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來語文都是每位學生必須重點學習的科目,初中語文教學作為教育環節中基礎的一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所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凸顯,如何適應新形勢下語文教學要求,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新課改;問題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任何時期都是作為重點教學科目。新時期新課改背景下,對于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師在為學生打牢知識基礎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積極去學,并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興趣。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語文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著眼于新課改的特點,進行語文教學方法的設計。本文就現今語文教學模式出現的弊端進行分析,提出了一些符合新要求的語文教學設計模式。
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
(一) 落后的教學理念
初中時期,中學語文的教學任務比小學時期的教學任務繁重得多,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語文任課老師需要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程,盡快培養學生建立起語文知識體系。隨著新課改進程的推進,學生逐漸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這就給教師授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完成教學任務,保證授課覆蓋到所有知識點;另一方面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通常情況下,這兩點是很難兼顧的。在我國,應試教育是當前主流,教師為了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一切教學方法以是否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為衡量標準,在課堂上,教師一味地講授,學生則是一味地聽,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語文不同于其他的學科,其使用的靈活性較強,且知識范圍比較廣,但是目前對語文的考察方式還是和其他學科同等對待,這種傳統的教學理念,并不符合當前新課改的要求。對于語文的考察來說,學生的成績只能作為一個衡量標準,不能完全決定一個學生的語文水平。
(二) 課外知識拓展的缺乏
讓許多中學生頭疼的作業就是語文作業,進入初中,對學生語文學習的要求更側重于理解,不像小學語文更多地是重復。這就決定了初中更多地去思考語文,而不是簡單的機械練習。這讓許多剛進入初中的學生難以適應,加上初中課程增多,作業量增大,就更加重了學生們的負擔,這也大大減少了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無法獲得充足的時間去拓展課外的知識。有些學生對語文有興趣,想要主動學習,開闊視野,但繁重的語文作業使得他們不得不把更多的時間投入的作業當中,這很容易使得一些有興趣的同學也失去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三) 機械式語文學習
機械式語文學習的含義就是通過死記硬背來掌握語文知識點,這是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在應試教育中,通過死記硬背,也能在最終的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但是學習的過程確實十分的枯燥,沒有體現出語文學習的靈活性。這種現象在許多學校的語文課堂上有所體現,不用去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層含義,只要能夠按照考試要求,熟記或者熟背課文內容,都能夠在考試中取得不錯的成績,這完全違背了教材編寫者的初心。初中的語文更側重于理解,僅僅的死記硬背并不能體會到文字背后的意境美,不能夠領悟到文章背后作者的深刻思想,死記硬背學到的只是皮毛,并沒有領悟到語文的內涵。
二、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方法
新課改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學生培養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學手段,教學過程進行思考,創新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 豐富課堂教學模式
在全面實施新課改教學方案以后,就語文教學來說,課堂學習仍舊是學習中最大的板塊,但是在語文教學的方法上應當有所革新,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上獲得較大的提升。客觀地來說,課堂教學時間占據學生語文學習時間最多,豐富課堂教學模式后,就必須使得語文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這有助于在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率提升。在課堂上,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對于不理解的問題敢于發問,教師則盡其所能的回答學生的問題,這樣不僅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提升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而且更能使得教師有效的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由此可見,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開發學生的思維,積極的對學生加以引導教學。
(二) 代入式教學
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著深層次的理解,也無法體會到文章作者在寫作時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對文章的理解僅僅限于文字表面,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并不是十分有利。所以建議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采用代入式教學。所謂代入式教學就是可以根據一些文章寫作的題材、文化和時代背景,通過讓學生以話劇等形式來重現文章內容,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琢磨,由此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程度。作為觀眾的學生,可以對學生表演的話劇進行點評,通過學生給予的表演上的建議,角色扮演的同學可以了解自己對于文章把握的缺失,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可以有重點的去了解,從而提高自己對于文章的領悟程度
(三) 設計、組織小組討論
新課改背景下,經過上述教學方法的采用,語文教學水平可以得到顯著的提高。日后,還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對文章進行消化和吸收。對于非重點文章來說,可以引導學生將文章內容與生活進行聯系,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從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對于重點文章,可以采用課堂辯論形式,在提升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有助于學生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正確學習方法,提升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教學目標不再是簡簡單單的提升學生的成績,還包括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對新課改下語文的教學有著全新認識,著力突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去學習,讓學生喜歡上學習。
參考文獻:
[1]張莉.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探析,中外交流,2018(02);64.
[2]王克斌.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教學方法的探究,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03);65.
作者簡介:
朱靜,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