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與法治課程一直以來在我們的學習生涯中都對我們有著德育導向功能,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并且,我們的小學生年齡尚小,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形成中,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對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視。此外,情感道德是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的聯系紐帶,其對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對道德認識的培養,促進道德行為的培養。總的來說,道德情感對整個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活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情感教學;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應用
一、 情感教學的基本概述
(一) 情感教學的基本含義
情感是什么?它是一種主觀感受,是人對客觀存在是否能滿足自己需求的一種體驗,其反映的是個體需求和客觀存在事物之間的一種關系。最重要的是,情感同情緒并不是同一種感受,其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當然,情感同感情也存在巨大差異,情感原來與人的感官的直觀反映,感情是在情感的基礎上的一種升華。
教學模式,簡單來講就是教學理念的一種具體體現,是在教學實踐中會用到的教學方法,是對教學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其主要由三部分構成教育元素、教育策略和教育標準。教學模式以教學環境作為教學開展的主要依據,根據教學元素的不同,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以此來達到教學目標。
情感教學模式,是主要以學生的感官感受出發的一種教學模式,支撐其發展的理論基礎情感教學心理學理論,其主要是利用人的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來優化教學,最終來達到教學標準。
(二) 情感教學的基本模式
《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對道德與法治課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講授課本知識,而是要通過老師引導學生通過自身實踐活動自己去獲得道德知識,而非老師直接授予。通過這一要求,我們不難看出今后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將會越來越趨向于學生的體驗。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有去、感受、去感悟,并在這種情感教學模式下引導學生把這些感受轉化為其自身的對道德的認識。教師在情感教學的模式下,一般會采用“激情——明理——導行”情感教育模式,其是指老師運用一些方法和途徑讓學生在老師講授的道德知識上,有一些自己新的感悟,并且引導學生把這些知識轉化為自己的道德行為。對道德與法治課程來說,這是一種比較科學、長遠的發展模式。
二、 情感教學模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重要性
(一) 情感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高爾基曾說過:“興趣是人類最好的老師。”列夫·托爾斯泰也曾說過:“一個成功的教學,是離不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了這是一個非強制性的學習過程。”認同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重要情感。因此,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從情感出發,刺激學生學習的激情。此外,情感教學模式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基礎,以教育學和心理學為理論原理,通過各種富有特色的活動來刺激學生的情感,利用學生的心理,激發其的求知欲。
(二) 情感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對教學重點的理解
決定一個老師的教學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學生對教學重難點是評價其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難點、重點常常是教學的核心,是基礎的理論知識,也是德育教學的歸宿。并且,道德與法治課程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的一門課程,學生往往會對這門課程缺乏耐心。因此,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老師在這一方面就要耗費很大的心力。情感教學模式下,老師把教學的重點、難點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情感,便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三) 情感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同于我們一般的課程,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道德實踐與道德認知的統一。就目前而言,我們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國家提高國民素質的主要手段。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在思想道德課程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創新意識被抹殺,但是情感教學模式不同,其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其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道德與法治課上讓學生處于一個輕松的環境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自主地發揮其創新能力,自主學習。
(四) 情感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道德與法治課課程實行的有效性
正如上文筆者所提到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其不僅僅是道德知識層面的,更是道德行為層面的。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必須要處理實踐和認識的基本關系,通過對其正確的思想道德引導,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行為,從而促進學生的知行合一。情感教學模式下,學生會以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對思想道德進行學習,真正做到學有所用,把道德知識充分轉化為道德行為。
三、 情感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一) 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小學生因為其特殊的年齡段,心智發育并不完善。其思考方式的方法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讓小學生專注于其中。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利用視頻、音頻以及圖像等方法,在講授道德知識點的時候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到《雷鋒精神》這一節內容的時候,可以放一些與之相關的電影給學生看,讓學生從情感上認同這一精神所代表的美好品質。
(二) 運用情理結合的教學方式
在哲學里面,我們曾學過矛盾的特殊性,其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此,老師在對思想道德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小學生的年齡造就了他們在很多方面的辨別意識并不是那么明確,通過這種情理結合的方法,培養其辨別是非的能力。
四、 結語
小學生因為其年齡的限制在很多方面的發育都是不成熟的,思想道德教育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的情感教學模式,寄情于理,有助于培養小學生健康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
參考文獻:
[1]張萍,趙世寧,閆玉花.情感教學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01).
[2]高榮秋.新課改下怎樣上好小學品德課[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1).
[3]孫榮馥.情感教學在小學思想品德政治教學中的實際應用[J].亞太教育,2015(36):26.
作者簡介:
鐘麗娜,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