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讓他們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學會批判性思考,塑造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管理班級,能夠讓每一位學生共同參與活動,時時刻刻自我覺知,提高學習能力、管理能力、協調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發揮主觀能動性,更好地適應社會集體生活。因此,將合作學習模式運用于初中班級教學管理之中是十分可行且必要的。
關鍵詞:合作學習;班級管理;培養;塑造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將班級進行分塊管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師生之間感情、交流機會的教學活動。合作學習模式下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和良好的小組建設能夠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適度地增加壓力,提高主觀自我管理能動性,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自律意識。
一、 小組合作中的班級管理特點
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管理的班級是以學生為基礎,按照引導教學的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自律習慣,促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合作機會,凸顯師生之間的多維合作,和信息的多向性溝通,使學生更主動地學習、合作、交流,讓學生自然地對照目標進行檢測,以確認目標的達成。小組合作中的班級管理特點有:
(一) 培養學生的社會性
班級是一個特有的小社會,學生在集體中能夠提高自主管理意識,發揮個人的能動性,承擔起班級的管理和服務工作,使得自身得到發展和提高,從而適應這個團體。學生在這個集體中,自然地對照教師指導的預期目標進行檢測和反饋,以確認目標的達成。學生在適應這個以小組為單位的團體之后,逐漸過渡到規模更大的班集體、社會團體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學生在管理與被管理這兩種角色之間轉換,也培養了學生的同理心。同伴之間從初相識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的過程能夠讓學生養成學會傾聽,謙虛的良好修養,不僅要讓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學會如何為人處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充當“局外人”“操盤手”的角色,讓學生們自己主動出擊,適當地進行必要修正。
(二) 培養學生的自律性和獨立性
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生,能夠為了自己本組的榮譽而養成自律的習慣,本組成員也要相互監督。學生一定要明確學校、班級和小組的管理制度,表現好的時候一定要給予適當的獎勵,違規時一定進行及時糾正。身為小組的組長一定更能以身作則,為組員做好榜樣,這個過程本身就能提高學生的自律意識,因此小組長一定要輪流當選,給每一個組員都有鍛煉的機會。各個小組長也要進行評比,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進一步了解自己,促進自身全面發展,進而不斷提高班級的整體水平。
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獎懲情況等班級管理制度,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規范學生的行為,并且教師也要實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通過學生們相互反饋的信息,進行及時糾正。
二、 小組合作式的班級管理模式
讓學生自主管理,建立自我運行規則,在出錯、改正這種循環的修正方式中自我糾正,不斷了解自己,雖然過程緩慢,但是學生確實能在其中發現過程的美好,也許會很艱難,不過當他們達到期望的目標,或者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時候,一定會更加珍惜當時自我成長的時光。學生不光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更要懂得如何實踐,所以增加管理方面的學習內容,一定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生活的豐富、充實。
(一) 目的明確,分工合理
在制定目標的時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向學生們分享自己的學習經歷、經驗,讓學生們能夠有階段性的提高,切不可制定特別高的目標,如果不能從切身角度出發,必然會影響以后的學習態度和心理狀態,一定要經歷踏實地付出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滿意的結果,即使得到的結果不能令人滿意,也不可灰心,此時教師一定注重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小組合作式的學習模式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因此每一位學生一定要明確創建小組的目的,教師在分組的時候也要合理搭配,讓學習態度積極的同學幫助學習態度消極的同學,讓管理能力強的同學帶動被動管理的同學,也要掌握學生的性格特點,讓所有的小組成員都有事可做。當某個學生出現消極怠慢的情緒時,先讓組內成員進行溝通、引導,團結在一起,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雖然不能統一每個學生的思想,但是學生們可以有統一的目標,在向著目標努力前進時,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能力、應用能力都會不同,教師應當適當權衡,針對各方面的因素來量化目標。
(二) 執行小組合作式的班級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夠讓學習小組進行有序合作,在此基礎上,良好的執行力也是十分重要的。第一,及時糾正不良現象。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夠讓小組式的學習模式有條不紊地進行,有了規矩就一定要公開化、透明化,不能當成沒有意義的擺設,在執行的時候發現問題要及時更正。例如學生在幫助老師批改作業的時候,往往會給本組的成員的分數更高些;在選舉班級干部的時候,學生總是會多給本組成員投票等等一些類似的事情。雖然學生都想為了本組的榮譽,給本組加分,但是這對班級的整體發展是不利的。因此,在日常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向學生滲透公正意識,傳播正能量,不得投機取巧,將違紀現象消滅在萌芽階段。
合作式的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生都必須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去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往往比較積極活躍。每一個小組都要由小組長來進行管理,每個周期都會輪流更換,讓每一位學生都有發揮自己能力的機會,這樣將班級分塊,既減輕班主任的負擔,還能讓老師接觸每一位同學,也充分地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分組合作學習的落腳點不只是把學生分組,還有更重要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個適應期也許會很漫長,從新鮮、適應、艱苦到成功的過程。所以,師生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積極地發動全員參與,細致地操作,在摸索中不斷前進,形成具有特色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劉志選.班級管理[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6.
[2]楊明,姚進.新課程標準下的班級管理模式初探[J].寧夏教育科研,2017(01).
作者簡介:
李智周,四川省西昌市,涼山州民族中學。