[2]。
筆者以“多屏時代”“網絡”“自制節目”為關鍵詞在知網進行聯合檢索,通過去重并剔除與主題無關的文獻,共獲得312篇論文。從主題向度和時間向度出發,通過對論文的內容分析,筆者發現國內相關研究在主題上聚焦網絡自制節目本體分析、網絡自制節目的傳播模式及品牌化探究、網絡自制節目的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三大進路。在時間上則經歷四大研究階段。
1 國內相關研究的三大進路
1.1 網絡自制節目本體研究
該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網絡自制節目的起源、現象、生產現狀和內容特色。
劉航的《國內網絡自制綜藝節目發展與變革研究》追溯新生代網民暴增的背景下,網絡自制節目的源起。胡瑛的《自制元年:視頻網站自制節目的再思考》將自制節目興起的原因歸納為兩點,一是“反盜版”已成共識,二是版權價格遭哄抬。
邵鑠嵐在《網絡自制節目的傳播效果淺析》中對網絡自制節目進行細致分類,并探討其在認知、情感和行為上的傳播效果。
史曉丹的《國內網絡自制節目現狀分析》在網絡自制節目與傳統節目的比照中發現網絡自制節目在“大數據背景下的粉絲經濟、節目制作精良、節目風格特征明顯,以話題帶關注度”[3]方面具有突出特點。
連而楚在《國內網絡自制綜藝節目的生產現狀與創新》一文中表示,“宏觀上看,網絡自制是傳統電視綜藝的一種形式和內容的轉變,是為了滿足發展時代受眾需求而產生的產物”[4]。
此外,李翔在《視頻網站自制節目的內容特色與生存之道》中認為“視頻網站的自制節目也明顯呈現出網絡的特質,具體表現在節目形態的設計、節目風格的設定、素材編輯的創新三個方面”[5]。
1.2 網絡自制節目的傳播模式及品牌化
對該主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個案。
張麗敏在《網絡自制視頻節目的傳播模式和發展趨勢研究——以〈曉說〉為例》認為《曉說》的成功在于其傳播模式的過渡發展性。
余靜荷在《網絡自制節目的傳播模式和發展趨勢——以優酷網的“看理想”為例》中從5W的角度分析其傳播模式的創新性。
劉夢的《“網臺聯動”模式下網絡自制節目的傳播與發展》和尚克娜的《當下網絡自制劇制播模式研究——以視頻網站愛奇藝為例》則認為“先網后臺”“臺網互動”模式是網絡自制節目的模式創新,將推進網絡自制節目走向高峰。
朱繼雙的《從〈奇葩說〉看視頻網站自制節目的品牌化建設》基于對《奇葩說》品牌化的探究,提出“精準的品牌構建、多渠道的品牌推廣、恰當的品牌延伸”[6]的網絡自制節目品牌化路徑。
雷童在《我國視頻網站自制節目的品牌化建設研究》中將視頻網站自身的整體形象、精品意識、專業化程度視為品牌化的三大著眼點。
1.3 網絡自制節目的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
該主題為目前國內相關研究的主流。
陳曉婉在《網絡自制劇節目形態及發展走向》中認為視頻網站已經轉型為“平臺提供方+內容出品方”,“網絡自制劇在播放靈活、互動性強、契合碎片化收視習慣等優勢基礎上,出現了自制影視劇、商業定制劇、微電影三條發展主線”。[7]該文對網絡自制劇的三種節目形態進行分析,展現了網絡自制劇的優勢和劣勢,同時為我們分析了網絡自制劇當前的市場情況。
張龍浩在《淺談視頻網站自制節目的發展策略——以〈曉說〉為例》一文中總結《曉說》在節目形態、內容選擇、制作成本上的成功經驗,指出未來網絡自制節目應突出文化特色、創新制作機制、引領新的節目形式。
莊若江在《網絡自制劇的崛起、發展與跨媒介傳播》中指出“網絡自制劇的生產目前還在探索中,產業鏈和盈利渠道目前尚未成熟”,視頻網站應該整合好平臺資源,以自制劇帶動新媒體整合戰略。
2 國內相關研究的四大階段
從2011年至今,國內相關研究經歷了四大階段,分別是2011年(肇始期)、2012—2015(發展期)、2016年(轉型期)、2017—2018(成熟期)。
2.1 2011年:肇始期
2010年是“微博元年”并且衍生出“自媒體”概念。而“自媒體”概念、“UGC”理念以及互聯網的技術支撐為網絡自制節目的出現打開前路。2011年網絡自制節目出現,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網絡自制劇《萬萬沒想到》,學界也緊跟其上開始關注網絡自制節目并展開研究。2011年是網絡自制節目研究的肇始期,該階段的文獻處于對這種新的節目形式的認知階段,多為相關的學術評論,深入的研究較少,陳杰的《自制綜藝節目帶動視頻網站“翻身”》著眼于對網絡自制節目的介紹,并視其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2.2 2012—2015:發展期
這個階段網絡自制節目迎來發展,尤其是2014年“網絡自制元年”更是迎來數量猛增、內容多元、形式多樣、反饋突出的態勢,《曉說》《百科全說》《奇異家庭》《報告老板》等接連上線。學界對網絡自制節目已經不再停留在認知階段,而是展開了系統的研究。這一階段的研究集中在網絡自制節目的傳播模式、傳統節目與網絡自制節目的對比研究上,這與當時網絡自制節目的發展狀況遙相呼應。
2.3 2016:轉型期
2016年是網絡自制節目研究的轉型期,網絡自制節目相關論文高達101篇,研究重點從此前的網絡自制節目本體研究、傳播模式研究、把關研究轉向品牌化研究。研究由此進入深水區,不僅討論如何做好節目,更在探索盈利模式和品牌化路徑。
2.4 2017—2018:成熟期
在成熟期,相關研究的關鍵詞為“發展策略”“發展趨勢”和“文化現象”,這個階段網絡自制節目蔚然成風,并已經形成專業化、產業化制作,并從傳媒業中的一種新形態上升為一種文化現象。這一階段,學界梳理網絡自制節目的發展歷程,對發展策略的討論也從個案研究轉為宏觀審視,趙亞欣的《愛奇藝自制綜藝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便是其中代表。與此同時,也有學者從網絡青年亞文化角度對網絡自制節目研究展開理論觀照,例如王俊杰的《從“全網綜藝熱”看網絡文化的媒介批評——以脫口秀<火星情報局>為例》。
3 結論
在多屏時代,網絡自制節目為廣大受眾提供娛樂,填充他們的消遣空間,然而如今這種功用正在被網絡直播、短視頻消解。同時傳統節目中海外節目本土化的“死循環”也平移至網絡空間,致使網絡自制節目出現同質化現象,創新力不足。綜觀2011年至2018年國內網絡自制節目文獻所展現的研究進境,我們可以發現學界的研究同網絡自制節目的發展同步行進。基于如今網絡自制節目的現狀,筆者認為自2018年起相關研究將進入反思期,研究重點將是多屏時代背景下的網絡自制節目生存空間、網絡自制節目的困境審視、突圍路徑以及微傳播視域下的網絡自制節目的下一站創新性探究。創新是存續的基礎和前提,期待網絡自制節目能把握時代發展的原動力于未來展現更為強大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徐樂.網絡自制節目的發展路徑探索——基“互聯網+”的視角[J].新聞知識,2016(5):75.
[2]曾妍.互聯網時代網絡自制節目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報業,2018(1):26.
[3]史曉丹,鄭敏.國內網絡自制節目現狀分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29(3):110-113.
[4]連而楚.國內網絡自制綜藝節目的生產現狀與創新[J].東南傳播,2017(12):122.
[5]李翔.視頻網站自制節目的內容特色與生存之道[J].當代傳播,2014(1):83.
[6]朱繼雙.從《奇葩說》看視頻網站自制節目的品牌化建設[J].傳媒觀察,2016(2):20-22.
[7]陳曉婉.網絡自制劇節目形態及發展走向[J].新聞愛好者,2012(1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