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施新課程改革后,提高課堂效率是教師需要解決的最迫切的問題,隨著現代教育技術逐漸介入到我們的教學中,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利器,其中微課的利用使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行為方式發生了根本改變,本文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來使用微課進行數學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微課;數學課程標準“洋蔥數學”
實施新課程改革后,提高課堂效率是教師需要解決的最迫切的問題,隨著現代教育技術逐漸介入到我們的教學中,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利器,其中微課的利用使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行為方式發生了根本改變,本文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來使用微課進行數學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
一、 與教材同步的知識點微課預習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前提
課前預習既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些孩子開始也進行了預習,但很難堅持。還有的覺得預習太難了,所以放棄了預習。對預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讓學生自愿、有效的預習才是實際的,這也是數學教學中最易忽略的地方。
微課結合任務式的預習形式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前提。這里所使用的微課我推薦“洋蔥數學”微課,“洋蔥數學”微課是將國家對初中生的教學大綱中的知識點制作成一系列的視頻課程(與教材同步),每個視頻都用有趣的視頻語言來對教綱中的某個知識點進行詳細的解釋與闡述。
下面我就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八章《18.1平行線四邊形》作為教學案例進行研究分析。
課前預習以新的知識點入手,推送3個微課《認識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性質》《證明平行四邊形性質》。預習要有目的性,盲目的預習是無效的。首先學生在自學微課時要完成具體的知識任務清單:1. 什么是平行四邊形?2. 平行四邊形有什么性質?3. 如何證明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這些從課本里也可以找到答案,但以微課的形式推送給學生,比傳統的看課本預習學生更喜歡這種形式的預習。其次學生還要完成理解微課的任務清單:講了什么?用了什么方法?補充了什么?微課中的知識點的解析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點能夠更好理解,使預習的難度大幅度降低,使預習能夠堅持下去。
學生完成理解微課的任務清單展示如下:
《認識平行四邊形》:“平行復平行,平行四邊形”是在微課中感受最深的一句話,這句話雖簡單但隱藏的知識點卻不簡單,要有兩個“平行”,還要是“對邊”,它們的書寫也要注意(板書)。平行四邊形還具有“高顏值”,它“高顏值”的秘密是“它是中心對稱圖形”。補充的是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千萬不要與平行四邊形混了;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證明》: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所以它具有四邊形的所有性質,內角和等于360°,外角和等于360°等,這里的性質是平行四邊形特有的性質,從邊、角、對角線三個方面講,對邊平行(定義),對邊相等(連接對角線——兩三角形全等(ASA));對角相等(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同角的補角相等);對角線互相平分(用中心對稱來理解,證兩組三角形全等(ASA)),注意對角線不一定相等。補充的是平行四邊形的鄰角互補(平行)。總之,幾何學習要知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知識點微課的引導下杜絕學生學習的盲目性,知識的講解到位利于學生的理解,不理解的知識點通過課堂的講解得以明確,若后面忘記也可再復習。
二、 課堂中知識方法的微課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關鍵
課堂中的微課不僅是要有趣還要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
如用《認識四邊形》微課作為新章節的引入微課,利用這個微課進行了如下的教學引入設計:微課中首先我知道了與學習三角形一樣我們從學習四邊形的邊、角和對角線的入手(板書),邊有鄰邊和對邊,內角也有鄰角和對角,內角和等于360°,與三角形最不同的地方是對角線;其次與學習平行一樣我們要明確性質和判定(板書),性質(我有什么)與判定(什么是我);最后我們本章學習的重點是特殊的四邊形(板書):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通過類比三角形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四邊形就給學生提供了學習方法。
再如在學習完課本的知識后,針對一些數學思想進行微課學習,如《坐標系中的平行四邊形》微課,學生在微課可以學習到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平行四邊形中的三個頂點求第四個頂點的題目,學生看完后思考微課中的方法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類題我沒有像微課里講的那樣找規律對橫縱坐標加加減減,我是直接畫圖觀察的,但做這類題時要注意看清題目,把圖畫正確,情況我分為兩種情況:已知平行四邊形ABCD的A、B、C和已知平行四邊形的三個頂點A、B、C,它們的區別是平行四邊形字母的順序確不確定,第一種順序確定D點只有一種答案,第二種順序不確定D點有三種答案。此微課的“分類討論”是數學中重要的思想,學生在學習這類思想時難度是較大的,但通過微課學習后學生的思維會更活躍,更能引發學生的思考。
三、 課后的知識鞏固擴展微課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保障
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的差異又是客觀存在的,常常有學生感覺某些知識點難理解,老師講了一遍沒有能理解和接受。遇到這種情況,就可以借助微課的形式,把對題目或知識的理解,制作成微課,讓學生課后再學習。
其次可以把在課堂教學中解題生成的多種方法做成微課讓學生課后思考,從中得出最佳的解題思路,并能找出相類似題型的解題思路。如《函數與三角形面積》的微課就是把學生通過找不同的底和高求面積,把三角形分成不同的小三角形求面積的情況都展示出來,最后的得出以坐標軸或平行于坐標軸的線段作為底,橫(縱)坐標的差作為高的解題方法解決這類問題,方法的思考與積累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再者是知識的擴展部分的解題微課,主要是對知識點的擴展和解題方法的歸納應用。如《平行四邊形與角平分線的秘密》的微課就是對課堂中學習的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擴展:平行四邊形有隱藏性質,這些隱藏性質與角平分線有關,角平分線又分為三種情況:一個內角的角平分線(形成等腰三角形),一組對角的角平分線(平行),一組鄰角的角平分線(互相垂直)。特殊情況一組對角的角平分線還可以是重合,這時這個四邊形就是菱形了。這些延伸的知識雖然考試不會考到,但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起了很大的作用。
利用微課進行課前知識點的預習,課堂知識方法的思考,課后鞏固擴展的教學設計就形成了,通過我的教學實踐,學生樂于做課前預習時,課堂上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思路清晰,課后的思維訓練,大大提高了數學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6年.
[2]朱若辰.洋蔥數學,2015年.
作者簡介:
胡志文,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廣西柳州市柳南區潭中西路柳州市壺西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