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進一步提高了對國民素質的要求。同時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對高學歷全方位發展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而在這種時代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國民素質增加高學歷人才便變成了當今社會一大炙手可熱的話題。因此由國家主導的部編教材便由此出現。
關鍵詞:部編教材;初中語文;古詩文
俗話說得好:讀書要趁早。如今我國教育部從2017年9月開始將中小學教材統一更換為部編版教材,而作為教育學科的標志性學科——語文,也結束了“一綱多本”的時代!
一、 部編教材
(一) 部編教材是指由教育部直接負責編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負責應刷的教材,其學科包括語文,德育和歷史。部編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示范作用,提高了教材編寫的質量。而在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質量也參差不齊的情況下,也使得義務教育做到了力求公平。一本好的書對人的影響是不斷的,而一些甚至有可能相伴終生。而教材也是一樣的,對于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還未形成的中小學生對其的影響也是深遠流長的。因此一本好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部編教材不僅對我國國民素質的提高奠定了穩定的基礎,也對我國全方位發展的人才儲備提供了后續力量。
(二) 部編教材吸取了以往的經驗和教訓,不僅在編寫內容上更加實用化,而且在課文選取和教材排版上也更加貼近中小學生。大大地提高了中小學生對書本的興趣,特別是語文。以往的語文教材一綱多本,而出版社的不同和經濟條件的限制。我國語文教材質量的各不相同,也使得對中小學生的教育質量起到了一定的影響。部編教材的出現結束了這種復雜而混亂的現象。如今的部編教材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注重中小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素質教育。不斷變新,努力創新,做到更加符合現代教育潮流和現代教育目標。
(三) 部編教材背景下的語文在內容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革。將課文數量減少而增加課外閱讀,加料不加價的方式反而使得教學模塊更加生動,更加豐富,也使得教育質量更加有效。中國是有深厚底蘊的國家,傳統文化在我國教育中也應當占據主要地位。傳統文化的普及不僅可以提高民族自信感和自豪感,還可以提高民族認可感和歸屬感。而以往的教材在古詩詞和文言文的占比上卻數量不多。而部編教材在內容上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國傳統文章的篇目,其中古詩文便同比增長了百分之八十。不僅有唐詩宋詞還有民歌,絕句,詞曲,明清小說等。部編教材與原來相比較,同時強調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在緊跟時代的潮流也同時兼具審美性和教學性。傳統性和現代化在相互碰撞,卻也在相互融合。碰撞出了更加精彩的語文教材,提高了學生興趣和教學質量。
(四) 部編教材在教學上側重于閱讀。相信許多人從小聽到大的一句話便是:讀書是為你自己讀的,不是為你父母也不是為你老師讀的。的確書是為自己讀的,而且在對高素質高學歷人才的要求中,如何全方位的發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于自己本人。中小學是一個塑性過程,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尤為體現的便是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吸收到更加新奇的內容,也能在其中學習口語交際。而閱讀是每門學科中必不可少的,如何更好地閱讀從中學習知識,發現自己的興趣點所在是學好每門學科的關鍵所在。對于全方面人才的發展閱讀也為其自身以后的發展夯實了基礎。而部編版教材在這一點上也更加合理和全面化。
二、 中學古詩文
(一) 為何中學的古詩文也在部編教材的改革范圍中很多人感到不解,其實原因很簡單。相比于小學生來說中學生有更強的邏輯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而相比于高中生來說文化知識儲備并不多,且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尚不明了。增加中學生古詩文的數量和改變中學古詩文的內容可以豐富中小學生的知識儲備,還可以使中學生有更好的學習能力。而且在中學時代三觀模糊,自我認識不足的中學生來說很容易讓處在青春期的他們產生叛逆心理。加大古詩文的教育可以使他們在其中孜孜不倦的學習古人的思想品格,從而為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三觀。對于中學生來說一個正確的三觀可以在他們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起到指明燈的作用,因此古詩文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 對于我們泱泱大國來說,中國擁有著世界上別的國家沒有的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可就當今社會來說崇洋媚外的現象并不少,而對于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來說許多人的認知還是不足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本國文化軟實力和國民對本國文化的認知感和自豪感。而中學生其實在中起到了一個橋梁的作用,通過對中學生古詩文的教學可以提高其對中國古文化的興趣,從而不斷學習。都說家長是孩子的老師其實有時候孩子也是家長的老師。孩子對中國文化的好奇心在一定情況下促使家長去學習,來找到與孩子溝通的話題和輔導孩子的學習。其實在我看來,中學生不僅起到了橋梁的作用,還是一個重要的繼承者。對于高中生來說學業繁忙無法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中學生卻有足夠的時間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對于中學生來說良好的興趣愛好有可能是保持一生的。而對于古詩文的學習,使得其能更好地了解中國古文化繼承中國古文化,也使我國民眾對本國文化的認可感和自豪感不斷增加。
三、 部編教材的中學古詩文教學
(一) 教師的作用
教師是什么?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也是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領導者。對于學生來說,教師不僅是他們學習道路上的指引者,也是他們人生路上的領航者。在部編教材下的語文教材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而教育者——語文老師如何教學便是能否發揮這本教材的關鍵之處。對于現代化的教育,語文老師也應該具備與時俱進的能力。不斷地學習和對古詩文進行探討,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教授于學生。相比于學生來說老師總是先行一步的,而部編教材中語文教材增加的古詩文對語文老師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更好地領悟,并把領悟好的知識傳授于學生是一大問題。都說學無止境,一山更比一山高。老師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應如此,努力學習,虛心求教。而且老師不應該再受到“職業性閱讀”的限制,而應該進行廣泛的閱讀,在古詩文的閱讀過程中學習歷史,從此方面來更加的貼近古詩文。只有做好了自己的工作,部編教材才能通過教師這個橋梁與學生緊密聯系在一起。
(二) 父母的作用
我們都說老師很重要,而父母也很重要。父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潛移默化的。父母在孩子古詩文的學習上可以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父母對古詩文化的愛好可以旁敲側擊中促使學生對古詩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在部編版教材古詩文的學習過程中更加專注。教育不光是學校,老師的事情,也是父母的事情。因此父母應根據部編版教材中的古詩文展開學習和擴展愛好,以此來影響孩子,激發孩子的古詩文潛力。在教學方面父母也應該信任老師,與老師一起相互合作,推進中學生古詩文的學習。
(三) 社會的作用
也許有些人會說教育無關社會,其實這是很片面的。我們教育的不是任意的一個人,而是我們的后代、我們祖國的后備軍,新起之秀。所以一個社會的氛圍對中學生的古詩文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應該在社會中形成一股古詩文之風,給熱切希望學習古詩文的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我們都是社會的一份子,每一個人都應該盡全力,在創造良好社會的時候也不斷充實自己,也許能發現自己的潛藏興趣。對中學生學習古詩文教育盡自己最大的可能性,在教育過程中給予必要的幫助。對于偏遠地區的孩子可以提倡支教,或者捐助相關的古詩文資料。
(四) 中學生自身的作用
其實說了很多最根本的其實還在學生自身。部編版教材也許會對部分中學生產生影響,特別是古詩文的增加。因古詩文的難理解性和背誦時候的繞口性,許多中學生都覺得十分頭大。其實不然,學好古詩文不僅能提高成績,還可以使他們有更好的理解力,更加了解自己出生的這片土地。而且部編版教材結束的一綱多本的情況,也可以使他們以后不管在天南地北都可以找到共同話題。中學生是我國的新鮮血液,而在其三觀發展和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習古詩文,能為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崛起增加一份動力。中學生應該在古詩文的學習過程中不斷認識和認可自己,對自己所處的國家產生濃濃的興趣和自豪感,為中國未來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綜上所述,對于新的部編版教材家長,老師和學生并不用感到慌張。部編版教材在最大的程度上增加了古詩文閱讀,對于中學生來說是一種考驗和訓練。不僅提高了中學生的理解力還增加了中學生對自己國家文化的認識。但是誠如部編版教材的總編溫儒敏所說的:教材不只是美文和古詩文的匯集,還需要進行對教學點的設置、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普遍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有文學價值、人文價值等多個方面的考量。因此在部編教材背景下的初中古詩文如何良好教學,是每一個教師應該深刻思考的。部編版教材在教學理念上進一步做了調整,而教師在古詩文的教學中應該新化教學方法,改掉語文教學的“繁瑣病”增加課堂活躍度和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作者簡介:
蔣銘生,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第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